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類經》~ 二十六卷 (22)

回本書目錄

二十六卷 (22)

1. 十八、至有先後行有位次

(《素問·六元正紀大論》)

帝曰:夫子言可謂悉矣,然何以明其應乎?(此連前章而求其氣應之明驗也。)岐伯曰:昭乎哉問也!夫六氣者,行有次,止有位,故常以正月朔日平旦視之,睹其位而知其所在矣。(次,序也。位,方也。凡主客六氣各有次序,亦各有方位,故欲明其應,當於正月朔日平旦視之,以察其陰陽晦明、寒溫風氣之位而歲候可知。蓋此為日時之首,故可以佔一歲之兆。

)運有餘,其至先,運不及,其至後,(至先者,氣先節候而至;至後者,氣後節候而至也。)此天之道,氣之常也。(有餘至早,不及至遲,此天氣之常也。)運非有餘非不足,是謂正歲,其至當其時也。(正歲者,和平之歲,時至氣亦至也。)帝曰:勝復之氣,其常在也,災眚時至,候也奈何?(言勝復之氣,本常有也,而災眚之至,何以知之?)岐伯曰:非正化者,是謂災也。(當其位則為正化,非其位則為邪化,邪則為災矣。

帝曰:氣至而先後者何?(同前《六元正紀大論》。先言其早,後言其遲也。)岐伯曰:運太過則其至先,運不及則其至後,此候之常也。(此即前先天后天之義。)帝曰:當時而至者何也?岐伯曰:非太過、非不及則至當時,非是者眚也。(當時者,應期而至也,是為正歲。

若應早而遲,應遲而早,皆為災眚也。《六微旨大論》帝曰:至而不至、未至而至,何如?岐伯曰:應則順,否則逆,逆則變生,變生則病。帝曰:請言其應。岐伯曰:物生其應也,氣脈其應也,詳本類六。)帝曰:善。氣有非時而化者何也?岐伯曰:太過者當其時,不及者歸其己勝也。

(非時而化,謂氣不應時也。太過者氣盛,故當其時。不及者氣衰,故歸其己勝。己勝者,己被勝也,如春反肅、夏反寒、秋反熱、冬反雨之類是也。)帝曰:四時之氣,至有早晏高下左右,其候何如?岐伯曰:行有逆順,至有遲速,故太過者化先天,不及者化後天。(太過氣速,不及氣遲也。

)帝曰:願聞其行何謂也?(上文先天后天,止言其至,未及於行,故復有此問。)岐伯曰:春氣西行,(春屬木而王於東,居東者其行必西,故春三月風自東方來。凡四季有東風者,皆得春之氣。)夏氣北行,(夏屬火而王於南,居南者其行必北,故夏三月風自南方來。凡四季有南風者,皆得夏之氣。

)秋氣東行,(秋屬金而王於西,居西者其行必東,故秋三月風自西方來。凡四季有西風者,皆得秋之氣。)冬氣南行。(冬屬水而王於北,居北者其行必南,故冬三月風自北方來。凡四季有北風者,皆得冬之氣。)故春氣始於下,(春氣發生自下而升,故始於下。)秋氣始於上,(秋氣收斂,自上而降,故始於上。

白話文:

十八、氣運的來臨有先後次序

黃帝問:「先生所說的已經很詳盡了,但要如何觀察氣運的相應現象呢?」

岐伯回答:「這個問題問得很好!六氣的運行有一定的次序,停留也有固定的方位。因此,可以在正月初一的清晨觀察,根據它們所在的位置,就能知道當年的氣運情況。(「次」指順序,「位」指方位。主客六氣各有次序和方位,所以要瞭解氣運的相應現象,應在正月初一的清晨觀察,從陰陽、明暗、寒溫、風氣的方位來推測整年的氣候變化。因為這是一年日時之始,可以預測整年的徵兆。)

氣運旺盛時,會提前到來;氣運不足時,會延遲到來。(「至先」指氣運比節氣先到,「至後」指氣運比節氣後到。)這是自然的規律,也是氣運的常態。(氣運旺盛則早到,不足則遲到,這是天氣運行的常理。)如果氣運既不旺盛也不不足,就是所謂的「正歲」,氣運會準時到來。(「正歲」指氣候平和的年份,時節與氣運同步。)

黃帝問:「勝復之氣本來就存在,但災害的發生要如何預測呢?」

岐伯回答:「不屬於正常氣化的,就是災害。(氣運處於應有的位置就是「正化」,不在應有的位置就是「邪化」,邪化就會導致災害。)

黃帝問:「氣運有時提前或延遲,是什麼原因?」

岐伯回答:「氣運旺盛就會提前,氣運不足就會延遲,這是觀察氣候的常理。」

黃帝問:「準時到來的氣運又是什麼情況?」

岐伯回答:「既不旺盛也不不足的氣運就會準時到來,否則就會有災害。(「當時」指應期而至,這就是「正歲」。如果該早到卻遲到,或該遲到卻早到,都是災害的徵兆。)

黃帝說:「很好。氣運有時不按時令變化,又是什麼原因?」

岐伯回答:「氣運旺盛時,會符合當令時節;氣運不足時,則會被克制它的氣所影響。(「非時而化」指氣運不按時令出現。氣運旺盛時,氣勢強盛,所以符合時令;氣運不足時,氣勢衰弱,因此會被克制它的氣所取代。例如春天反而寒冷、夏天反而涼爽、秋天反而炎熱、冬天反而多雨等。)

黃帝問:「四時之氣的來臨有早晚、高低、左右的差異,要如何觀察?」

岐伯回答:「氣的運行有順逆,來臨有快慢,所以氣運旺盛時會提前變化,氣運不足時會延遲變化。(氣運旺盛則運行快速,不足則運行遲緩。)

黃帝問:「請說明氣的運行方向。」

岐伯回答:「春氣向西行,(春屬木,旺於東方,因此春氣從東向西運行,所以春季三個月的風來自東方。凡四季中有東風的,都帶有春氣。)夏氣向北行,(夏屬火,旺於南方,因此夏氣從南向北運行,所以夏季三個月的風來自南方。凡四季中有南風的,都帶有夏氣。)秋氣向東行,(秋屬金,旺於西方,因此秋氣從西向東運行,所以秋季三個月的風來自西方。凡四季中有西風的,都帶有秋氣。)冬氣向南行。(冬屬水,旺於北方,因此冬氣從北向南運行,所以冬季三個月的風來自北方。凡四季中有北風的,都帶有冬氣。)

因此,春氣從下方開始,(春氣生發,自下而上,所以始於下方。)秋氣從上方開始。(秋氣收斂,自上而下,所以始於上方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