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類經》~ 二十六卷 (18)

回本書目錄

二十六卷 (18)

1. 十七、六十年運氣病治之紀

間谷,義,見前陽明之政。)歲宜咸而軟之,而調其上,(咸從水化,故能調在上之君火。)甚則以苦發之,以酸收之,而安其下,(苦發之,可以散火。酸收之,可以補金。平其上之君火,則下之燥金得安矣。)甚則以苦泄之,(熱燥甚者,非苦寒泄之不可。愚按:五味之屬,如《陰陽應象大論》曰火生苦,《金匱真言論》曰其味苦,其類火,是分五行之味,苦從火化也。故在本篇如太陽太陰陽明等政,云以苦燥之溫之及以苦發之者,皆用苦之陽也。

又《陰陽應象大論》及《至真要大論》,皆云酸苦湧泄為陰,是言氣味之效,苦從陰用也。故本節云以苦泄之,《至真要大論》云濕司於地、熱反勝之、治以苦冷、濕化於天、熱反勝之、治以苦寒者,皆用苦之陰也。再如《宣明五氣篇》及《五味篇》,俱云苦走骨。

夫北方生寒,在體為骨,是骨本屬陰,而苦則走之,豈非陰乎?可見苦味一也,而有從陰從陽、苦熱苦寒之不同,何可不辨?今有謂苦屬火而諱其寒者,有但知苦寒而忘其熱者,皆不明氣味變通之理耳。舉此一端,則五味之性可類見矣。又如《藏氣法時論》云粳米牛肉棗葵皆甘、麥羊肉杏薤皆苦之類,是於飲食常味之中,又各有辨。味變之理如此,不得其精,不足以言氣味也。

)適氣同異而多少之,同天氣者以寒清化,同地氣者以溫熱化。(言以上十年運之與氣,有與司天同熱者,當以寒清所化之品治之,如太角太徵歲是也。有與在泉同寒者,當以溫熱所化之品治之,如太羽太宮太商歲是也。當各因其同異,而製為之多少耳。)用熱遠熱,用涼遠涼,用溫遠溫,用寒遠寒,食宜同法,有假則反,此其道也,反是者病作矣。(詳義見前太陽陽明之政。

帝曰:善。厥陰之政奈何?岐伯曰:巳亥之紀也。

丁巳,丁亥歲(俱天符。)

上厥陰木,(司天。)中少角木運,(中運。)下少陽相火。(在泉。)同正角。(本年木運不及,得司天厥陰之助,所謂委和之紀,上角與正角同也。)其運風清熱。(風為中運少角之氣,清為勝風之氣,熱為復清之氣。)清化熱化勝復同,邪氣化度也。(詳同前。)災三宮。

(三,東方震宮也。木氣不及,故災及之。)風化三,(司天與運同。)火化七,(在泉。)正化度也。其化上辛涼,(辛涼從金化,治風木在上也。)中辛和,(木運不及,而得司天之助,故宜辛宜和。)下鹹寒,(鹹寒從水化,治相火在下也。)藥食宜也。

少角(初正),太徵,少宮,太商,少羽(終)

癸巳,癸亥歲(俱同歲會。)

上厥陰木,中少徵火運,,下少陽相火,其運熱寒雨。(熱為運氣,寒為勝氣,雨為復氣。)寒化雨化勝復同,邪氣化度也。災九宮。(九為離宮,火運不及,故災及之。)風化八,(司天。)火化二,(運與在泉同。)正化度也。其化上辛涼,中咸和,下鹹寒,藥食宜也。(中運少徵,得天地之生助,故宜咸和。上下同前。)

白話文:


十七、六十年運氣病治之紀
間谷的意義,已在前面陽明之政的部分說明過。這一年適宜用鹹味和柔軟的藥物來調理上焦(因為鹹味屬水,能調和上焦的君火),若病情嚴重則用苦味藥物發散火氣,用酸味藥物收斂(苦味能散火,酸味能補金,平息上焦的君火後,下焦的燥金自然安穩)。若熱燥過於嚴重,則需用苦寒藥物瀉火。

關於五味的屬性,《陰陽應象大論》提到「火生苦」,《金匱真言論》則說「其味苦,其類火」,顯示苦味與火相關。因此在本篇中,如太陽、太陰、陽明等運氣,提到「以苦燥之、溫之」或「以苦發之」,都是利用苦味的陽性作用。而《陰陽應象大論》和《至真要大論》提到「酸苦湧洩為陰」,則是強調苦味的陰性作用。例如本節說的「以苦洩之」,以及《至真要大論》中治療濕熱時用苦冷或苦寒藥物,都是利用苦味的陰性。

此外,《宣明五氣篇》和《五味篇》提到「苦走骨」,北方屬寒,對應人體的骨,骨屬陰,而苦味作用於骨,顯示其陰性。由此可見,苦味雖屬火,卻有從陽(苦熱)與從陰(苦寒)的不同作用,不可混淆。若只認為苦屬火而忽略其寒性,或只知道苦寒而忽略其熱性,都是未能理解氣味變化的道理。五味的作用複雜,需深入辨別。如《藏氣法時論》提到粳米、牛肉、棗、葵屬甘味,麥、羊肉、杏、薤屬苦味,說明日常飲食的味道也有細微差異,必須精通才能掌握氣味的運用。

選擇藥物時,需根據運氣與司天、在泉的異同調整份量。若與司天同屬熱性,用寒涼藥物(如太角、太徵年);若與在泉同屬寒性,用溫熱藥物(如太羽、太宮、太商年)。此外,用熱藥避開熱天,用涼藥避開涼天,溫寒亦然,飲食同理。若違背此原則,可能引發疾病。

黃帝問:「說得好。厥陰之政如何?」岐伯回答:「巳年與亥年屬厥陰之政。」

  • 丁巳、丁亥年(均為天符年)
    厥陰風木司天,少角木運居中,少陽相火在泉。因木運不及,得司天協助,稱為「正角」。這一年運氣為風、清、熱(風為木運,清為勝氣,熱為復氣)。清化與熱化的勝復作用相同,屬於邪氣變化,災害在東方震宮。風化數為三(司天與中運同屬木),火化數為七(在泉),屬於正常變化。治療上,用辛涼藥調理上焦(司天風木),用辛和藥調理中焦(木運不足需協助),用鹹寒藥調理下焦(在泉相火)。運氣次序為少角、太徵、少宮、太商、少羽。

  • 癸巳、癸亥年(均為同歲會年)
    厥陰風木司天,少徵火運居中,少陽相火在泉。這一年運氣為熱、寒、雨(熱為火運,寒為勝氣,雨為復氣)。寒化與雨化的勝復作用相同,屬於邪氣變化,災害在南方離宮。風化數為八(司天),火化數為二(中運與在泉同屬火),屬於正常變化。治療上,用辛涼藥調理上焦,用鹹和藥調理中焦(火運不足需協助),用鹹寒藥調理下焦。運氣次序同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