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介賓

《類經》~ 三十卷 (8)

回本書目錄

三十卷 (8)

1. 九、針灸

故善用針者,從陰引陽,從陽引陰,以右治左,以左治右,以我知彼,以表知里,以觀過與不及之理,見微則過,用之不殆。(見論治類八。)

是故刺法有全神養真之旨,亦法有修真之道,非治疾也。至真之要,在乎天玄,神守天息,復入本元,命曰歸宗。(運氣四十三。)

黃帝曰:刺其諸陰陽奈何?岐伯曰:按其寸口人迎,以調陰陽。凝澀者,致氣以溫之,血和乃止。其結絡者,脈結血不行,決之乃行。故曰:氣有餘於上者,導而下之;氣不足於上者,推而休之;其稽留不至者,因而迎之;必明於經隧,乃能持之。寒與熱爭者,導而行之;其宛陳血不結者,則而予之。

必先明知二十五人,則血氣之所在,左右上下,刺約畢也。(藏象三十一。)

隨日之長短,各以為紀而刺之。謹候其時,病可與期,失時反候者,百病不治。故曰:刺實者,刺其來也;刺虛者,刺其去也。此言氣存亡之時,以候虛實而刺之。是謂逢時。在於三陽,必候其氣在於陽而刺之;病在於三陰,必候其氣在陰分而刺之。(經絡二十五。)

清者其氣滑,濁者其氣澀。故刺陰者,深而留之;刺陽者,淺而疾之;清濁相干者,以數調之。(藏象十九。)

病有標本,刺有逆從。凡刺之方,必別陰陽。故知逆與從,正行無問,知標本者,萬舉萬當,不知標本,是謂妄行。(標本四。)

刺急者,深內而久留之。刺緩者,淺內而疾髮針,以去其熱。刺大者,微瀉其氣,無出其血。刺滑者,疾髮針而淺內之,以瀉其陽氣而去其熱。刺澀者,必中其脈,隨其逆順而久留之,必先按而循之,已髮針,疾按其痏,無令其血出,以和其脈。諸小者,陰陽形氣俱不足,勿取以針,而調以甘藥也。(脈色十九。)

凡刺之法,必先本於神。是故用針者,察觀病人之態,以知精神魂魄之存亡得失之意,五者以傷,針不可以治之也。(藏象九。)

病之起始也,可刺而已。(論治八。)

經病者治其經,孫絡病者治其孫絡血,血病身有痛者治其經絡。其病者在奇邪,奇邪之脈則繆刺之。留瘦不移,節而刺之。上實下虛,切而從之,索其結絡脈,刺出其血,以見通之。(脈色二十五。)

五臟者,故得六腑與為表裡,經絡支節,各生虛實,其病所居,隨而調之。病在脈,調之血;病在血,調之絡;病在氣,調之衛;病在肉,調之分肉;病在筋,調之筋;病在骨,調之骨。燔針劫刺其下及與急者;病在骨,焠針藥熨;病不知所痛,兩蹺為上;身形有痛,九候莫病,則繆刺之;痛在於左而右脈病者,巨刺之。必謹察其九候,針道備矣。

(疾病二十。)

夫實者,氣入也。虛者,氣出也。氣實者,熱也。氣虛者,寒也。入實者,左手開針空也。入虛者,左手閉針空也。(疾病二十一。)

白話文:

九、針灸

善於用針的人,會從陰經引導陽氣,從陽經引導陰氣,用右側針灸治療左側病症,用左側針灸治療右側病症。他們能以己知彼,以表證知裡證,掌握針灸深淺的度,觀察到細微的病症徵兆就及時治療,避免病情惡化。

所以,針灸之法具有修煉身心、養生固本的意義,其方法也遵循修真之道,並非僅僅為了治療疾病。真正的要領在於與天地之氣相通,精神專注,呼吸自然,迴歸本源,這稱為「歸宗」。

黃帝問道:針灸陰陽經脈該如何操作?岐伯回答:需觀察寸口脈和人迎脈,以此調節陰陽平衡。脈象凝澀的,用溫和的針灸方法使氣血流通,血脈調和後即可停止。脈絡阻塞不通的,則需要疏通,使氣血運行。所以,如果上部陽氣過盛,就引導它向下;如果上部陽氣不足,就讓它休息;如果氣血運行遲滯,就引導它前進;必須了解經絡的循行路線,才能掌握針灸的技巧。寒熱之邪交爭的,要引導它們通行;血瘀不結塊的,要讓它自行消散。

必須首先了解人體二十五個部位的臟腑經絡分布,就能掌握氣血的流注規律,左右上下都能準確施針。

根據每日日照長短調整針灸時間。謹慎把握時機,這樣就能預期治療效果,如果錯過了時機,反而會加重病情,百病難治。所以說:治療實證,要在邪氣盛行時針灸;治療虛證,要在邪氣衰退時針灸。這指的是根據氣的盛衰來判斷虛實,選擇適宜的時間施針,這叫作「逢時」。病在三陽經,必須等到陽氣旺盛時再施針;病在三陰經,必須等到陰氣旺盛時再施針。

氣血清澈者,其脈象滑利;氣血渾濁者,其脈象凝澀。所以,針刺陰經要深而緩慢;針刺陽經要淺而迅速;氣血清濁錯雜的,要多次調整針法。

疾病有標本之分,針灸有逆從之法。任何針灸方法,都必須區分陰陽。所以要懂得逆治和順治,正治則無需考慮這些。懂得標本兼治的人,針灸百發百中;不懂得標本兼治,就是妄為。

針刺急症,要針刺較深,並久留針;針刺緩症,要針刺較淺,迅速出針,以散熱。針刺脈象洪大的,要輕微瀉氣,不要放血。針刺脈象滑利的,要快速出針,針刺較淺,以瀉陽氣,散熱。針刺脈象凝澀的,必須扎中脈絡,根據氣血的逆順而久留針,必須先按壓脈絡,再循經刺針,出針後迅速按壓針眼,不要讓血液流出,以調和脈象。對於脈象細小的,陰陽氣血都虛弱的,不要用針灸,而要用溫和的藥物調治。

任何針灸方法,都必須以精神狀態為基礎。所以,用針者要觀察病人的神態,了解其精神、魂魄的盛衰情況,如果五臟受損,針灸是無法治療的。

疾病的初期,是可以針灸治療的。

經脈病變,治療其經脈;孫絡病變,治療其孫絡;血脈病變且身體疼痛的,治療其經絡。如果病因是外邪,則用繆刺法治療;瘦弱而不移位的,在關節處施針;上實下虛的,從下往上施針,尋找其結絡脈絡,放血以達到通暢的目的。

五臟與六腑表裡相應,經絡支節各有虛實,疾病所在部位不同,治療方法也要隨之調整。病在脈,調其血;病在血,調其絡;病在氣,調其衛;病在肉,調其肌肉;病在筋,調其筋;病在骨,調其骨。對於熱毒熾盛、病情危急的,用燔針劫刺法治療;病在骨,用焠針和藥物熨貼;病不知疼痛部位的,從兩足厥陰經入手;身體有疼痛,九候診斷無病的,則用繆刺法;疼痛在左側,而右側脈象異常的,用巨刺法。必須仔細觀察九候,才能掌握針灸的技巧。

實證,是氣的充盈;虛證,是氣的不足;氣實者,則為熱證;氣虛者,則為寒證。治療實證,左手開針;治療虛證,左手閉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