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類經》~ 二十七卷 (1)

回本書目錄

二十七卷 (1)

1. 二十七卷

2. 運氣

3. 二十四、六氣之化分司天地主歲紀歲間氣紀步少陰不司氣化

(《素問·至真要大論》)

黃帝問曰:五氣交合,盈虛更作,余知之矣;六氣分治,司天地者,其至何如?(至者,言其當位也。)岐伯再拜對曰:明乎哉問也!天地之大紀,人神之通應也。(天地變化之紀,人神運動之機,內外雖殊,其應則一也。)帝曰:願聞上合昭昭,下合冥冥奈何?岐伯曰:此道之所生,工之所疑也。

(昭昭者,合天道之明顯。冥冥者,合造化之隱微。道之所生,其生惟一,工不知要,則流散無窮,故多疑也。)帝曰:願聞其道也。岐伯曰:厥陰司天,其化以風;(厥陰屬木,其化以風。凡和氣升陽,發生萬物,皆風之化。)少陰司天,其化以熱;(少陰屬君火,其化以熱。

凡炎蒸鬱燠,庶類蕃茂,皆君火之化。)太陰司天,其化以濕;(太陰屬土,其化以濕。凡雲雨滋澤,津液充實,皆土之化。)少陽司天,其化以火;(少陽屬相火,亦曰畏火。凡炎暑赫烈,陽氣盛極,皆相火之化。)陽明司天,以化其燥;(陽明屬金,,其化以燥。凡清明干肅,萬物堅剛,皆金之化。

)太陽司天,其化以寒,(太陽屬水,其化以寒。凡陰凝慄冽,萬物閉藏,皆水之化。)以所臨臟位命其病者也。(肝木位東,心火位南,脾土位中及四維,肺金位西,腎水位北,所臨之氣,與臟相得則和,不相得則病。)帝曰:地化奈何?岐伯曰:司天同候,間氣皆然。(地化,在泉之化也。

間氣,義如下文。六步之位,雖有上下左右之分,而氣化皆相類,故與上文司天之化同其候。)帝曰:間氣何謂?岐伯曰:司左右者,是謂間氣也。(六氣分主六步,上謂司天,下謂在泉,餘四者謂之間氣。在上者,為司天左間,司天右間;在下者,為在泉左間,在泉右間。

《陰陽應象大論》曰:天地者,萬物之上下,左右者,陰陽之道路。有圖在《圖翼》二卷。)帝曰:何以異之?岐伯曰:主歲者紀歲,間氣者紀步也。(主歲者紀歲,司天主歲半之前,在泉主歲半之後也。間氣者紀步,歲有六步,每步各主六十日八十七刻半也。)

帝曰:善。歲主奈何?(此詳言上下左右,氣化之有異也。)岐伯曰:厥陰司天為風化,(木氣在天為風化,而飄怒搖動,雲物飛揚,如巳亥歲厥陰司天是也。)在泉為酸化,(木氣在地則味為酸化,如寅申歲厥陰在泉是也,)司氣為蒼化,(司氣,言五運之氣也。木運司氣,故色化青蒼,丁壬年是也。

)間氣為動化。(厥陰所臨之位,風化行則群物鼓動,故曰動化。如丑未歲則為地之左間,主初之氣;子午歲則為天之右間,主二之氣;辰戌歲則為天之左間,主四之氣;卯酉歲則為地之右間,主五之氣也。)少陰司天為熱化,(君火在天為熱化,而為陽光明耀,溫養萬物,如子午歲少陰司天是也。)在泉為苦化,(火氣在地則味為苦化,如卯酉歲少陰在泉是也。

白話文:

二十四、六氣之化分司天地主歲紀歲間氣紀步少陰不司氣化

黃帝問道:「五氣相互交合,盛衰交替運作,我已明白了;但六氣分治,主宰天地的氣化,其作用如何表現?」岐伯回答:「這問題問得真明白!天地運行的規律,與人體神機相通。(天地變化的綱紀,人體氣機的運轉,雖內外有別,但相互呼應。)」

黃帝說:「願聞其如何上合天道之明顯,下合造化之隱微?」岐伯答:「這是自然之道的體現,醫者常因不解而困惑。(『昭昭』指合於天象的顯著規律,『冥冥』指合於造化的微妙變化。大道至簡,但醫者若不得要領,便會迷惑。)」

黃帝說:「請詳述其理。」岐伯解釋:

  • 厥陰司天,氣化以風為主;(木性主風,和煦升發,催生萬物。)
  • 少陰司天,氣化以熱為主;(君火主熱,炎熱蒸騰,萬物繁茂。)
  • 太陰司天,氣化以濕為主;(土性主濕,雲雨潤澤,滋養萬物。)
  • 少陽司天,氣化以火為主;(相火主炎暑,陽氣熾盛。)
  • 陽明司天,氣化以燥為主;(金性主燥,氣候清肅,萬物堅斂。)
  • 太陽司天,氣化以寒為主。(水性主寒,陰冷凝冽,萬物閉藏。)

這些氣化作用會影響對應的臟腑方位,導致健康變化。(如肝屬木位東方,心屬火位南方等,氣與臟相合則安,相悖則病。)

黃帝問:「地氣(在泉)的氣化如何?」岐伯答:「與司天之氣同理,間氣亦如此。(地化指在泉的氣化,間氣分佈於六步之位,雖有上下左右之分,但氣化規律相同。)」

黃帝問:「何謂間氣?」岐伯解釋:「司天、在泉之外的其餘四氣稱為間氣。(六氣分主六步,司天在上,在泉在下,其餘四氣為司天左右間、在泉左右間。)」

黃帝問:「如何區分主歲與間氣?」岐伯答:「主歲之氣統攝全年(司天主上半年,在泉主下半年),間氣則分掌六步(每步各主六十日餘)。」

黃帝說:「好。歲主之氣具體如何?」岐伯詳述:

  • 厥陰司天為風化(如巳亥年),在泉為酸化(如寅申年),司運為蒼化(如丁壬年木運),間氣為動化(風行則萬物鼓動)。
  • 少陰司天為熱化(如子午年),在泉為苦化(如卯酉年)。

(後文未完整,依前後文推測,續論其餘四氣之化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