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類經》~ 八卷 (3)
八卷 (3)
1. 十七、脈度
(靈樞脈度篇)
黃帝曰:願聞脈度。岐伯答曰:手之六陽,從手至頭,長五尺,五六三丈。(手有三陽,以左右言之,則為六陽。凡後六陰及足之六陰六陽皆仿此。手太陽起小指少澤,至頭之聽宮。手陽明起次指商陽,至頭之迎香。手少陽起四指關衝,至頭之絲竹空。六經各長五尺,五六共長三丈。
白話文:
黃帝問道:「我想了解脈搏的長度。」岐伯回答:「手上的六條陽經,從手指延伸到頭部,長度為五尺,總共三丈。」
(備註:手的三條陽經,以左右手來說就是六條。後面的六條陰經以及足部的六條陰經六條陽經,都以此為準。手太陽經從小指的少澤穴開始,到頭部的聽宮穴結束。手陽明經從食指的商陽穴開始,到頭部的迎香穴結束。手少陽經從無名指的關衝穴開始,到頭部的絲竹空穴結束。這六條經脈每條長度為五尺,總共三丈。)
)手之六陰,從手至胸中,三尺五寸,三六一丈八尺,五六三尺,合二丈一尺。(手太陰起大指少商,至胸中中府。手少陰起小指少衝,至胸中極泉。手厥陰起中指中衝,至胸中天池。各長三尺五寸,六陰經共長二丈一尺。按:手足十二經脈,手之三陰從臟走手,手之三陽從手走頭,足之三陽從頭走足,足之三陰從足走腹,此其起止之度。今雲手之六陰,從手至胸中,蓋但計其丈尺之數,俱以四末為始而言,非謂其行度如此也。
白話文:
手部的六條陰經,從手部延伸到胸腔,長度為三尺五寸,總長三丈六尺一丈八尺,即六尺三尺,合二丈一尺。(手太陰肺經從大拇指少商穴開始,到胸中的中府穴。手少陰心經從小拇指少衝穴開始,到胸中的極泉穴。手厥陰心包經從中指中衝穴開始,到胸中的天池穴。每條經脈長三尺五寸,六條陰經總長二丈一尺。註:手足十二經脈中,手部三條陰經從臟腑延伸至手部,手部三條陽經從手部延伸至頭部,足部三條陽經從頭部延伸至足部,足部三條陰經從足部延伸至腹部,這是它們的起始和終止點。這裡所說的「手之六陰,從手至胸中」,只是計算它們的長度,以四肢末端為起始點進行計算,並非指它們的實際運行路徑是這樣。)
後仿此。)足之六陽,從足上至頭,八尺,六八四丈八尺。(足太陽起小趾至陰,至頭之睛明。足陽明起次趾厲兌,至頭之頭維。足少陽起四趾竅陰,至頭之瞳子髎。各長八尺,六八共長四丈八尺。)尺之六陰,從足至胸中,六尺五寸,六六三丈六尺,五六三尺,合三丈九尺。
白話文:
腳部的六條陽經,從腳底延伸到頭部,長度為八尺,合換算成丈為四丈八尺。(足太陽膀胱經起於小腳趾外側,止於頭部的睛明穴。足陽明胃經起於第二腳趾的厲兌穴,止於頭部的頭維穴。足少陽膽經起於第四腳趾的竅陰穴,止於頭部的瞳子髎穴。每條經脈長八尺,六條合起來總長為四丈八尺。)
腳部的六條陰經,從腳底延伸到胸口,長度為六尺五寸,合換算成丈為三丈六尺。加上前面算出的陽經長度三丈九尺,總和為三丈九尺。
