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類經》~ 三十卷 (7)
三十卷 (7)
1. 八、論治
厥逆之治,灸石有忌。(疾病三十八。)
夫瘧之未發也,陰未並陽,陽未並陰,因而調之,真氣得安,邪氣乃亡,故工不能治其已發,為其氣逆也。(疾病四十八。)
人有此三者,是謂壞腑,毒藥無治,短針無取,此皆絕皮傷肉,血氣爭黑。(針刺九。)
天地淫勝病治。(運氣二十五。)
邪氣反勝之治。(運氣二十六。)
六氣相勝病治。(運氣二十七。)
六氣之復病治。(運氣二十八。)
本經十二方:小金丹治五疫。(論治二十。)雞矢醴治鼓脹。(疾病五十五。)治之以蘭,除陳氣也。治脾癉。(疾病六十一。)以千里水煮秫米半夏湯,治目不瞑。(疾病八十三。)以四烏鰂骨、一藘茹,二物併合,丸以雀卵,飲以鮑魚汁,治血枯。(疾病六十三。)以生鐵洛為飲,治陽厥。
(疾病六十四。)治之以馬膏,膏其急者,以白酒和桂,以塗其緩者,以桑鉤鉤之,治季春痹。(疾病六十九。)以澤瀉、術各十分,麋銜五分,合以三指撮,為後飯,治酒風。(疾病三十二。)用醇酒二十升,蜀椒一升,乾薑一斤,桂心一斤,漬酒中,浸以綿絮布,用生桑炭炙巾,以熨寒痹所刺之處。(針刺三十二。
)鬄其左角之發方一寸,燔治,飲以美酒,治屍厥。(針刺三十。)合豕膏冷食,治猛疽。銼䔖翹草根各一升煮飲,治敗疵。(俱疾病八十六。)
白話文:
《八、論治》
治療厥逆症時,要避免使用灸法和砭石。(出自《疾病》第三十八條。)
瘧疾在未發作時,陰氣未與陽氣交爭,陽氣也未與陰氣相搏,此時進行調理,能使正氣安定,邪氣消散。因此,醫生無法在瘧疾發作時進行治療,因為此時氣機逆亂。(出自《疾病》第四十八條。)
人若有三種嚴重病變(指臟腑嚴重損壞),稱為「壞腑」,此時藥物難以起效,針灸也無法治療,因為皮膚肌肉已嚴重受損,氣血混亂而呈現晦暗之色。(出自《針刺》第九條。)
天地之氣過度旺盛導致疾病的治療方法。(出自《運氣》第二十五條。)
邪氣強盛而壓制正氣的治療方法。(出自《運氣》第二十六條。)
六氣相互克制導致疾病的治療方法。(出自《運氣》第二十七條。)
六氣復發導致疾病的治療方法。(出自《運氣》第二十八條。)
本經典記載的十二種方劑:
- 小金丹:治療五種瘟疫。(出自《論治》第二十條。)
- 雞矢醴:治療鼓脹。(出自《疾病》第五十五條。)
- 蘭草療法:清除陳舊病氣,治療脾癉。(出自《疾病》第六十一條。)
- 千里水煮秫米半夏湯:治療失眠。(出自《疾病》第八十三條。)
- 四份烏鰂骨、一份藘茹:混合後與雀卵製成藥丸,用鮑魚汁送服,治療血枯。(出自《疾病》第六十三條。)
- 生鐵洛飲:治療陽厥。(出自《疾病》第六十四條。)
- 馬膏療法:用馬脂塗抹緊繃部位,以白酒混合桂皮塗抹鬆弛部位,並用桑木鉤固定,治療季春痹。(出自《疾病》第六十九條。)
- 澤瀉、白術各十分,麋銜五分:混合後取三指撮量,飯後服用,治療酒風。(出自《疾病》第三十二條。)
- 藥酒熱敷法:用二十升醇酒浸泡蜀椒、乾薑、桂心,以棉布沾藥酒後用桑木炭火烘烤,熱敷寒痹針刺部位。(出自《針刺》第三十二條。)
- 左角髮燔治法:取左側頭頂一寸見方的頭髮,燒製後用美酒送服,治療屍厥。(出自《針刺》第三十條。)
- 豕膏冷食法:治療猛疽。(出自《疾病》第八十六條。)
- 䔖翹草根湯:取䔖翹草根一升煮服,治療敗疵。(出自《疾病》第八十六條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