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類經》~ 九卷 (3)
九卷 (3)
1. 三十、諸經根結開闔病刺
(靈樞根結篇)
岐伯曰:天地相感,寒暖相移,陰陽之道,孰少孰多?陰道偶,陽道奇。(天地陰陽之道,有相感則有相移,有相移則有相勝,而孰多孰少,斯不齊矣。欲求其道,則陰陽有奇偶之分。奇者數之單,如一三五七九是也。偶者數之拆,如二四六八十是也。奇得其清,偶得其濁,所以成陰陽之象數。
白話文:
岐伯說:天地互相影響,寒暖交替變化,陰陽之道是怎樣的多和少的呢?陰道是偶數,陽道是奇數。(天地間陰陽之道,有互相感應就有互相交替,有互相交替就有互相勝過,而多多少少是不相等的。想要理解這個道理,就要知道陰陽有奇偶之分。奇數是單數,例如一、三、五、七、九等。偶數是雙數,例如二、四、六、八、十等。奇數屬於清,偶數屬於濁,所以構成陰陽的象數。)
)發於春夏,陰氣少,陽氣多,陰陽不調,何補何瀉?發於秋冬,陽氣少,陰氣多,陰氣盛而陽氣衰,故莖葉枯槁,濕雨下歸,陰陽相移,何瀉何補?(四時之氣,陰陽各有盛衰,人氣隨之,故治法當分補瀉。)奇邪離經,不可勝數,不知根結,五臟六腑,折關敗樞,開闔而走,陰陽大失,不可復取。(奇邪,弗常之邪也。
白話文:
在春季和夏季,陽氣過盛,陰氣不足,陰陽不調,應該如何補瀉?在秋季和冬季,陽氣不足,陰氣過盛,陰氣旺盛導致陽氣衰弱,所以莖葉枯萎,雨水降落,陰陽轉換,應該如何瀉補?(四季氣候變化,陰陽各有盛衰,人體氣息也隨之變化,因此治療方法要分補瀉。)
奇邪侵犯經絡,種類繁多,如果不知道病根,五臟六腑就會崩潰,關節樞紐受損,陰陽失調嚴重,無法恢復。
離經,流傳無定也。下者為根。上者為結。疾之中人,不可勝數,而治之者,當審根結之本末,察臟腑之陰陽,明開闔樞之淺深出入,斯得其要,否則敗折其關樞,走失其陰陽,不可復取矣。)九針之玄,要在終始,故能知終始,一言而畢,不知終始,針道咸絕。(終始,本末也,即下文根結開闔之義。
白話文:
當疾病離開經絡,流傳不定時,根源就在下方。而疾病的結點則在上方。人體的疾病種類繁多,治療時應仔細審查疾病的根源和結點,觀察臟腑的陰陽平衡,瞭解開合樞紐的深度和進退,這樣才能掌握精髓。否則,就會損傷關樞,迷失陰陽,難以恢復。
九針之術的精妙之處在於掌握疾病的始終,因此能夠預知疾病的發展和結局,一言以蔽之。如果不懂得疾病的始終,針灸之道就無從談起。(文中所說的「始終」,是指疾病的根源和結點,也就是文章後續提到的根結開闔。)
又本經有終始篇,所載者皆針道,故不知終始,針道咸絕。見針刺類諸章。)太陽根於至陰,結於命門,命門者目也。(足太陽下者根於至陰穴,上者結於睛明穴,故曰命門者目也。王氏曰:命門者,藏精光照之所,則兩目也。)陽明根於厲兌,結於顙大,顙大者鉗耳也。足陽明下者根於厲兌,上者結於承泣。
白話文:
《內經》中記載著《終始篇》,其中記載的都是針灸的方法。如果不懂得針灸的終始之道,那麼針灸技術就會失傳。(請參照關於針刺的相關章節。)