(足太陰起大趾隱白,至胸中大包。足少陰起足心湧泉,至胸中俞府。足厥陰起大趾大敦,至胸中期門。各長六尺五寸,六陰經共長三丈九尺。)蹺脈從足至目,七尺五寸,二七一丈四尺,二五一尺,合一丈五尺。(蹺脈者,足少陰太陽之別,從足至目內眥,各長七尺五寸,左右共長一丈五尺。
白話文:
足太陰經從大腳趾的隱白穴開始,向上行經胸腔,到達大包穴。足少陰經從腳心的湧泉穴開始,向上行經胸腔,到達俞府穴。足厥陰經從大腳趾的大敦穴開始,向上行經胸腔,到達期門穴。每條經脈長六尺五寸,六條陰經加起來總共長三丈九尺。蹺脈從腳底開始,向上行經眼部,長七尺五寸,左右兩條加起來長一丈五尺。蹺脈是足少陰經和太陽經的支脈,從腳底開始,向上行經眼內眥,每條長七尺五寸,左右兩條加起來長一丈五尺。
玄臺馬氏曰:按蹺脈有陰蹺陽蹺,陽蹺自足申脈行於目,陰蹺自足照海行於目。然陽蹺左右相同,陰蹺亦左右相同,則蹺脈宜乎有四。今曰二七一丈四尺,二五一尺,則止於二脈者何也?觀本篇末云:蹺脈有陰陽,何脈當其數?岐伯答曰:男子數其陽,女子數其陰。則知男子之所數者左右陽蹺,女子之所數者左右陰蹺也。
白話文:
玄臺馬氏說:蹺脈分為陰蹺和陽蹺,陽蹺從足申脈起,通過眼睛,陰蹺從足照海起,也通過眼睛。但左右兩側的陽蹺相同,左右兩側的陰蹺也相同,那麼蹺脈應該是四條。現在說兩條是七尺四寸,兩條是一尺,那麼為什麼只有兩條蹺脈呢?看文章最後面說:蹺脈有陰陽,哪條脈對應這個數字?岐伯回答說:男人計測陽蹺,女人計測陰蹺。那麼就知道,男人計測的是左右兩條陽蹺,女人計測的是左右兩條陰蹺。
詳見後二十八。)督脈任脈各四尺五寸,二四八尺,二五一尺,合九尺。凡都合一十六丈二尺,此氣之大經隧也。(督行於背,任行於腹,各長四尺五寸,共長九尺。右連前共二十八脈,通長一十六丈二尺,此周身經隧之總數也。愚按:人身經脈之行,始於水下一刻,晝夜五十周於身,總計每日氣候凡百刻,則二刻當行一周。故衛氣行篇曰:日行一舍,人氣行一周與十分身之八。
白話文:
詳見後文第二十八條。督脈和任脈各長四尺五寸,合計為八尺;前二十六脈各長四尺,合計為一百零四尺;共計一百一十二尺,換算約為九尺。總計一百六十丈二尺,這是氣行於經絡中的總長度。(督脈運行於背部,任脈運行於腹部,各長四尺五寸,共長九尺。加上前面二十六脈,總共二十八脈,全長一百六十丈二尺,這是全身經絡的總長度。我認為:人體經脈的運行,始於水中一刻鐘,晝夜運行於身體中五十週,總計每日氣候共一百刻,則二刻鐘運行一週。所以《衛氣行篇》中說:「每日氣行一舍,人氣運行一週,約為十分之八。」
五十營篇曰:二百七十息,氣行十六丈二尺,一周於身。此經脈之常度也。而後世子午流注針灸等書,因水下一刻之紀,遂以寅時定為肺經,以十二時挨配十二經,而為之歌曰:肺寅大卯胃辰宮,脾巳心午小未中,膀申腎酉心包戌,亥三子膽醜肝通。繼後張世賢、熊宗立復為分時註釋,遂致歷代相傳,用為模範。
白話文:
