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類經》~ 八卷 (2)
八卷 (2)
1. 十五、十二原
(靈樞九針十二原篇)
五臟有六腑,六腑有十二原,十二原出於四關。四關主治五臟,五臟有疾,當取之十二原。(臟腑之氣,表裡相通,故五臟之表有六腑,六腑之外有十二原,十二原出於四關。四關者,即兩肘兩膝,乃周身骨節之大關也。故凡井滎腧原經合穴,皆手不過肘,足不過膝。而此十二原者,故可以治五臟之疾。
白話文:
五臟配屬六腑,六腑還與十二經原相連,十二經原起始於四關。四關主要連結五臟,五臟有病,就應從十二經原來治療。(臟腑的氣機表裡相通,所以五臟的外表有六腑,六腑的體表有十二經原,十二經原起始於四關。四關是指兩肘兩膝,是周身骨節的大關節。所以,井、滎、輸、原、經合穴,手部都不超過肘,足部都不超過膝。而這十二經原,因此可以治療五臟的疾病。)
)十二原者,五臟之所以稟三百六十五節氣味也。五臟有疾也,應出十二原,十二原各有所出。明知其原,睹其應,而知五臟之害矣。(此十二原者,乃五臟之氣所注,三百六十五節氣味之所出也。故五臟有疾者,其氣必應於十二原而各有所出。知其原,睹其應,則可知五臟之疾為害矣。
白話文:
十二原穴是五臟接受春、夏、秋、冬、晨、昏、朝、暮、卯、寅、午、酉,三百六十五個時辰氣味的部位。五臟有病,就會反應在十二原穴上,而每個十二原穴都有特定的反應部位。清楚地知道十二原穴的出處,就能看到五臟病情的反應,進而瞭解五臟受損的程度。
)陽中之少陰,肺也,其原出於大淵,大淵二。(心肺居於膈上,皆為陽臟,而肺則陽中之陰,故曰少陰。其原出於大淵二穴,即寸口也。)陽中之太陽,心也,其原出於大陵,大陵二。(心為陽中之陽,故曰太陽。其原出於大陵,按大陵系手厥陰心主腧穴也。邪客篇:帝曰:手少陰之脈獨無腧何也?岐伯曰:少陰,心脈也。
白話文:
肺是陽中之陰,它的根源在於大淵穴,也就是寸口穴。心是陽中之陽,它的根源在於大陵穴,大陵穴是手厥陰心主穴。
心者,五臟六腑之大主也,精神之所舍也,其臟堅固,邪弗能容也。容之則心傷,心傷則神去,神去則死矣。故諸邪之在於心者,皆在於心之包絡,包絡者心主之脈。故此言大陵也。大陵二穴,在掌後骨下兩筋間。)陰中之少陽,肝也,其原出於太衝,太衝二。(肝脾腎居於膈下,皆為陰臟,而肝則陰中之陽,故曰少陽。
白話文:
心臟是五臟六腑的主宰,是神志寄居的地方。它的組織堅固,邪氣無法入侵。但如果邪氣侵入,就會損傷心臟,心臟受損,神志就會離去,人也就會死亡。所以,所有侵襲心臟的邪氣,都集中在心包之上,心包是心臟的主脈。因此,這裡說的大陵穴就是心包穴。大陵穴位於掌後腕骨下兩筋之間。
肝屬陰中之陽,其源頭來自太衝穴。太衝穴位於足背側,內踝上約兩指寬。肝、脾、腎這三個臟器都位於隔膜以下,都屬於陰臟,而肝則是陰中之陽,因此稱為少陽。
其原出於太衝二穴,在足大趾本節後二寸,動脈陷中。)陰中之至陰,脾也,其原出於太白,太白二。(脾屬土而象地,故為陰中之至陰。其原出於太白二穴,在足大趾後內側核骨下陷中。)陰中之太陰,腎也,其原出於太谿,太谿二。(腎在下而屬水,故為陰中之太陰。其原出於太谿二穴,在足內踝後跟骨上動脈陷中。
白話文:
脾經的原穴是太衝,位於足大趾本節後二寸,動脈凹陷處;腎經的原穴是太谿,位於足內踝後跟骨上動脈凹陷處。
