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類經》~ 二十八卷 (27)
二十八卷 (27)
1. 四十四、神失守位邪鬼外干之義
人或恚怒,氣逆上而不下,即傷肝也,又遇厥陰司天,天數不及,即少陰作接間至,是謂天虛也,此謂天虛人虛也。(厥陰司天之年,少陰當為左間。若厥陰不足,則少陰預至。肝氣既傷,厥陰又虛,天人俱不足也。)又遇疾走恐懼,汗出於肝。(天虛人虛,又汗出於肝,是為三虛。
)肝為將軍之官,謀慮出焉,神位失守,神光不聚,(肝藏魂,失守則魂神不聚也。)又遇木不及年,或丁年不符,或壬年失守,或厥陰司天虛也,有白屍鬼見之,令人暴亡也。(白屍鬼見,金勝木也。)
以上五失守者,天虛而人虛也,神遊失守其位,即有五屍鬼幹人,令人暴亡也,謂之曰屍厥。(屍鬼幹人,則厥逆而死,故謂屍厥。神遊者,神氣雖遊,未離於身,尚不即死。若脈絕身冷,口中涎塞,舌短卵縮,則無及矣,否則速救可蘇也。以上五臟失守,獨缺金虛傷肺、赤屍鬼一證,必脫簡也。
惟《邪氣臟腑病形篇》所言五臟之傷俱全,但與此稍有不同。詳疾病類三。)人犯五神易位,即神光不圓也,非但屍鬼,即一切邪犯者,皆是神失守位故也。(神光,即陽明之氣,凡陽氣不足,則陰邪犯之。二十難曰:脫陽者見鬼。即神失守位之義。
愚按:此二篇所言五鬼幹人,其義最詳。蓋天地間萬物萬殊,莫非五行之化,人之臟氣,鬼之幹人,亦惟此耳。故五鬼為邪,各因所勝,此相制之理,出乎當然者也。然以余所驗,則有如心神失守、火自為邪者,多見赤鬼;肺金不足、氣虛茫然者,多見白鬼;腎陰虧損、目光昏暗者,多見黑鬼;肝木亡陽者,多見青鬼;脾濕為祟者,多見黃鬼。是皆不待勝制,而本臟之邪自見也。
至如山野之間,幽隱之處,鬼魅情形,誠有不測。若明本篇之義,則雖千態萬狀,只此五行包羅盡之,治之以勝,將安遁哉?然鬼本無形,乃能形見,既覺其無中之有,獨不能覺其有中之無乎?反之之明,在正心以壯氣,虛明以定神。神定,彼將自滅矣。天命所在,彼亦焉能以非禍加人哉?此全神卻鬼之道也。
古德云:山鬼之伎倆有限,老僧之不見不聞無窮。斯言至矣。論治類十六章有按當考。)此謂得守者生,失守者死,(得守則神全,失守則神散。神全則靈明圓聚,故生。神散則魂魄分離,故死。)得神者昌,失神者亡。(陽氣為神,陽盛則神全。陰氣為鬼,陽衰則鬼見。陰陽合氣,命之曰人。
其生在陽,其死在陰,故曰得神者昌,得其陽也。失神者亡,失其陽也。明陰陽聚散之道,則鬼神之妙固不難知,而得失之柄還由於我。古云人定勝天,本非虛語。觀孟子曰:求則得之,舍則失之。不於斯言益信乎?
