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類經》~ 二十七卷 (27)
二十七卷 (27)
1. 三十五、九宮八風
凡風氣傷人,南應在上,北應在下,故此小腸手太陽經受病者,以小腸屬丙,為下焦之火府,而乾亥虛風,其沖在巳也。然西方之金,其氣肅殺,北方之水,其氣慘冽,西北合氣,最伐生陽,故令人善暴死。)風從北方來,名曰大剛風,其傷人也,內舍於腎,外在於骨與肩背之膂筋,其氣主為寒也。(北方,坎水宮也,氣寒則風烈,故曰大剛風。
其在於人,則水臟應之,內舍於腎,外在於骨、肩背膂筋,足太陽經也。言腎則膀胱亦在其中,而病氣皆主寒也。)風從東北方來,名曰凶風,其傷人也,內舍於大腸,外在於兩脅腋骨下及肢節。(東北方,艮土宮也。陰氣未退,陽和未盛,故曰凶風。其在於人,則傷及大腸。
以大腸屬庚,為下焦之金府,而艮寅虛風,其沖在申也。兩脅腋骨下,大腸所近之位。肢節,手陽明脈氣所及。)風從東方來,名曰嬰兒風,其傷人也,內舍於肝,外在於筋紐,其氣主為身濕。(東方,震木宮也,風生於東,故曰嬰兒風。其在於人,則木臟應之,故病舍於肝,外在於筋紐,肝病則膽在其中矣。
風本勝濕,而其氣反為身濕者,以東南水鄉,濕氣所居,故東風多雨,濕徵可見矣。)風從東南方來,名曰弱風,其傷人也,內舍於胃,外在肌肉,其氣主體重。(東南方,巽木宮也。氣暖則風柔,故曰弱風。東南濕勝,挾木侮土,故其傷人,則內舍於胃,外在肌肉,其病氣主體重也。
)此八風皆從其虛之鄉來,乃能病人。(凡上文之為病者,皆以虛風為言,而實風不在其列。)三虛相搏,則為暴病卒死。(乘年之衰,逢月之空,失時之和,是謂三虛,義詳下章。又三虛云驚而奪精、汗出於心等義,詳後四十三、四,二章。)兩實一虛,病則為淋露寒熱,犯其雨濕之地則為痿。
(兩實一虛,言三虛犯一亦能為病,其病則或因淋雨、或因露風而為寒熱,或犯其雨濕之地而為痿,皆一虛之為病也。)故聖人避風,如避矢石焉。其有三虛而偏中於邪風,則為擊僕偏枯矣。(邪風,非時不正之風也。擊僕,為風所擊而仆倒也。然必犯三虛而後為此病,則人之正氣實者,邪不能傷可知矣。
)
白話文:
《九宮八風》
當風邪侵犯人體時,南方對應的病位在上部,北方對應的病位在下部。因此小腸(手太陽經)受病,是因為小腸屬丙火,為下焦的火府,而西北乾亥方位的虛風,其衝氣對應東南巳位。西方屬金,其氣肅殺;北方屬水,其氣寒冽。西北兩方之氣相合,最能傷伐生發之陽,所以容易導致人突然死亡。
北方吹來的風稱為"大剛風",傷人時,病邪內侵腎臟,外犯骨骼與肩背脊柱的筋脈,其氣主寒。(北方為坎水宮,寒氣盛則風勢猛烈,故名"大剛風"。對人而言,水臟腎臟與之相應,病位在骨、肩背脊柱筋脈,涉及足太陽經。提到腎時,膀胱也包含在內,其病症皆以寒為主。)
東北方吹來的風稱為"凶風",傷人時,病邪內侵大腸,外犯兩脅腋骨下方及四肢關節。(東北方為艮土宮,陰氣未消退,陽氣未旺盛,故稱"凶風"。對人而言,會傷及大腸。因大腸屬庚金,為下焦的金府,東北艮寅方位的虛風,其衝氣對應西南申位。兩脅腋骨下是大腸鄰近部位,四肢關節是手陽明經脈所及之處。)
東方吹來的風稱為"嬰兒風",傷人時,病邪內侵肝臟,外犯筋脈的連接處,其氣易導致身體濕重。(東方為震木宮,風自東生,故稱"嬰兒風"。對人而言,木臟肝臟與之相應,病症在內為肝,在外為筋脈聯結處,肝病則膽亦受累。風本應克濕,但此氣反致身濕,是因東南水鄉濕氣重,東風多雨,濕象顯著。)
東南方吹來的風稱為"弱風",傷人時,病邪內侵胃腑,外犯肌肉,其氣易導致身體沈重。(東南方為巽木宮,氣溫和則風柔弱,故稱"弱風"。東南濕氣盛,挾木克土,故其傷人時,病位在胃與肌肉,病症主要表現為體重乏力。)
這八種風若從人體正氣虛弱的方位襲來,才能致病。(上文所述病症皆指虛風致病,實風不在此列。)若"三虛"疊加(即年運衰退、月缺無光、氣候失常),則易突發急病暴亡。("三虛"具體含義見後續章節,另有"驚駭耗精""汗出傷心"等解釋,詳見第四十三、四十四章。)若"兩實一虛"(三虛中犯其一),則表現為淋雨受露後的寒熱病,或感受雨濕之地氣而成痿病。
因此,聖人躲避風邪如同躲避箭矢飛石。若三虛俱犯又偏中邪風,便會導致猝然昏僕或半身不遂。("擊僕偏枯"是受邪風襲擊而倒下。但必須是三虛俱犯才會發病,可見正氣充足之人,邪氣難以傷害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