此上五臟陰陽詳義,又見陰陽類五。)膏之原,出於鳩尾,鳩尾一。(鳩尾,任脈穴,在臆前蔽骨下五分。)盲之原,出於脖胦,脖胦一。(脖胦,即下氣海,一名下肓,在臍下一寸半,任脈穴。脖音孛。胦音英。)凡此十二原者,主治五臟六腑之有疾者也。(上文五臟之原各二,並膏盲之原,共為十二,而臟腑表裡之氣皆通於此,故可以治五臟六腑之有疾者也。)
白話文:
前面所說的五臟陰陽之詳盡說明,還見於《陰陽類五》。膏肓之源,出於鳩尾,鳩尾屬任脈穴位,位於胸骨前,遮蓋住的骨頭下五分。肓之源,出於脖胦,脖胦就是下氣海,又稱下肓,位於臍下一寸半,也屬於任脈穴位。脖發音為「孛」,胦發音為「英」。凡是這十二個「原」,都能夠治療五臟六腑的疾病。(文中五臟各有兩個「原」,加上膏肓之「原」,共計十二個,「原」與臟腑表裡的氣相通,所以能治療五臟六腑的疾病。)
2. 十六、五臟五腧六腑六腧
(靈樞本輸篇)
黃帝問於岐伯曰:凡刺之道,必通十二經絡之所終始,(謂如十二經脈之,(起止有序也。)絡脈之所別處,(如十五絡脈各有所別也。)五輸之所留,(如下文井滎腧經合穴,各有所留止也。)六腑之所與合,(如藏象類臟腑有相合也。)四時之所出入,(如針刺類四時之刺也。
白話文:
黃帝問岐伯說:「針灸的方法,必須明瞭十二經絡的起止點、絡脈交會的地方、五輸穴的停留之處、六腑相互關聯的部分、四時針刺的注意事項。」
)五臟之所溜處,(言臟氣所流之處,即前篇所出為井,所溜為滎也。)闊數之度,淺深之狀,高下所至,願聞其解。(闊數以察鉅細,淺深以分表裡,高下以辨本末。凡此者,皆刺家之要道,不可不通者也。)岐伯曰:請言其次也。
白話文:
五臟氣血流經的地方(指臟氣流動的地方,也就是前面所說的井穴,所停留的地方就是滎穴)。它們的寬窄大小、深淺狀態、高低位置,希望聽到您的解釋。(寬窄來觀察大小,深淺來區分表裡,高低來辨別本源。這些都是針灸的要道,不可不通曉。)岐伯說:請從最開始講起。
肺出於少商,少商者,手大指端內側也,為井木。(少商穴,乃肺經脈氣所出為井也,其氣屬木。此下凡五臟之井,皆屬陰木,故六十四難謂之陰井木也。)溜於魚際,魚際者手魚也,為滎。(此肺之所溜為滎也,屬陰火。手魚義詳前二,肺經條下。按:本篇五臟止言井木,六腑止言井金,其他皆無五行之分。
白話文:
肺經脈氣發源於少商穴,少商穴位於大拇指內側前端,為井穴(肺經脈氣發出的源頭)。脈氣從少商穴流向魚際穴,魚際穴為滎穴(脈氣流動的通路),屬陰火。
考之六十四難,分析陰陽十變,而滑氏詳註謂陰井木生陰滎火,陰滎火生陰俞土,陰俞土生陰經金,陰經金生陰合水,此言五臟之俞也。六腑則陽井屬金,陽井金生陽滎水,陽滎水生陽俞木,陽俞木生陽經火,陽經火生陽合土,而五行始備矣。下仿此。)注於太淵,太淵魚後一寸陷者中也,為腧。
白話文:
參照六十四個穴位,分析出陰陽十種變化,滑氏詳細註解說:陰井穴的木氣生出陰滎穴的火氣,陰滎穴的火氣生出陰俞穴的土氣,陰俞穴的土氣生出陰經穴的金氣,陰經穴的金氣生出陰合穴的水氣,這指的是五臟的俞穴。六腑的陽井穴屬金,陽井穴的金氣生出陽滎穴的水氣,陽滎穴的水氣生出陽俞穴的木氣,陽俞穴的木氣生出陽經穴的火氣,陽經穴的火氣生出陽合穴的土氣,這樣五行就具備了。
(後面的內容以此類推)
太淵穴在手腕內側,魚際穴後面一寸的凹陷處,是腧穴。