- 太陽經起源於至陰穴,匯聚於命門穴,命門穴指的是眼睛。(足太陽經的下行終點為至陰穴,上行終點為睛明穴,所以說命門穴指眼睛。王氏說:命門穴是藏精光、照耀之處,也就是雙眼。)
- 陽明經起源於厲兌穴,匯聚於顙大穴,顙大穴指的是承泣穴。(足陽明經的下行終點為厲兌穴,上行終點為承泣穴。)
今曰顙大者,意謂項顙之上,大迎穴也。大迎在頰下兩耳之旁,故曰鉗耳。鉗音鈐。)少陽根於竅陰,結於窗籠,窗籠者耳中也。(足少陽下者根於竅陰,上者結於窗籠。耳中者,乃手太陽聽宮穴也,為手足少陽手太陽之會,故足少陽結於此。)太陽為開,陽明為闔,少陽為樞。
白話文:
如今所說的「額頭大」,是指頭部後面的「大迎穴」。大迎穴位於臉頰下方,兩耳旁,因此又稱「鉗耳」。
少陽經的根源在於「竅陰經」,而它的末端則連接於「窗籠」,也就是耳朵內部。(足少陽經的下部根源於竅陰經,而上部連接於窗籠。窗籠是指太陽經的「聽宮穴」,它是足少陽經、太陽經與手少陽經的交匯處,因此足少陽經在此處連接。)太陽經主「開」,陽明經主「闔」,而少陽經則主「樞」。
(開闔樞義見前章。所謂開闔樞者,不過欲明內外而分其辨治之法也。)故開折則肉節瀆而暴病起矣,故暴病者取之太陽,視有餘不足,瀆者皮肉宛膲而弱也。(折,損傷也。下同。開屬太陽,為陽中之表,故氣在肌肉為肉節瀆也。表主在外,邪易入之,故多新暴病也。凡治開折之為病者,當取太陽之經,因其虛實而補瀉之。
白話文:
(前一章節已經提到開闔樞要的意義。所謂開闔樞要,只是為了說明人體的內外之分,並區別治療方法。)所以受傷(開折)後就會出現肌肉組織損傷而發作急性病症,因此治療急性病症時應從太陽經入手,觀察是否虛實失衡,肌肉組織損傷(瀆)後皮膚和肌肉鬆弛軟弱。(折:損傷。以下同。開屬太陽經,為陽氣中表的部位,所以氣在肌肉時稱為肉節瀆。表在人體之外,邪氣容易入侵,所以多發急性病。治療因開折而發病的患者,應以太陽經為主,根據虛實狀況進行補瀉治療。
所謂瀆者,其皮肉宛膲而弱,即消瘦乾枯之謂。)闔折則氣無所止息而痿疾起矣,故痿疾者取之陽明,視有餘不足,無所止息者,真氣稽留,邪氣居之也。(闔屬陽明,為陽中之裡,其氣在內,故闔折則氣無所止息也。陽明主潤宗筋,束骨而利機關,故為痿疾。凡治闔折之為病者,當取陽明之虛實而補瀉之。
白話文:
所謂「瀆」,指的是皮肉鬆軟無力,即消瘦乾燥的狀態。如果肢體閉塞不通,氣血就會停滯,導致痿疾。所以,痿疾的病因與陽明經有關,需要觀察陽明經氣的盈虧。氣血停滯的部位,會滋生邪氣。
陽明經屬於陽經中的內經,其氣行於體內。因此,肢體閉塞會導致氣血停滯。陽明經主要滋潤肌肉筋腱,束縛骨骼,靈活關節,因此與痿疾有關。治療肢體閉塞所致的疾病時,要根據陽明經的虛實來進行補瀉。
真氣稽留,謂胃氣不行也,故邪居之,則氣上逆而痿生於下矣。)樞折即骨繇而不安於地,故骨繇者取之少陽,視有餘不足,骨繇者節緩而不收也,所謂骨繇者搖故也,當窮其本也。(樞屬少陽,為三陽之半表半裡,故其氣在筋骨間。骨繇者,骨節縱緩不收,搖動不安於地也。
白話文:
如果胃氣不通暢,真氣就會停留於胃中,導致寒邪入侵,進而出現氣逆向上、下半身痿軟的症狀,這就是「樞折」。
