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類經》~ 四卷 (9)

回本書目錄

四卷 (9)

1. 二十四、逆順相傳至困而死

此言順者,言病之傳。凡傳所勝,必循次序,故曰順傳。是順傳者,即氣之逆也,故五臟傳遍者當死。)故曰別於陽者,知病從來;別於陰者,知死生之期。(陽者言表,謂外候也;陰者言里,謂臟氣也。凡邪中於身,必證形於外,察其外證,即可知病在何經,故別於陽者,知病從來;病傷臟氣,必敗真陰,察其根本,即可知危在何日,故別於陰者,知死生之期。此以表裡言陰陽也。

如陰陽別論曰:所謂陰者,真臟也,見則為敗,敗必死也。所謂陽者,胃脘之陽也。別於陽者,知病處也;別於陰者,知死生之期。乃以脈言陰陽也。詳脈色類二十六。)言知至其所困而死。(至其所困而死,死於其所不勝也。凡年月日時,其候皆然。)

白話文:

二十四、逆順相傳至困而死

這段文字講的是疾病的傳變規律。所謂「順傳」,是指病情按照一定的次序傳變,通常是指疾病沿著五行相剋的順序發展。雖然稱為「順傳」,但實際上是指氣機的逆亂,因此當疾病傳遍五臟時,患者往往會死亡。

因此,能夠辨別陽證的人,可以知道疾病的來源;能夠辨別陰證的人,則能預測生死的期限。(「陽」指的是外在的表證,即疾病的表面症狀;「陰」指的是內在的臟腑氣機。當邪氣侵入身體時,必然會在外表現出症狀,觀察這些外證,就能知道疾病所在的經絡,因此辨別陽證可以瞭解疾病的來源;而當疾病損傷臟腑氣機,必然會耗竭真陰,觀察臟腑的根本狀況,就能預測危亡的時間,因此辨別陰證可以知道生死的期限。這是從表裡的角度來區分陰陽。)

例如《陰陽別論》中說:「所謂陰,指的是真臟脈,一旦出現就代表臟氣衰敗,衰敗則必死。所謂陽,指的是胃氣的陽脈。辨別陽脈,可以知道病位所在;辨別陰脈,可以預測生死的期限。」這是從脈象的角度來區分陰陽。(詳見脈色類第二十六篇。)

所謂「至其所困而死」,是指疾病傳變到患者最虛弱的臟腑時,就會導致死亡(即死於其所不勝的時機)。無論是年、月、日、時,這種規律都是相同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