《五十營篇》上說:二百七十次呼吸,氣運行十六丈二尺,繞全身一圈。這是經脈運行的一般規律。但後世《子午流注》、《針灸》等書,由於沿用了古代「一刻」的計算法,於是用寅時作為肺經的開始,依次用十二時辰配屬十二經脈,並編成歌謠說:「寅時肺大腸,卯時胃小腸,辰時脾經,巳時心經,午時小腸,未時心包經,申時膀胱,酉時腎,戌時心包,亥時三焦,子時膽,醜時肝。」後來張世賢、熊宗立等人又分別註解了這個時辰分類法,導致歷代相傳,成為針灸的規範。
殊不知紀漏者以寅初一刻為始,而經脈運行之度起於肺經,亦以寅初一刻為紀,故首言水下一刻,而一刻之中,氣脈凡半周於身矣,焉得有大腸屬卯時、胃屬辰時等次也?且如手三陰脈長三尺五寸,足三陽脈長八尺,手少陰、厥陰左右俱止十八穴,足太陽左右凡一百二十六穴,此其長短多寡,大相懸絕,安得以十二經均配十二時?其失經旨也遠矣,觀者須知辨察。)
白話文:
很多人不知道,循行十二經脈所定的時間是以寅時第一刻為開始。而經脈運行的速度從肺經開始,也是以寅時第一刻為準。所以,書中一開始就說「水下一刻」,而在這一刻內,氣脈已經在全身運行了一半。因此,怎麼會出現大腸屬於卯時、胃屬於辰時這樣的順序呢?
再說,手三陰脈長三尺五寸,足三陽脈長八尺。手少陰、厥陰左右兩條脈都有十八個穴位,足太陽左右兩條脈共有126個穴位。它們的長度和穴位數量相差很大。怎麼能用十二個時辰平均分配給十二條經脈呢?這樣做離經旨太遠了。讀者要注意辨別和理解這些錯誤。
2. 十八、骨度
(靈樞骨度篇,全)
黃帝問於伯高曰:脈度言經脈之長短,何以立之?伯高曰:先度其骨節之大小廣狹長短,而脈度定矣。黃帝曰:願聞眾人之度,人長七尺五寸者,其骨節之大小長短各幾何?(此言欲知脈度者,必先求骨度以察其詳也。眾人者,眾人之常度也,常人之長多以七尺五寸為率。如經水篇岐伯云八尺之士,周禮考工記亦曰人長八尺,乃指偉人之度而言,皆古黍尺數也。
白話文:
黃帝問伯高:「要衡量經脈長度,根據什麼來決定呢?」
伯高回答:「首先要測量身體各部位的骨頭大小、寬窄、長短,這樣脈絡的長短就確定了。」
黃帝說:「我想知道大家的身體長度,身高七尺五寸的人,每個部位的骨頭大小、長短是多少?」(這裡的意思是:想要知道脈絡的長度,必須先了解骨架的長度,才能準確推測。大家指一般人的標準尺寸,通常以身高七尺五寸為例。如果《經水篇》中的岐伯說八尺,或者《周禮·考工記》中說人長八尺,這些都是指身材高大的人,都是用古代的黍尺測定。)
黍尺一尺,得今曲尺八寸。詳義見附翼律原黃鐘生度條中。)伯高曰:頭之大骨圍二尺六寸,(此下言頭圍胸圍腰圍之總數也。圍,周圍也。二尺六寸,皆古黍尺之數。後仿此。人身之骨,頭為最巨,頭骨謂之髑髏。男子自頂及耳並腦後共八片,惟蔡州人多一,共九片,腦後橫一縫,當正直下至髮際別有一直縫。女人頭骨止六片,亦腦後一橫縫,當正直下則無縫也。
白話文:
一黍尺的長度等於今天的八寸。詳細解釋請參閱附錄:律原黃鐘生度。伯高說:頭部的最大骨頭周長為兩尺六寸。(下文所說的頭圍、胸圍、腰圍都是總長度。周長就是圍繞的長度。兩尺六寸都是古代黍尺的長度。後文同理。在人體的骨骼中,頭骨是最大的,頭骨又稱為髑髏。男性的頭骨從頭頂到耳朵以及腦後共由八片組成,只有蔡州人多一塊,共九片,腦後只有一條橫縫,正中位置從下到髮際線還有一條直縫。女性頭骨只有六片,腦後也有橫縫,但正中位置沒有縫。