(此肺經之所注為腧也,屬陰土。)行於經渠,經渠寸口中也,動而不居,為經。(此肺經之所行為經也,屬陰金。經渠當寸口陷中,動而不止,故曰不居。居,止也。)入於尺澤,尺澤肘中之動脈也,為合。(此肺經所入為合也,屬陰水。)手太陰經也。(以上肺之五腧,皆手太陰經也。
)
白話文:
這條經脈就是肺經所流經的位置,屬於陰土。
它的走行路線經過經渠穴,經渠穴位於拇指寸口的凹陷處,經常活動不停,因此稱為動而不居。
它接著進入尺澤穴,尺澤穴是肘部中央的動脈,稱為合。
這條經脈是手太陰經。(以上肺經的五處腧穴,都屬於手太陰經。)
心出於中衝,中衝手中指之端也,為井木。(此心主之所出為井也,屬陰木。按:此下五腧,皆屬手厥陰之穴,而本經直指為心腧者,正以心與心胞,本同一臟,其氣相通,皆心所主,故諸邪之在於心者,皆在於心之包絡。包絡者,心主之脈也。邪客篇曰:手少陰之脈獨無腧。
白話文:
心臟的經氣源於中衝穴,中衝穴位於中指指尖,屬於井木穴位。(這個心主所出的地方為井穴,屬陰木。註:以下五腧穴位皆屬手厥陰之穴,而本經直接指為心腧穴位,是因為心臟與心包絡,原本就是同一個臟腑,它們的經氣相通,都受心臟所主導,所以凡是侵犯到心臟的病邪,也會侵犯到心包絡。心包絡是心臟所主導的脈絡。邪客篇說:手少陰之脈單獨沒有腧穴。)
正此之謂。詳義見前章及圖翼四卷十二原解中。)溜於勞宮,勞宮掌中中指本節之內間也,為滎。(此心主之所溜為滎也,屬陰火。)注於大陵,大陵掌後兩骨之間方下者也,為腧。(此心主之所注為腧也,屬陰土。方下,謂正當兩骨之下也。)行於間使,間使之道,兩筋之間,三寸之中也,有過則至,無過則止,為經。
白話文:
這就是所謂的“勞宮溜,大陵注,間使經”。詳細的解釋請參閱前一章和《圖翼》第四卷第十二原解。
- “勞宮溜”:勞宮位於掌心,中指本節的內側,為滎穴(心經的滎穴,屬陰火)。
- “大陵注”:大陵位於掌後,兩骨之間偏下方,為腧穴(心經的腧穴,屬陰土,偏下方是指正好位於兩骨之下)。
- “間使經”:間使穴位於兩筋之間,距離三寸處,有過則到,不過則停,為經穴。
(此心主之所行為經也,屬陰金。有過,有病也。此脈有病則至,無病則止也。)入於曲澤,曲澤肘內廉下陷者之中也,屈而得之,為合。(此心主之所入為合也,屬陰水。)手少陰也。(以上心主五腧,皆心所主,故曰手少陰也。)
白話文:
這條經脈是心臟所主導的經路,屬陰金。有過錯,就會生病。這條經脈如果有病,就會出現跳動,沒有病就會停止跳動。
經脈進入曲澤穴,曲澤穴位於肘內側的凹陷處,彎曲手臂可以摸到,是合穴。(這是心臟所主部位的合穴,屬陰水。)這條經脈是手少陰經。(以上心臟所主導的五個腧穴,都是心臟所主,所以稱為手少陰經。)
肝出於大敦,大敦者足大趾之端及三毛之中也,為井木。(此肝經之所出為井也,屬陰木。)溜於行間,行間足大趾間也,為滎。(此肝經之所溜為滎也,屬陰火。)注於太衝,太衝行間上二寸陷者之中也,為腧。(此肝經之所注為腧也,屬陰土。)行於中封,中封內踝之前一寸半陷者之中,使逆則宛,使和則通,搖足而得之,為經。
白話文:
肝經起於大敦穴,大敦穴位於腳大拇指尖端和三個指甲縫之間,屬於井穴(肝經的起始穴,性質屬陰木)。經氣流經行間穴,行間穴位於腳大拇指之間,屬於滎穴(肝經的氣脈流注穴,性質屬陰火)。肝經灌注於太衝穴,太衝穴位於行間穴上兩寸的凹陷處,屬於腧穴(肝經的輸送穴,性質屬陰土)。肝經行經中封穴,中封穴位於內踝前端一寸半的凹陷處,如果氣血逆行則發生攣縮,如果氣血通暢則通達,搖動腳部即可找到,屬於經穴(肝經循行的主幹)。
