《類經》~ 四卷 (18)
四卷 (18)
1. 三十、人有陰陽治分五態
黃帝曰:夫五態之人者,相與毋故,卒然新會,未知其行也,何以別之?(此下言五人之態度也。毋音無。卒音猝。)少師答曰:眾人之屬,不知五態之人者,故五五二十五人,而五態之人不與焉。五態之人,尤不合於眾者也。(眾人者,即下章陰陽二十五人之謂,與五態之人不同,故不合於眾也。
)黃帝曰:別五態之人奈何?少師曰:太陰之人,其狀黮黮然黑色,念然下意,臨臨然長大,膕然未僂,此太陰之人也。(黮黮,色黑不明也。念然下意,意念不揚也,即上文下齊之謂。臨臨然,臨下貌。膕然未僂,言膝膕若屈,而實非傴僂之疾也。蓋以太陰之人,稟質陰濁,故其形色志意有如此者。
黮,萏、探二音。僂音呂。)少陰之人,其狀清然竊然,固以陰賊,立而躁嶮,行而似伏,此少陰之人也。(清然者,言似清也。竊然者,行如鼠雀也。固以陰賊者,殘賊之心堅不可破也。立而躁嶮者,陰險之性時多躁暴也。出沒無常,行而似伏,此則少陰人之態度。嶮,險同。
)太陽之人,其狀軒軒儲儲,反身折膕,此太陽之人也。(軒軒,高大貌,猶俗謂軒昂也。儲儲,蓄積貌,盈盈自得也。反身折膕,言仰腰挺腹,其膕似折也。是皆妄自尊大之狀,此則太陽人之態度。儲音除。)少陽之人,其狀立則好仰,行則好搖,其兩臂兩肘則常出於背,此少陽之人也。
(立則好仰,志務高也。行則好搖,性多動也。兩臂兩肘出於背,喜露而不喜藏也。此則少陽人之態度。)陰陽和平之人,其狀委委然,隨隨然,顒顒然,愉愉然。㼐㼐然,豆豆然,眾人皆曰君子,此陰陽和平之人也。(委委,雍容自得也。隨隨,和光同塵也。顒顒,尊嚴敬慎也。
愉愉,悅樂也。㼐㼐,周旋也。豆豆,磊落不亂也。若人者,人人得而敬愛之,故眾人皆曰君子。君子者,賢聖之通稱,如詩指文王為豈第君子,禮運曰禹湯文武成王周公,由此其選也,此六君子者,未有不謹於禮者之謂,即陰陽和平之人,其得天地之正氣者歟?顒,魚容切。愉音余。
㼐音旋。)
白話文:
三十、人有陰陽治分五態
黃帝問:「五種體態的人,若初次見面,如何分辨他們的行為特徵?」
少師回答:「一般人無法辨識五態之人,因為陰陽二十五種人(指另一種分類)中並未包含這五類。五態之人與常人截然不同。」
黃帝追問:「如何區分這五種人?」
少師詳細說明:
-
太陰之人:
膚色暗沈無光,神情壓抑謙卑,身材高大卻非駝背,膝蓋微彎但非病態。此類人天生陰沈濁重,形貌與心志皆顯晦暗。 -
少陰之人:
外表看似清高,實則鬼祟如鼠雀,心性陰險狠毒。站立時浮躁不安,行走時彎腰低伏,行蹤詭秘難測。 -
太陽之人:
姿態昂揚自滿,挺胸凸腹,膝蓋後折如反弓。舉止傲慢,處處顯露自大之態。 -
少陽之人:
站立時慣於昂首,行走時搖擺不定,雙臂常向後伸展,喜好外露不喜隱藏,性情活躍外放。 -
陰陽和平之人:
儀態從容優雅,待人謙和融洽,神情莊重愉悅,舉止磊落有度。眾人皆稱其為「君子」,此類人稟賦天地正氣,如古代聖王般謹守中和之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