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類經》~ 二十六卷 (29)

回本書目錄

二十六卷 (29)

1. 二十一、六氣正紀十二變

愚按:上文云報德以德、報化以化、報政令以政令者,言勝復之氣,因變之邪正而報有不同也。雲氣高則高、氣下則下、氣後則後、氣前則前、氣中外則中外者,言勝復之方,隨氣所在而或此或彼,變無定位也。故以天下之廣言之,則東南方陽也,陽者其精降於下,故右熱而左溫;西北方陰也,陰者其精奉於上,故左寒而右涼。以一州之地言之,則崇高者陰氣治之,故高者氣寒;汙下者陽氣治之,故下者氣熱。

此方隅大小之氣有不同也。以運氣所主言之,則厥陰所至為風,少陰所至為火,太陰所至為雨,少陽所至為熱,陽明所至為燥,太陽所至為寒,此六氣之更勝,有衰有王不一也。以九宮所屬言之,則有曰災一宮、災三宮、災四宮、災五宮、災九宮,而四正四隅有異也。故本篇言位言方言月。

夫以三者相參,則四時八方之候,其變不同者多矣。故有應於此而不應於彼者,有寒熱溫涼主客相反者,有南方清燥而溫、北方雨濕而潦者,有中原冰雪而寒、左右溫涼更互者,此以地理有高下,形勢有大小,氣位方月有從逆,小者小異,大者大異,而運氣之變,所以有無窮之妙也。先儒有以天下旱潦不同,而非運氣主歲之說者,蓋未達此章之理耳。

有按在前第十,當與此篇參其義。)

白話文:

【二十一、六氣正紀十二變】

我認為:前文所說「以德報德、以化報化、以政令報政令」,是指氣候的勝復作用會因邪正變化的性質而產生不同的回應。所謂「氣高則影響高處、氣下則影響低處、氣後則影響後方、氣前則影響前方、氣中則影響內外之間」,說明勝復作用的方位會隨氣所在位置而變化,沒有固定範圍。

以整個天下而言,東南方屬陽,陽氣精華下降,因此右側熱而左側溫;西北方屬陰,陰氣精華上升,因此左側寒而右側涼。以一州之地而言,高處由陰氣主導,故氣候寒冷;低處由陽氣主導,故氣候炎熱。這是不同地域與地勢的氣候差異。

從運氣主導的角度來看,厥陰之氣帶來風,少陰之氣帶來火,太陰之氣帶來雨,少陽之氣帶來熱,陽明之氣帶來燥,太陽之氣帶來寒。這六氣更替盛衰,影響各異。再以九宮方位來說,災害可能發生在不同宮位(如一宮、三宮等),四正與四隅方位也有所不同。因此本篇討論方位、地域與月份的影響。

綜合三者相互參照,四季八方的氣候變化極其多樣。可能在此處應驗而在彼處無效,寒熱溫涼的主客之氣可能相反,南方可能乾燥溫暖而北方多雨潮濕,中原地區可能冰雪嚴寒而周邊溫涼交替。這是因為地勢高低、區域大小、氣候與時空的順逆不同,小範圍有小差異,大範圍有大差異,使得運氣變化蘊含無窮奧妙。先前有學者質疑天下旱澇不均與運氣主歲之說矛盾,其實是未能領悟此章深意。

(前文第十篇已有相關論述,可與本篇相互參照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