(此肝經之所行為經也,屬陰金。使逆則宛,使和則通,言用針治此者,逆其氣則鬱,和其氣則通也。宛,郁同。)入於曲泉,曲泉輔骨之下,大筋之上也,屈膝而得之,為合。(此肝經之所入為合也,屬陰水。)足厥陰也。(以上肝之五腧,皆足厥陰經也。)
白話文:
這條經絡是肝經的循行路線,屬於陰金。針灸時,如果逆著氣血運行方向,就會導致氣血鬱結;如果順著氣血運行方向,就能疏通氣血。這裡所說的「宛」,就是「鬱結」的意思。
這條經絡進入曲泉穴,曲泉穴位於膝蓋骨外側下方,大筋的上面,屈膝就能找到,屬於合穴。(這裡是肝經進入合穴的地方,屬於陰水。)
以上所說的肝經五腧穴,都屬於足厥陰經。
脾出於隱白,隱白者足大趾之端內側也,為井木。(此脾經之所出為井也,屬陰木。)溜於大都,大都本節之後下陷者之中也,為滎。(此脾經之所溜為滎也,屬陰火。)注於太白,太白腕骨之下也,為腧。(此脾經之所注為腧也,屬陰土。)行於商丘,商丘內踝之下陷者之中也,為經。
白話文:
脾經從腳大拇指內側邊緣開始。(這是脾經的起點,屬陰木。)流經大都穴,大都穴在大腿根部後側的低陷處。(這是脾經流經的第二個穴位,屬陰火。)流向太白穴,太白穴在手腕骨下面。(這是脾經流過的下一個穴位,屬陰土。)最終到達商丘穴,商丘穴在腳踝內側的低陷處。(這是脾經的終點穴位。)
(此脾經之所行為經也,屬陰金。)入於陰之陵泉,陰之陵泉,輔骨之下,陷者之中也,伸而得之,為合。(此脾經之所入為合也,屬陰水。)足太陰也。(以上脾之五腧,皆足太陰經也。)
白話文:
這條經絡是脾經循行的路線,屬性為陰金。進入陰陵泉穴,陰陵泉穴位於脛骨下,凹陷處的正中。伸直腳就能找到這個穴位,稱為合穴。(脾經循行的路線至此為合穴,屬性為陰水。)屬於足太陰經。(上述五個脾經腧穴,都屬於足太陰經。)
腎出於湧泉,湧泉者足心也,為井木。(此腎經之所出為井也,屬陰木。)溜於然谷,然谷然骨之下者也,為滎。(此腎經之所溜為滎也,屬陰火。)注於太谿,太谿內踝之後,跟骨之上陷中者也,為腧。(此腎經之所注為腧也,屬陰土。)行於復留,復留上內踝二寸,動而不休,為經。
白話文:
腎經起源於湧泉穴,湧泉穴位於腳底中心,屬於井位(腎經出生的部位),屬陰木。
流經然谷穴,然谷穴位於然骨下方,屬於滎位(腎經流經的部位),屬陰火。
注入太谿穴,太谿穴位於內踝後方,跟骨上方的小陷凹中,屬於腧位(腎經注入的部位),屬陰土。
再沿著經脈走向復留穴,復留穴位於內踝上方兩寸,動而不休,為經脈所在處。
(此腎經之所行為經也,屬陰金。)入於陰谷,陰谷輔骨之後,大筋之下,小筋之上也,按之應手,屈膝而得之,為合。(此腎經之所入為合也,屬陰水。)足少陰經也。(以上腎之五腧,皆足少陰經也。)
白話文:
腎經走行部位:
腎經的循行部位是經脈,屬於陰金性質。
從腳底進入陰谷穴,陰谷穴位於跟骨後方、大筋下方、小筋上方。按壓此穴會有反應,彎曲膝蓋時可以找到它,這是腎經的合穴。
腎經入合部位:
腎經的入合部位是陰谷穴,屬於陰水性質。
足少陰經(指腎經)的五腧穴(太溪、照海、復溜、陰谷、崑崙)都屬於足少陰經。
