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類經》~ 二十八卷 (21)
二十八卷 (21)
1. 四十二、剛柔失守之義
(火運不足,水必勝之,水勝則土復,當其復時而厥陰若正,則土或無復也。)後三年化癘,名曰火癘也,,治法如前。(火癘,即後世所謂溫疫熱病之類,其針治之法如前章。)治之法可寒之泄之。(此言針治之外,又當藥治者如此。火邪為癘,故宜寒之泄之。由此觀之,則凡上文五剛化疫,五柔化癘,或針或藥,皆宜因氣施治,又在不言可知也。
)
白話文:
四十二、剛柔失守之義
(當火運不足時,水氣必定強盛而壓制火氣;水氣過盛則引發土氣來復(報復性克制)。但若此時厥陰之氣運行正常,土氣可能不會發動報復。)三年後,可能形成疫病,稱為「火癘」,治療方法與之前所述相同。(火癘即後世所說的溫疫、熱病一類,針刺治法可參考前章。)
治療時可用寒涼、瀉下的方法。(此指除針刺外,也可配合藥物治療。因火邪引發疫病,故宜用寒涼、瀉下之法。由此可見,前文提到的五種剛性化為疫病、五種柔性化為癘氣,無論針灸或用藥,皆應根據氣運特性施治,此理不言自明。)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