白話文:
四十四、神失守位,邪鬼侵擾的意義
人如果生氣發怒,氣往上衝而無法下降,就會傷害到肝臟。又如果遇到厥陰之氣主導的年份,但天時之氣不足,接著就會出現少陰之氣來接替,這就叫做天時虛弱。這情況是天時虛弱,人的身體也虛弱。(在厥陰之氣主導的年份,少陰之氣應該作為左側的輔助。如果厥陰之氣不足,少陰之氣就會提早出現。肝氣既然已經受損,厥陰之氣又虛弱,天時和人體都處於不足的狀態。)如果這時又遇到人快速奔跑、驚恐,導致肝臟出汗。(天時虛弱、人體虛弱,又從肝臟出汗,這就形成三重虛弱。)
肝臟是將軍一樣的器官,負責謀劃思考,如果神志無法固守本位,精神光芒就無法凝聚。(肝臟藏魂,如果無法固守,就會導致魂魄不集中。)又如果遇到木氣不足的年份,或是天干地支不符合時序的年份,或是壬年卻失去本位的職守,或是遇到厥陰之氣主導的年份卻虛弱,就可能會看到白色的屍鬼出現,使人突然死亡。(白色屍鬼的出現,代表金氣剋制木氣。)
以上五種失守的情況,都是天時虛弱、人體也虛弱的狀況。神志遊蕩而失去本位,就會有五種屍鬼侵擾人體,導致人突然死亡,這種情況叫做「屍厥」。(屍鬼侵擾人體,就會導致氣機逆亂而死亡,所以叫做屍厥。神志遊蕩,是指神氣雖然遊走,但還沒有完全離開身體,所以還不至於立刻死亡。如果出現脈搏停止、身體冰冷、口中充滿痰涎、舌頭短縮、陰囊收縮等情況,就來不及救治了。否則如果及時搶救,還是可以恢復的。以上所說五臟失守的情況,獨獨缺少了金氣虛弱而傷肺、導致赤色屍鬼侵擾的症狀,應該是遺漏了。)
只有《邪氣臟腑病形篇》中說的五臟受損症狀都完整,但和這裡說的稍微有些不同。(詳情可參考疾病類第三部分。)人如果犯了五神錯位的狀況,精神光芒就會不圓滿。不只是屍鬼,所有邪氣侵擾都是因為神志失去本位的緣故。(精神光芒,就是指陽明之氣,凡是陽氣不足,就會導致陰邪入侵。《黃帝內經·難經》第二十難說:「脫陽的人會看到鬼。」就是指神志失去本位的意義。)
我認為這兩篇文章所說的五鬼侵擾人體的道理最為詳盡。天地間萬物千差萬別,沒有一樣不是五行運化的結果,人的臟腑之氣,鬼的侵擾人體,也都只不過是這些道理。因此五鬼為邪,各自因為所剋制的對象而來,這是五行相剋的道理,是必然的。但是以我所驗證的經驗來說,像是心神失守、火氣自己形成邪氣,多半會看到紅色的鬼;肺金不足、氣虛恍惚的,多半會看到白色的鬼;腎陰虧損、目光昏暗的,多半會看到黑色的鬼;肝木亡陽的,多半會看到青色的鬼;脾濕作祟的,多半會看到黃色的鬼。這些情況都是不待五行相剋,而是本臟自身的邪氣顯現出來。
至於山野之間,偏僻隱蔽的地方,鬼魅的樣貌,確實難以預料。如果能明白這篇文章的道理,那麼即使鬼魅千奇百怪,也都能用五行的道理來解釋,用五行相剋的道理去治療,它們要往哪裡逃呢?鬼原本是沒有形體的,卻能顯現出形狀,既然能覺察到它「無中生有」的現象,為何就不能覺察到它「有中化無」的現象呢?反過來說,明白這個道理,就要端正心念來壯大氣勢,用虛靜的心來安定神志。神志安定,邪鬼自然就會消滅。天命注定,它們又怎麼能把禍患加在人身上呢?這就是安定心神、驅除鬼魅的方法。
古人說:「山鬼的伎倆有限,老僧的『不見不聞』卻是無窮無盡。」這句話說得真是太好了。(關於如何運用治療,請參考論治類十六章的說明。)這就是所謂「能守住本位的就能生存,失去本位的就會死亡」,(能守住本位就能使精神完整,失去本位就會使精神散亂。精神完整就會靈敏清醒,所以能生存。精神散亂就會使魂魄分離,所以會死亡。)「能得到神氣的就會昌盛,失去神氣的就會死亡」。(陽氣就是神,陽氣旺盛就會神氣完整。陰氣就是鬼,陽氣衰弱就會看到鬼。陰陽二氣和合,才能稱之為人。
人的生存靠的是陽氣,死亡靠的是陰氣,所以說得到神氣的就會昌盛,是得到陽氣的緣故。失去神氣的就會死亡,是失去陽氣的緣故。明白陰陽聚散的道理,那麼鬼神的奧妙自然不難理解,而人生的得失還是在於自己的掌握。古人說「人定勝天」,並不是虛假的言語。想想孟子說的:「努力追求就能得到,放棄就會失去。」這句話難道不更加令人相信嗎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