骨頭鬆動不安於地(也就是骨節縱緩),是由於少陽經氣的緣故。少陽經介於三陽經之間,既有陽氣表面的特質,也有陽氣內在的特質,所以它的氣運行為筋骨之間。
「骨繇」是指骨節鬆緩而不能收合,就像搖動一樣,這表示氣機不暢。應該追究其根本原因。
凡治樞折之為病者,當取少陽經之虛實而補瀉之。窮其本者,窮此三陽所在之本,或開或闔或樞以治之也。繇,搖同。)太陰根於隱白,結於太倉。足太陽下者根於隱白,上者結於太倉。太倉即中脘,任脈穴也。)少陰根於湧泉,結於廉泉。(足少陰下者根於湧泉,上者結於廉泉任脈穴也。
白話文:
治療樞折這種疾病,應根據少陽經的虛實情況進行補瀉。徹底治療,是追究這三陽經所在部位的根本,或開或關或樞動,來進行治療。
太陰經的根本在隱白穴,聯繫於太倉穴(中脘穴,任脈上的穴位)。足太陽經的下部根在隱白穴,上部聯繫於太倉穴。
少陰經的根本在湧泉穴,聯繫於廉泉穴(任脈上的穴位)。足少陰經的下部根在湧泉穴,上部聯繫於廉泉穴。
)厥陰根於大敦,結於玉英,絡於膻中。(足厥陰下者根於大敦,上者結於玉英。玉英即玉堂,任脈穴也。)太陰為開,厥陰為闔,少陰為樞。(此三陰開闔之義,詳如前章。)故開折則倉廩無所輸膈洞,膈洞者取之太陰,視有餘不足,故開折者氣不足而生病也。(開屬太陰,主於脾也。
白話文:
厥陰經絡: 厥陰經的根源在於大敦穴,匯聚於玉英穴,與膻中穴相連。(足厥陰經的起始點在於大敦穴,終點匯集於玉英穴,玉英穴又稱「玉堂穴」,是任脈上的穴位。)
三陰關係: 太陰經負責「開」,厥陰經負責「闔」,少陰經扮演「樞紐」的角色。(這三條陰經的開闔作用,詳見前一章。)
開折病症: 因此,如果「開」的功能受損(指太陰經脾氣不足),就會導致「闔」的功能失調,也就是厥陰經闔不上。(膈洞與太陰經相關,它會根據體內餘氣的多少來調節開闔,開折就是氣不足而致)
輸,運行也。膈,膈塞也。洞,如邪氣臟腑病形篇曰:洞者,食不化,下嗌還出也。脾傷則運行失職而為是病,故當取之太陰,視其有餘不足以治之。然脾雖陰經,而開折者,則亦陰中之陽氣不足而生病也。)闔折即氣絕而喜悲,悲者取之厥陰,視有餘不足。(闔屬厥陰,主於肝也。
白話文:
- **輸:**運行的意思。
- **隔:**隔絕的意思。
- **洞:**如《邪氣臟腑病形篇》所說,洞是指食物不能消化,從咽喉倒流出來。
脾臟受傷,運行功能就會失常,導致此病的發生。因此,治療時應取太陰經(脾經),根據具體情況判斷虛實,從而制定治療方案。
雖然脾經屬陰,但如果出現開折症狀,則表明陰中陽氣不足,導致生病。
- **闔折:**指氣息阻塞,出現喜悲反應。
- **悲:**是由於厥陰經(肝經)受影響,治療時應根據具體情況判斷虛實。
- **闔:**屬於厥陰經,主要和肝臟有關。
肝傷即氣絕於里,而肺氣乘之,則為悲。故闔折者當取足厥陰,視其有餘不足而治之。)樞折則脈有所結而不通,不通者取之少陰,視有餘不足,有結者皆取之不足。(樞屬少陰,主於腎也。腎傷則脈有所結,而下焦有所不通。故樞折者當取足少陰,視其有餘不足而治之。然脈有結者,皆不足之所致。
)
白話文:
如果肝臟受傷,體內的氣就會消耗殆盡,而肺氣會趁機侵入,導致悲傷。因此,肝氣不暢時應採取足厥陰經的治療方法,根據其虛實情況進行調理。