此男女頭骨之別。髑音獨。髏音婁。)胸圍四尺五寸,(此兼胸脅而言也。缺盆之下兩乳之間為胸,胸前橫骨三條,左右肋骨各十二條,八長四短,女人多檠夫骨兩條,左右各十四條也。)腰圍四尺二寸。(平臍周圍曰腰。人之肥瘦不同,腰之大小亦異,四尺二寸,以中人之大略言也。
白話文:
這是男女頭骨的區別。(髑讀作「獨」,髏讀作「婁」。)胸圍四尺五寸。(這同時包括胸部和側胸。缺盆骨下兩乳之間是胸部,胸前有橫骨三條,左右各十二條肋骨,八長四短,女性通常比男性多兩條檠夫骨,左右各十四條。)腰圍四尺二寸。(平臍周圍稱作腰。人的胖瘦不同,腰的大小也不同,四尺二寸是一個大概的平均數值。)
)發所復者顱至項尺二寸,(此下言仰人之縱度也。發所復者,謂髮際也。前髮際為額顱。後髮際以下為項。前自顱,後至項,長一尺二寸。)發以下至頤長一尺,(腮下為頷。頷中為頤。前髮際下至頤長一尺。)君子終折。(終,終始也。折,折衷也。言上文之約數雖如此,然人有大小不同,故君子當約其終始,而因人以折衷之。
白話文:
從髮際復原處到頸椎的距離為一尺二寸。(這裡描述的是仰頭的人體縱向長度。髮際復原處指的是髮際線。前髮際線是額頭,後髮際線以下是頸部。從額頭到頸椎的長度為一尺二寸。)從髮際線到下巴的距離為一尺。(下巴以下為頷。頷中間部位是頤。從前髮際線到頤的長度是一尺。)君子為人處事應有原則。(原則應始終不變。原則應折衷而用。意思是上文提到的大約數值雖然如此,但人有高矮胖瘦之分,所以君子應把握原則的始終,並根據具體情況而靈活運用。)
此雖指頭胸為言,則下部亦然矣。)結喉以下至缺盆中長四寸,(舌根之下,肺之上系,屈曲外凸者為結喉。膺上橫骨為巨骨。巨骨上陷中為缺盆。)缺盆以下至𩩲𩨗長九寸,過則肺大,不滿則肺小。(𩩲𩨗,一名鳩尾,一名尾翳,蔽心骨也。缺盆之下,鳩尾之上,是為之胸,肺臟所居,故胸大則肺亦大,胸小則肺亦小也。
白話文:
這雖然是針對胸部來說的,但下半身也是如此。)喉結以下到缺盆的中間長四寸。(舌根下方,肺的上方,彎曲向外突起的就是喉結。胸部上方的橫骨是巨骨。巨骨上面凹陷的地方就是缺盆。)缺盆以下到心窩長九寸,超過的話肺就會大,不到的話肺就會小。(心窩,又稱鳩尾、尾翳,覆蓋著心臟的骨頭。缺盆之下,鳩尾之上,這就是胸部,是肺臟所在的部位,所以胸部大肺臟也大,胸部小肺臟也小。
𩩲𩨗音結於。)𩩲𩨗以下至天樞長八寸,過則胃大,不及則胃小。(天樞,在臍旁二寸,足陽明經穴。自𩩲𩨗之下,臍之上,是為中焦,胃之所居,故上腹長大者胃亦大,上腹短小者胃亦小也。)天樞以下至橫骨長六寸半,過則迴腸廣長,不滿則狹短。(橫骨,陰毛中曲骨也。
白話文:
從賁門到肚臍的距離是八寸。超過八寸則胃大,不到八寸則胃小。(肚臍旁二寸的地方是天樞穴,屬於足陽明經穴。從賁門到肚臍以上的部分稱為中焦,是胃所在的位置。所以上腹部寬大的人,胃也大;上腹部狹窄的人,胃也小。)從天樞穴到橫骨的距離是六寸半。超過六寸半則迴腸寬大,不到六寸半則迴腸狹窄。(橫骨在陰毛中間彎曲的骨頭。)
