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類經》~ 二十八卷 (8)

回本書目錄

二十八卷 (8)

1. 三十九、司天不遷正不退位之刺

(《素問·遺篇刺法論》)

黃帝問曰:升降之刺,以知其要,願聞司天未得遷正,使司化之失其常政,即萬化之或其皆妄,然與民為病,可得先除,欲濟群生,願聞其說。(知其氣有不正,故當預防。)岐伯稽首再拜曰:悉乎哉問!言其至理,聖念慈憫,欲濟群生,臣乃盡陳斯道,可申洞微。(申,明也。

洞,幽也。)太陽復布,即厥陰不遷正,不遷正氣塞於上,當瀉足厥陰之所流。(辰戌歲太陽司天之後,厥陰繼之。若寒水既退而復布,則巳亥之厥陰不得遷正,風化不行,木氣鬱塞於上,人病在肝,故當瀉足厥陰之所流,行間穴也。刺六分,留七呼,氣至急出之。)厥陰復布,少陰不遷正,不遷正即氣塞於上,當刺心包絡脈之所流。

(巳亥歲厥陰司天之後,少陰繼之。若風氣既退而復布,則子午之少陰不得遷正,火化不行,熱氣鬱塞於上,人病在心主,故當瀉包絡之所流,勞宮穴也。刺三分,留六呼,氣至急出之。)少陰復布,太陰不遷正,不遷正即氣留於上,當刺足太陰之所流。(子午歲少陰司天之後,太陰繼之。

若君火復布,則丑未之太陰不得遷正,雨化不行,土氣留滯於上,人病在脾,故當刺足太陰之所流,大都穴也。刺三分,留七呼,氣至急出之。)太陰復布,少陽不遷正,不遷正則氣塞未通,當刺手太陽之所流,(丑未歲太陰司天之後,少陽繼之。若濕氣復布,則寅申之少陽不得遷正,火化不行,熱氣鬱塞,人病在三焦,故當刺手少陽之所流,液門穴也。刺二分,留三呼,氣至急出之。

)少陽復布,則陽明不遷正,不遷正則氣未通上,當刺手太陰之所流。(寅申歲少陽司天之後,陽明繼之。若相火復布,則卯酉之陽明不得遷正,金化不行,燥氣鬱滯,人病在肺,故當刺手太陰之所流,魚際穴也。刺二分,留三呼,得氣急出之。)陽明覆布,太陽不遷正,不遷正則復塞其氣,當刺足少陰之所流。

(卯酉歲陽明司天之後,太陽繼之。若燥氣復布,則辰戌之太陽不得遷正,水化不行,寒氣復塞,人病在腎,故當刺足少陰之所流,然谷穴也。刺三分,留三呼,,得氣急出之。)

帝曰:遷正不前。以通其要,願聞不退,欲折其餘,無令過失,可得明乎?岐伯曰:氣過有餘,復作布正,是名不過位也。(氣數有餘不退,故復作布正,而新舊不能過位。)使地氣不得後化,新司天未得遷正,故復布化令如故也。(天氣不退,則地氣不得後化,故新歲司天不能遷正,仍布舊歲之令。

)巳亥之歲,天數有餘,故厥陰不退位也,風行於上,木化布天,(以子午年猶行巳亥之令,熱化不行,風反為災也。)當刺足厥陰之所入。(曲泉穴也,刺六分,留七呼,氣至急出之。按上文云復布者,以舊氣再至,新氣被郁,郁散則病除,故當刺新氣之經。此下言不退者,以舊氣有餘,非瀉不除,舊邪退則新氣正矣,故當刺舊氣之經。

白話文:

三十九、司天不遷正不退位之刺

黃帝問道:「關於氣機升降失常的針刺療法,我已明白其要領。但想請教,若司天之氣未能正常交替,導致氣化失常,萬物生長可能隨之紊亂,進而引發疾病。是否有方法能預先防治,以救助眾生?」

岐伯恭敬回答:「您的提問非常詳盡!這涉及深奧的道理,您心懷慈悲,願救濟百姓,我將完整闡述此道,以闡明其中精微。」

  1. 太陽之氣重複布散(辰戌年太陽司天後,厥陰應接替):若寒水之氣不退而再度當令,厥陰便無法順利交替,木氣鬱滯於上,引發肝病。此時應瀉足厥陰經的滎穴「行間」(刺六分,留針七呼,得氣後速出針)。

  2. 厥陰之氣重複布散(巳亥年厥陰司天後,少陰應接替):若風氣不退而再度當令,少陰無法交替,火氣鬱滯於上,引發心包病。應刺心包絡經的滎穴「勞宮」(刺三分,留六呼,得氣後速出針)。

  3. 少陰之氣重複布散(子午年少陰司天後,太陰應接替):若君火不退而再度當令,太陰無法交替,土氣滯留於上,引發脾病。應刺足太陰經的滎穴「大都」(刺三分,留七呼,得氣後速出針)。

  4. 太陰之氣重複布散(醜未年太陰司天後,少陽應接替):若濕氣不退而再度當令,少陽無法交替,火氣鬱滯,引發三焦病。應刺手少陽經的滎穴「液門」(刺二分,留三呼,得氣後速出針)。

  5. 少陽之氣重複布散(寅申年少陽司天後,陽明應接替):若相火不退而再度當令,陽明無法交替,燥氣鬱滯,引發肺病。應刺手太陰經的滎穴「魚際」(刺二分,留三呼,得氣後速出針)。

  6. 陽明之氣重複布散(卯酉年陽明司天後,太陽應接替):若燥氣不退而再度當令,太陽無法交替,寒氣鬱塞,引發腎病。應刺足少陰經的滎穴「然谷」(刺三分,留三呼,得氣後速出針)。

黃帝追問:「若司天之氣不退位,該如何處理?如何抑制其殘餘影響,避免過失?」

岐伯答:「當氣數有餘不退位時,舊氣會持續布散,阻礙新氣交替(稱為『不過位』)。地氣因而無法順應新歲,新司天也無法正常交接,舊令便繼續施行。」

例如:

  • 巳亥年天數有餘,厥陰不退位,風氣仍盛行於天(子午年反受巳亥年風令影響,熱化不彰,風反成災)。此時應刺足厥陰經的合穴「曲泉」(刺六分,留七呼,得氣後速出針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