膀胱出於至陰,至陰者足小趾之端也,為井金。(此膀胱經所出為井也。以下凡六腑之井皆屬陽金,故六十四難謂之陽井金也。)溜於通谷,通谷本節之前外側也,為滎。(此膀胱經所溜為滎也,屬陽水。)注於束骨,束骨本節之後陷者中也,為腧。(此膀胱經所注為腧也,屬陽木。
白話文:
膀胱經起於腳底最陰處,也就是小腳趾尖端,屬於井金穴位。(膀胱經的起點稱為井穴,以下六腑的井穴都屬於陽金,所以《六十四難經》稱之為陽井金。)經絡沿著通谷穴流動,通谷穴位於腳踝前外側,屬於滎穴。(膀胱經的流動稱為滎穴,屬於陽水。)最後注入束骨穴,束骨穴位於腳踝後側凹陷處,屬於腧穴。(膀胱經的終點稱為腧穴,屬於陽木。)
)過於京骨,京骨足外側大骨之下,為原。(本篇惟六腑有原而五臟則無,前十二原篇所言五臟之原,即本篇五臟之腧,然則陰經之腧即原也。陽經之原自腧而過,本為同氣,亦當屬陽木。下仿此。詳義見圖翼四卷十二原解中。)行於崑崙,崑崙在外踝之後,跟骨之上,為經。
白話文:
經脈延伸到京骨,京骨在足外側的大骨之下,是經脈的本源。(本篇只有六腑有本源,五臟沒有。前面十二原篇所說的五臟本源,就是本篇五臟的腧穴。所以陰經的腧穴就是本源。陽經的本源從腧穴開始延伸,它們屬於同氣,也應當屬於陽木。以下依此類推。詳情請參閱《圖翼》第四卷十二原解。)經脈循行崑崙,崑崙在足外踝的後方,跟骨的上面,是經脈的通道。
(此膀胱經所行為經也,屬陽火。)入於委中,委中膕中央,為合,委而取之。(此膀胱經所入為合也,屬陽土。)足太陽也。(以上膀胱六腧,皆足太陽經也。)
白話文:
膀胱經所經過的部位為經脈,屬於陽性火氣。經脈進入委中穴,委中穴位於膕中央,為經脈的會合處,可以按壓此穴來取穴。膀胱經所進入的會合處,屬於陽性土氣。此經脈屬於足太陽經。以上膀胱經的六個腧穴,都屬於足太陽經。
膽出於竅陰,竅陰者足小趾次趾之端也,為井金。(此膽經之所出為井也,屬陽金。)溜於俠谿,俠谿足小趾次趾之間也,為滎。(此膽經之所溜為滎也,屬陽水。)注於臨泣,臨泣上行一寸半陷者中也,為腧;(此膽經之所注為腧也,屬陽木。)過於丘墟,丘墟外踝之前下陷者中也,為原。
白話文:
膽經的源頭在竅陰,竅陰就是腳小趾和旁邊的第二趾的末端,是金井穴。(這是膽經的起始點,屬陽金。)膽經的流經部位在俠谿,俠谿就是腳小趾和第二趾之間,是滎穴。(這是膽經的流經部位,屬陽水。)膽經的注入部位在臨泣,臨泣穴在腳背上的陷凹處向上半寸的地方,是腧穴。(這是膽經的注入部位,屬陽木。)膽經的經過部位在丘墟,丘墟穴在外踝前面下的陷凹處,是原穴。
(此膽經之所過為原也,亦屬陽木。)行於陽輔,陽輔外踝之上,輔骨之前,及絕骨之端也,為經。(此膽經之所行為經也,屬陽火。)入於陽之陵泉,陽之陵泉在膝外陷者中也,為合,伸而得之。(此膽經之所入為合也,屬陽土。)足少陽也。(以上膽之六腧,皆足少陽經也。
)
白話文:
膽經所經過的地方稱為「原」,也屬於陽木。
行於「陽輔」穴,位於外踝的上方,腳踝骨前面,以及「絕骨」的末端,為膽經循行路線。
進入「陽陵泉」穴,位於膝蓋外側的凹陷處,為膽經的合穴,伸直小腿時可以找到。
屬於足少陽經。
以上膽經的六個腧穴,都屬於足少陽經。
胃出於厲兌,厲兌者足大趾內次趾之端也,為井金。(此胃經之所出為井也,屬陽金。)溜於內庭,內庭次趾外間也,為滎。(此胃經之所溜為滎也。屬陽水。)注於陷谷,陷谷者上中趾內間上行二寸陷中者也,為腧。(此胃經之所注為腧也,屬陽木。)過於衝陽,衝陽足跗上五寸陷者中也,為原,搖足而得之。