自天樞下至橫骨,是為下焦,迴腸所居也。故小腹長大者回腸亦大,小腹短狹者回腸亦小也。)橫骨長六寸半,橫骨上廉以下至內輔之上廉長一尺八寸,(橫骨橫長六寸半,一曰七寸半。廉,隅際也。內輔,膝間內側大骨也。亦曰輔骨。)內輔之上廉以下至下廉長三寸半,(此言輔骨之上下隅也。
白話文:
從肚臍以下到橫骨,稱為下焦,這是迴腸所在的位置。因此,小腹寬大的人,迴腸也大;小腹狹窄的人,迴腸也小。橫骨長六寸半,橫骨上緣以下到內輔骨的上緣長一尺八寸。內輔骨的上緣以下到下緣長三寸半。
)內輔下廉下至內踝長一尺三寸,內踝以下至地長三寸,(足跟前兩旁高骨為踝骨,內曰內踝,外曰外踝。踝,胡寡切。)膝膕以下至跗屬長一尺六寸,跗屬以下至地長三寸。(膝後曲處曰膕。足面曰跗。跗屬,言足面前後皆跗之屬也。膕音國。跗,附、敷二音。)故骨圍大則大過,小則不及。
白話文:
從內輔下廉骨(膝蓋內側下方的骨頭)到內踝的長度為一尺三寸,從內踝到地面的長度為三寸。
從膝膕(膝蓋後面的彎曲處)到跗屬骨(腳面的骨頭)的長度為一尺六寸,從跗屬骨到地面的長度為三寸。
所以,骨骼的周長如果過大,就太長了,如果過小,就太短了。
(凡上文所言皆中人之度,其有大者過之,小者不及也。下文同法。)角以下至柱骨長一尺,(此下言側人之縱度也,角,頭側大骨,耳上高角也。柱骨,肩骨之上,頸項之根也。)行腋中不見者長四寸,(此自柱骨下通腋中,隱伏不見之處。)腋以下至季脅長一尺二寸,(脅下盡處短小之肋,是為季脅。
白話文:
上面提到的尺寸都是常人的標準,有的人會超過,有的人會不足。(以下的尺寸也遵循此原則。)
從頭的兩側大骨(耳上突出的骨頭)到肩胛骨長一尺。(這裡描述的是側麪人體的縱向尺寸。)
腋窩中央看不到的部分長四寸。(從肩胛骨下方到腋窩中部,是隱藏看不到的部分。)
腋窩以下到短小的肋骨結束處長一尺二寸。(肋骨最下端的短小部分稱為季脅。)
季,小也。)季脅以下至髀樞長六寸,足股曰髀。髀上外側骨縫曰樞,此運動之機也。髀,並米切,又音比。)髀樞以下至膝中長一尺九寸,(膝中,言膝外側骨縫之次。)膝以下至外踝長一尺六寸,外踝以下至京骨長三寸,京骨以下至地長一寸。(京骨,足太陽穴名,在足小趾本節後大骨下,赤白肉際陷中。
白話文:
「季」字意思是小的。從小肋骨以下到髀樞的長度是六寸,「髀」就是大腿。「髀樞」是大腿上外側的骨縫,是大腿活動的關節部位。從髀樞以下到膝蓋中間的長度是一尺九寸,(「膝蓋中間」指的是膝蓋外側的骨縫附近。)從膝蓋以下到外踝的長度是一尺六寸,從外踝以下到京骨的長度是三寸,從京骨以下到地面的長度是一寸。(「京骨」是足太陽穴穴位的名稱,位於小腳趾第一節骨之後,大骨的下方,赤白肉相接的凹陷處。)
)耳後當完骨者廣九寸,(此言耳後之橫度也。耳後高骨曰完骨,足少陽穴名,入髮際四分,左右相去廣九寸。)耳前當耳門者廣一尺三寸,兩顴之間相去七寸,兩乳之間廣九寸半,兩髀之間廣六寸半。(此言仰人之橫度也。耳門者,即手太陽聽宮之分。目下高骨為顴。兩髀之間,言兩股之中,橫骨兩頭盡處也。
