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類經》~ 二十六卷 (19)

回本書目錄

二十六卷 (19)

1. 十七、六十年運氣病治之紀

少徵,太宮,少商,太羽(終),太角(初)

己巳,己亥歲

上厥陰木,中少宮土運,下少陽相火。同正角。(本年土運不及,風木司天勝之,則木兼土化,所謂卑監之紀,上角與正角同也。)其運雨風清,(雨為運氣,風為勝氣,清為復氣。)風化清化勝復同,所謂邪氣化日也。災五宮。(五,中宮也。土運不及,故災及之。)風化三,(司天。

)濕化五,(中運。)火化七,(在泉。)所謂正化日也。其化上辛涼,中甘和,下鹹寒,所謂藥食宜也。(中運少宮不及,故宜甘和。上下同前。)

少宮,太商,少羽(終),少角(初),太徵

乙巳,乙亥歲

上厥陰木,中少商金運,,下少陽相火。同正角。(本年金運不及,而厥陰司天,木無所制,則木得其政,所謂從革之紀,上角與正角同也。)其運涼熱寒,)涼為運氣,熱為勝氣,寒為復氣。)熱化寒化勝復同,邪氣化日也。災七宮。(七,兌宮也。金運不及,故災及之。

)風化八,(司天。)清化四,(中運。)火化二,(在泉。)正化度也。其化上辛涼,中酸和,下鹹寒,藥食宜也。(中運少商不及,故宜治以酸和。上下同前。以酸治金義,見前少陰之政壬子壬午歲。)

少商,太羽(終),太角(初),少徵,太宮

辛巳,辛亥歲

上厥陰木,中少羽水運,,下少陽相火。其運寒雨風。(寒為運氣,雨為勝氣,風為復氣。)雨化風化勝復同,邪氣化度也。災一宮。(一,坎宮也。水運不及,故災及之。)風化三,(司天。)寒化一,(中運,。)火化七,(在泉。)正化度也。其化上辛涼,中苦和,下鹹寒,藥食宜也。(中苦和,苦從火化,以溫少羽之寒也。上下同前。)

少羽(終),少角(初),太徵,少宮,太商(愚按:上文六十年氣化之數,有言生數者,有言成數者。《新校正》注云:詳對化從標成數,正化從本生數。謂如甲子年司天熱化七,在泉燥化九,俱從對化也。甲午年司天熱化二,在泉燥化四,俱從正化也。六十年司天在泉正對,皆同此意。

似乎近理,今諸家多宗之,而實有未必然者。何也?如少陰司天,子午年也,固可以子午分正對矣。然少陰司天則陽明在泉,陽明用事則氣屬卯酉也,又安得以子午之氣,言在泉之正對耶?且凡司天有餘,則在泉必不足,司天不足,則在泉必有餘,氣本不同。若以司天從對化之成數,而言在泉亦成數,司天從正化之生數,而言在泉亦生數,則上有餘下亦有餘,上不足下亦不足,是未求上下不同之義耳。故以司天言正對則可,以在泉言正對則不合矣。

且內經諸篇並無正對之說,惟本篇後文曰:太過者其數成,不及者其數生。此但欲因生成之數,以明氣化之微甚耳。故其言生者不言成,言成者不言生,皆各有深意存焉,似不可以強分也。然欲明各年生成之義者,但當以上中下三氣合而觀之,以察其盛衰之象,庶得本經之意。

白話文:

十七、六十年運氣病治之紀

己巳、己亥年:
司天為厥陰風木,中運為少宮土運(土氣不足),在泉為少陽相火。因土運不及,風木司天克制土氣,使木氣兼有土化之象,稱為「卑監之紀」,此時司天之氣與正角(木氣平和的正常狀態)相同。運氣表現為「雨、風、清」——雨為土運之氣,風為木勝之氣,清為金復之氣。風化和清化的勝復現象並存,是邪氣作用的表現。災害應於五宮(中央,因土運不足)。風化之數為三(司天),濕化為五(中運),火化為七(在泉),此為正化之日。治療藥食宜用:上(司天)辛涼、中(中運)甘和(因土運不足需補土)、下(在泉)鹹寒。

乙巳、乙亥年:
司天為厥陰風木,中運為少商金運(金氣不足),在泉為少陽相火。因金運不及,司天風木無制而主導氣化,稱為「從革之紀」,司天之氣與正角相同。運氣表現為「涼、熱、寒」——涼為金運之氣,熱為火勝之氣,寒為水復之氣。熱化與寒化的勝復現象並存,屬邪氣作用。災害應於七宮(西方,因金運不足)。風化之數為八(司天),清化為四(中運),火化為二(在泉),此為正化之度。藥食宜用:上辛涼、中酸和(酸味斂金以補不足)、下鹹寒。

辛巳、辛亥年:
司天為厥陰風木,中運為少羽水運(水氣不足),在泉為少陽相火。運氣表現為「寒、雨、風」——寒為水運之氣,雨為土勝之氣,風為木復之氣。雨化與風化的勝復現象並存,屬邪氣作用。災害應於一宮(北方,因水運不足)。風化之數為三(司天),寒化為一(中運),火化為七(在泉),此為正化之度。藥食宜用:上辛涼、中苦和(苦味屬火,可溫化寒氣)、下鹹寒。

附註
關於六十年氣化數值,古籍中既有「生數」也有「成數」之說。《新校正》認為「對化從標用成數,正化從本用生數」,但此說僅適用於司天之氣,未必適用於在泉之氣。因司天與在泉的氣化強弱往往相反,若強行以同一規則推算,恐與實際不符。《內經》並未明確區分正對化,僅提出「太過者數成,不及者數生」,旨在說明氣化盛衰。因此,應綜合司天、中運、在泉三者分析,方能準確理解氣化規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