如果關節活動受阻,脈絡就會有所阻滯不通。此時應採取足少陰經的治療方法,根據其虛實情況進行調理。凡是有結塊的地方,都應該是虛證導致的。
(註:足少陰經屬於腎經,主導腎臟。腎臟受傷時,脈絡會出現結塊,下焦也會出現不通。因此,關節活動受阻時應採取足少陰經的治療方法,根據其虛實情況進行調理。然而,脈絡有結塊的地方,都是虛證導致的。)
足太陽根於至陰,溜於京骨,注於崑崙,入於天柱、飛揚也。(此下言手足三陽之盛絡,凡治病者所當取也。足太陽之至陰,井也。京骨,原也。崑崙,經也。天柱在頭,飛揚在足,皆本經之當取者。後仿此。溜,良救切。)足少陽根於竅陰,溜於丘墟,注於陽輔,入於天容、光明也。
白話文:
足太陽經的源頭在至陰穴,它通過京骨流注,進入崑崙穴,再從天柱穴引出,使氣血運行通暢。
足少陽經的源頭在竅陰穴,它通過丘墟穴流注,進入陽輔穴,從天容穴引出,使氣血運行通暢。
(足少陽之竅陰,井也。丘墟,原也。陽輔,經也。天容乃手太陽經穴,此在頭者當為天衝,在足者為光明也。)足陽明根於厲兌,溜於衝陽,注於下陵,入於人迎、豐隆也。(足陽明之厲兌,井也。衝陽,原也。下陵當作解谿,經也。人迎在頭,豐隆在足。)手太陽根於少澤,溜於陽谷,注入小海,入於天窗、支正也。
白話文:
足少陽膽經:
- **井穴:**丘墟穴
- **原穴:**陽輔穴
- **經穴:**天衝穴(在頭部)或光明穴(在足部)
足陽明胃經:
- **井穴:**厲兌穴
- **原穴:**衝陽穴
- **經穴:**解谿穴(非下陵穴)
- **頭部穴位:**人迎穴
- **足部穴位:**豐隆穴
手太陽小腸經:
- **井穴:**少澤穴
- **原穴:**陽谷穴
- **經穴:**小海穴
- **頭部穴位:**天窗穴
- **足部穴位:**支正穴
(手太陽之少澤,井也。陽谷,經也。小海,合也。天窗在頭,支正在手。)手少陽根於關衝,溜於陽池,注於支溝,入於天牖、外關也。(手少陽之關衝,井也。陽池,原也。支溝,經也。天牖在頸,外關在手。)手陽明根於商陽,溜於合谷,注於陽谿,入於扶突、偏歷也。
白話文:
手太陽小腸經
- 少澤穴:原穴(經脈起源)
- 陽谷穴:經穴(經脈循行經過)
- 小海穴:合穴(與其他經脈交會)
- 天窗穴:頭部穴位
- 支正穴:手部穴位
手少陽三焦經
- 關衝穴:原穴
- 陽池穴:本穴(經脈流出處)
- 支溝穴:經穴
- 天牖穴:頸部穴位
- 外關穴:手部穴位
手陽明大腸經
- 商陽穴:原穴
- 合谷穴:原穴
- 陽谿穴:經穴
- 扶突穴:頭部穴位
- 偏歷穴:手部穴位
(手陽明之商陽,井也。合谷,原也。陽谿,經也。扶突在頸,偏歷在手。)此所謂十二經者,盛絡皆當取之。(此六陽盛絡之當取也。所謂十二經者,以手足左右共言之。)
白話文:
手陽明經的商陽穴是井穴,合谷穴是原穴,陽谿穴是經穴。扶突穴在頸部,偏歷穴在手上。
前面提到的十二經,它們交會的盛絡點都是取穴的部位。(這是六陽經盛絡點應取穴的位置。所謂的十二經,包括手足的左右兩側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