白話文:
-
耳朵後面的完骨寬度為九寸。(完骨是耳後的橫向凸骨,足少陽經穴位,位於髮際線內側四分處,左右寬度為九寸。)
-
耳朵前面的耳門寬度為一尺三寸。
-
兩顴之間的距離為七寸。
-
兩乳之間的距離為九寸半。
-
兩股之間的距離為六寸半。(兩股之間是指兩腿之間,橫骨兩端的盡頭距離。)
)足長一尺二寸,廣四寸半。(此下言手足之度也。足掌長一尺二寸。廣,闊也。)肩至肘長一尺七寸,(肩,肩端也。臂之中節曰肘。)肘至腕長一尺二寸半,(臂掌之節曰腕。)腕至中指本節長四寸,本節至其末長四寸半。(本節,指之後節根也。末,指端也。)項發以下至背骨長二寸半,(項發,項後髮際也。
白話文:
腳掌的長度為一尺二寸,寬度為四寸半。(下面所說的都是手和腳的測量方法。)腳掌的長度為一尺二寸。寬,指闊度。肩膀到手肘的長度為一尺七寸。(肩膀指肩部的上端。手臂的中間關節處稱作手肘。)手肘到手腕的長度為一尺二寸半。(手臂和手掌之間的關節處稱作手腕。)手腕到中指根部的長度為四寸,從中指根部到中指尖端的長度為四寸半。(中指根部指的是後一節指骨的根部。中指尖端指的是中指最末端。)從後頸髮際到背骨的長度為二寸半。(後頸髮際指的是後頸的髮際線。
背骨,除項骨之外,以第一節大椎骨為言也。)膂骨以下至尾骶二十一節長三尺,上節長一寸四分分之一,奇分在下,故上七節至於膂骨九寸八分分之七。(膂骨,脊骨也。項脊骨共二十四椎,內除項骨三節,膂骨自大椎而下至尾骶計二十一節,共長三尺。上節各長一寸四分分之一,即一寸四分一釐也。
白話文:
(背骨,是指頸椎以下的脊椎。)從腰背骨以下到尾骨,共有 21 節,長三尺。上節(腰背骨)長一寸四分分之一(即一寸四分一釐),而奇數分在下,所以上七節(腰背骨)長九寸八分分之七。
(注:膂骨,即脊骨。頸椎和脊椎骨共 24 節,其中除去頸骨三節,從大椎骨到尾骨的腰背骨有 21 節,全長三尺。上節(腰背骨)各長一寸四分分之一,即一寸四分一釐。)
故上之七節,共長九寸八分七釐。其有餘不盡之奇分,皆在下部諸節也。脊骨外小而內大,人之能負重者,以是骨之巨也。尾骶骨,男子者尖,女子者圓而平。骶音底。)此眾人骨之度也,所以立經脈之長短也。是故視其經脈之在於身也,其見浮而堅、其見明而大者多血,細而況者多氣也。
(此結首節而言。因骨度以辨經絡,乃可察其血氣之盛衰也。)
白話文:
因此,上半身的七個椎骨總長九寸八分七釐。而剩下的不完整的零碎部分,都在下半身的各個椎骨中。脊椎骨外部較小,內部較大,人之所以能承擔重物,是因為這塊骨頭很大。尾骶骨,男性的是尖的,女性的則是圓而平坦的。(骶讀作「底」)這是眾人骨骼的尺寸,也是確定經脈長短的依據。因此,觀察經脈在人體中時,它顯露在外且堅實、顯得很明顯且大的是多血的,細而隱約的是多氣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