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類經》~ 二十六卷 (28)

回本書目錄

二十六卷 (28)

1. 二十一、六氣正紀十二變

)燥勝則乾,(精血津液枯涸於內,皮膚肌肉皴揭於外,皆燥之病也。)寒勝則浮,(腹滿身浮,陽不足而寒為病也。)濕勝則濡泄,甚則水閉胕腫,(濡泄,水利也。水閉胕腫,水道不利而肌肉腫脹,按之如泥不起也。以上六句,與《陰陽應象大論》同,詳見陰陽類一。)隨氣所在以言其變耳。

(氣有高下前後中外之異。人之為病,其氣亦然。故氣勝於高則病在頭項,氣勝於下則病在足膝,氣勝於前則病在面腹手臂,氣勝於後則病在肩背腰臀,氣勝於中則病在臟腑筋骨,氣勝於外則病在經絡皮毛,而凡風勝則動、熱勝則腫、燥勝則乾、寒勝則浮、濕勝則濡泄胕腫之類,無不隨氣所在而為病變也。)帝曰:願聞其用也。

(此言施化之用也。)岐伯曰:夫六氣之用,各歸不勝而為化。(各歸不勝,謂必從可克者而施其化也。)故太陰雨化,施於太陽;(土能勝水也。)太陽寒化,施於少陰;(水能勝火也。)少陰熱化,施於陽明;(火能勝金也。)陽明燥化,施於厥陰;(金能勝木也。)厥陰風化,施於太陰,(木能勝土也。

)各命其所在以徵之也。(所在,即方月也。徵,驗也。主氣之方月有常,如九宮八方各有所屬,六氣四時各有其序也。客氣之方月無定,如子午歲少陰司天,則太陽在東北,厥陰在東南,少陰在正南,太陰在西南,少陽在西北,陽明在正北,此子午客氣之方也。太陽主初氣,厥陰主二氣,少陰主三氣,太陰主四氣,少陽主五氣,陽明主六氣,此子午客氣之月也。

若其施化,則太陽寒化,當施於正南之少陰及西北之少陽,初氣之徵也;厥陰風化,當施於西南之太陰,二氣之徵也;少陰熱化,當施於正北之陽明,三氣之徵也;太陰雨化,當施於東北之太陽,四氣之徵也;少陽火化,當施於正北之陽明,五氣之徵也;陽明燥化,當施於東南之厥陰,終氣之徵也,此子午年少陰司天方月施化之義也。

然歲步各有盛衰,氣太過,則乘彼不勝而施其邪化;氣不及,則為彼所勝而受其制化;氣和平,則各布其政令而無災變之化。是以盈虛消長,又各有微妙存焉。舉此一年,他可類求矣。)帝曰:自得其位何如?岐伯曰:自得其位,常化也。(自得其位,言六氣所臨,但施化於本位之方月,而無彼此之相犯也。

如前注子午歲,太陽在東北,主初之氣,於本位施其寒化,厥陰在東南,主二之氣,於本位施其風化之類,皆自得其位之常化也。)帝曰:願聞所在也。岐伯曰:命其位而方月可知也。(命,命其名也。位,即上下左右之位也。方,方隅也。月,月令也。命其位則名次立,名次立則所直之方,所主之月各有其應而常變可知矣。

白話文:

二十一、六氣正紀十二變

燥氣過盛則導致乾枯,體內精血津液枯竭,外在皮膚肌肉乾燥皸裂,都是燥病。
寒氣過盛則導致浮腫,腹部脹滿、身體浮腫,這是陽氣不足而寒邪致病。
濕氣過盛則造成腹瀉,嚴重時會小便不通、肢體腫脹(腹瀉是水瀉;小便不通與肢體腫脹,是因水道不暢而肌肉腫脹,按壓如泥不復原)。以上六句與《陰陽應象大論》相同,詳細說明可參考陰陽類第一篇。
疾病的表現會隨氣所在的部位不同而變化。

氣有高低、前後、內外的不同,人體生病也會因氣的分布而異。
氣盛於上則病在頭頸,氣盛於下則病在腿腳,
氣盛於前則病在臉腹手臂,氣盛於後則病在肩背腰臀,
氣盛於內則病在臟腑筋骨,氣盛於外則病在經絡皮毛。
凡是風盛則動搖、熱盛則腫脹、燥盛則乾枯、寒盛則浮腫、濕盛則腹瀉肢腫等病症,無不隨氣的所在位置而變化。

黃帝問:希望能聽聽六氣的作用。
岐伯回答:六氣的作用,各自作用於其所克之氣而產生變化。
太陰濕土之化作用於太陽寒水(土克水);
太陽寒水之化作用於少陰君火(水克火);
少陰君火之化作用於陽明燥金(火克金);
陽明燥金之化作用於厥陰風木(金克木);
厥陰風木之化作用於太陰濕土(木克土)。
各自根據其所在的方位與時令來驗證。

主氣的方位與時令有固定規律,如九宮八方各有歸屬,六氣四時各有順序。
客氣的方位與時令則不固定,例如子午年少陰司天時,
太陽在東北(初之氣)、厥陰在東南(二之氣)、
少陰在正南(三之氣)、太陰在西南(四之氣)、
少陽在西北(五之氣)、陽明在正北(六之氣)。
施化時,太陽寒化作用於正南少陰及西北少陽(初氣驗證),
厥陰風化作用於西南太陰(二氣驗證),
少陰熱化作用於正北陽明(三氣驗證),
太陰雨化作用於東北太陽(四氣驗證),
少陽火化作用於正北陽明(五氣驗證),
陽明燥化作用於東南厥陰(終氣驗證),這是子午年少陰司天的施化規則。

但每年氣運有盛衰,氣過盛則侵襲所克之氣而致病變;
氣不足則被所克之氣制約;氣平和則正常運行而無災變。
盈虛消長之間,變化微妙。其他年份可依此類推。

黃帝問:若六氣處於本位會如何?
岐伯回答:自得其位是正常之化,六氣只在本位施化而不互相侵犯。
例如子午年太陽在東北主初氣,於本位施寒化;
厥陰在東南主二氣,於本位施風化等,都是自得其位的常化。

黃帝問:希望能知道如何定位。
岐伯回答:確定六氣的名位後,其方位與時令便可知曉。
「命」即命名,「位」是上下左右的位置,「方」指方向,「月」指月份。
確定位次後,對應的方位與時令即可推知常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