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類經》~ 二十六卷 (26)

回本書目錄

二十六卷 (26)

1. 二十一、六氣正紀十二變

陽勝則陰復,故少陰所至為熱生,中為寒,此離象之外陽內陰也。陰勝則陽復,故太陽所至為寒生,中為溫,此坎象之外陰內陽也。故惟此二氣言中者,言陰陽互藏之綱領也;其他言終者,言五行下承之義耳。)德化之常也。(此以六氣之正化而承者隨之,皆生物之本也,故為德化之常。

厥陰所至為毛化,(毛蟲之族,得木化也。)少陰所至為羽化,(羽蟲之族,得火化也。王氏曰:有羽翮飛行之類。義通。翮,亥格切。)太陰所至為倮化,(倮蟲之族,得土化也。)少陽所至為羽化,(王氏曰:薄明羽翼,蜂蟬之類,非翎羽之羽也。義通。)陽明所至為介化,(甲蟲之族,得金化也。

)太陽所至為鱗化,(鱗蟲之族,得水化也。)德化之常也。(此動物賴之以生,所謂德化之常也。以上言化者凡五類。)

厥陰所至為生化,(萬物始生,溫化布也。)少陰所至為榮化,(物榮而秀,暄化布也。)太陰所至為濡化,(物滋而澤,濕化布也。)少陽所至為茂化,(物茂而繁,熱化布也。)陽明所至為堅化,(物堅而斂,金化布也。)太陽所至為藏化,(物隱而藏,水化布也。)布政之常也。(氣布則物從其化,故謂之政。)

厥陰所至為飄怒大涼,(飄怒,木亢之變也。大涼,金之承製也。)少陰所至為大暄、寒,(大暄,,火亢之變也。寒,陰精之承製也。暄音喧。)太陰所至為雷霆驟注、烈風,(雷霆驟注,土亢之變也。烈風,木之承製也。)少陽所至為飄風燔燎、霜凝,(飄風燔燎,熱亢之變也。

霜凝,,水之承製也。)陽明所至為散落、溫,(散落,金亢之變也。溫,火之承製也。)太陽所至為寒雪冰雹、白埃,(寒雪冰雹,水亢之變也。白埃,土之承製也。)氣變之常也。(變者,變乎常也。六氣亢極,則承者制之,因勝而復,皆非和平正氣,故謂之變。)

厥陰所至為撓動、為迎隨,(撓動,風之性。迎隨,木之性。)少陰所至為高明焰、為曛,(高明焰,陽光也。曛,熱氣也。)太陰所至為沉陰、為白埃、為晦暝,(晦暝,昏黑色也。皆濕土之氣。)少陽所至為光顯、為彤雲、為曛,(光顯,虹電火光之屬也。彤雲,赤云也。

彤音同。)陽明所至為煙埃、為霜、為勁切、為淒鳴,(皆金氣肅殺之令。)太陽所至為剛固、為堅芒、為立,(皆水氣寒凝之令。)令行之常也。(氣行而物無敢違,故謂之令。以上曰政、曰變、曰令者凡三類。)

厥陰所至為裡急,(風木用事則病在筋,故為裡急。)少陰所至為瘍胗身熱,(君火用事則血脈熱,故瘍胗身熱。)太陰所至為積飲痞隔,(濕土用事則脾多濕滯,故為積飲痞隔。)少陽所至為嚏嘔、為瘡瘍,(相火炎上,故為嚏嘔。熱傷皮腠,故為瘡瘍。)陽明所至為浮虛,(陽明用事而浮虛,皮毛為金之合也。

白話文:

二十一、六氣正紀十二變

陽氣過盛則陰氣會隨之恢復,因此少陰之氣到來時會產生熱象,但內部則有寒氣,這就像離卦外陽內陰的現象。陰氣過盛則陽氣會隨之恢復,因此太陽之氣到來時會產生寒象,但內部則有溫熱,這就像坎卦外陰內陽的現象。所以只有這兩種氣提到「中」,是說明陰陽相互蘊含的綱領;其他提到「終」的,則是說明五行相生相承的道理。這都是德化之常規。

厥陰之氣到來時,萬物會表現出毛化的現象(毛蟲類受木氣影響);少陰之氣到來時,會表現出羽化的現象(羽蟲類受火氣影響);太陰之氣到來時,會表現出倮化的現象(倮蟲類受土氣影響);少陽之氣到來時,也會表現出羽化的現象(如蜂、蟬等薄翅飛行之類);陽明之氣到來時,會表現出介化的現象(甲蟲類受金氣影響);太陽之氣到來時,會表現出鱗化的現象(鱗蟲類受水氣影響)。這些都是德化之常規。

厥陰之氣到來時,萬物開始生化(溫化擴布,使萬物初生);少陰之氣到來時,萬物繁榮生長(暄化擴布,使萬物茂盛);太陰之氣到來時,萬物滋潤(濕化擴布,使萬物滋澤);少陽之氣到來時,萬物茂盛(熱化擴布,使萬物繁茂);陽明之氣到來時,萬物堅固收斂(金化擴布,使萬物堅實);太陽之氣到來時,萬物隱藏(水化擴布,使萬物藏伏)。這是氣運擴張的常規。

厥陰之氣過盛時,會引發狂風大涼(狂風為木氣過亢,大涼為金氣制約);少陰之氣過盛時,會引發極熱與寒冷(極熱為火氣過亢,寒冷為陰氣制約);太陰之氣過盛時,會引發雷雨暴注與烈風(雷雨為土氣過亢,烈風為木氣制約);少陽之氣過盛時,會引發狂暴之風與霜凍(狂暴之風為火氣過亢,霜凍為水氣制約);陽明之氣過盛時,會引發散落與溫熱(散落為金氣過亢,溫熱為火氣制約);太陽之氣過盛時,會引發寒雪冰雹與白塵(寒雪為水氣過亢,白塵為土氣制約)。這些都是氣候變化的常規。

厥陰之氣會表現為動搖與順應(動搖是風的特性,順應是木的特性);少陰之氣會表現為明亮光焰與熱氣(光焰為陽光,熱氣為火性);太陰之氣會表現為陰沈、白塵與昏暗(昏暗為黑色,是濕土之氣);少陽之氣會表現為光芒、紅雲與熱氣(光芒如虹電火光,紅雲為赤色雲氣);陽明之氣會表現為煙塵、霜凍、肅殺與淒厲之聲(皆為金氣肅殺之象);太陽之氣會表現為堅固、銳利與屹立(皆為水氣寒凝之象)。這些是氣運運行的常規。

厥陰之氣致病會引發筋脈拘急(風木之氣影響筋脈);少陰之氣致病會引發瘡瘍與發熱(君火之氣使血脈熱盛);太陰之氣致病會引發積飲與胸膈痞悶(濕土之氣使脾濕停滯);少陽之氣致病會引發噴嚏嘔吐與瘡瘍(相火上炎,影響皮膚腠理);陽明之氣致病會引發浮腫虛弱(陽明之氣影響皮毛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