白話文:
胃經起於「厲兌」,厲兌就是腳大拇指內側第二個腳趾的頂端,屬於井金。(這是胃經起出的地方,屬陽金。)在內庭流注,內庭是第二個腳趾外側的空間,屬於滎。(這是胃經流注的地方,屬陽水。)注於陷谷,陷谷在大腳趾內側上行兩寸凹陷的地方,屬於腧。(這是胃經注出的地方,屬陽木。)再經過衝陽,衝陽在腳背上五寸凹陷的地方,屬於原,搖晃腳就能找到。
(此胃經之所過為原也,亦當屬木。)行於解谿,解谿上衝陽一寸半陷者中也,為經。(此胃經之所行為經也,屬陽火。)入於下陵,下陵膝下三寸䯒骨外三里也,為合。(此胃經之所入為合也,屬陽土。
白話文:
胃經經過的部位就是原穴,也屬於木行。
它行經「解谿」,解谿在陽一寸半的凹陷處,是經穴。(胃經行經的地方屬於陽火。)
它進入「下陵」,下陵在膝蓋下三寸,靠近脛骨外側三寸,是合穴。(胃經所進入的地方屬於合穴,也屬於陽土。)
)復下三里三寸為巨虛上廉,復下上廉三寸為巨虛下廉也,大腸屬上,小腸屬下,足陽明胃脈也,大腸小腸皆屬於胃,(三里下三寸為上廉,上廉下三寸為下廉,大腸屬上廉,小腸屬下廉。蓋胃為六腑之長,而大腸小腸皆與胃連,居胃之下,氣本一貫,故皆屬於胃,而其下腧亦合於足陽明經也。)是足陽明也。
(以上皆胃之腧,即足陽明經也。)
白話文:
繼續往下三寸是巨虛穴的上緣,再往下三寸是巨虛穴的下緣。大腸和小腸分別屬於巨虛穴的上緣和下緣。這是足陽明胃經的循行路徑,因為大腸和小腸都屬於胃。
(三里穴下三寸為上廉,上廉下三寸為下廉。大腸屬上廉,小腸屬下廉。因為胃是六腑之長,大腸和小腸都與胃相連,位於胃之下。氣血本來就相通,所以都屬於胃,其相應的腧穴也都在足陽明經上。)所以巨虛穴屬於足陽明經。
三焦者,上合手少陽,出於關衝,關衝者手小指次指之端也,為井金。(此三焦之所出為井也,屬陽金。按:諸經皆不言上合,而此下三經獨言之者,蓋以三焦並中下而言,小腸大腸俱在下而經則屬手,故皆言上合某經也。)溜於液門,液門小指次指之間也,為滎。(此三焦之所溜為滎也,屬陽水。
白話文:
三焦這個經絡,上面與手少陽三焦經相連接,從關衝穴發出。關衝穴位於小指和小指次指的指尖,是井金穴。(這裡的三焦所發出的井穴就是關衝穴,屬陽金。註:其他經絡都沒有提到上合的說法,而唯獨這條經絡有所提及,可能是因為三焦同時涉及中焦和下焦,而小腸和大腸在下焦,但其經絡又屬於手,所以才特別說明上合某經。)三焦經的經氣運行到液門穴,液門穴位於小指和小指次指之間,是滎穴。(這裡的三焦所運行的滎穴就是液門穴,屬陽水。
)注於中渚,中渚本節之後陷者中也,為腧。(此三焦之所注為腧也,屬陽水。)過於陽池,陽池在腕上陷者之中也,為原。(此三焦之所過為原也,亦屬陽木。)行於支溝,支溝上腕三寸兩骨之間陷者中也,為經。(此三焦之所行為經也,屬陽火。)入於天井,天井在肘外大骨之上陷者中也,為合,屈肘乃得之。
白話文:
它經過中渚穴,中渚穴在手陽明大腸經的本節後,有陷者,是輸脈的腧穴。(這是三焦經水液灌注到的地方,屬陽水。)經過陽池穴,陽池穴在手腕上,有陷者,是原穴。(這是三焦經水液流經的地方,也屬陽木。)循行於支溝穴,支溝穴在上腕兩骨之間,有陷者,是經穴。(這是三焦經水液行經的地方,屬陽火。)進入天井穴,天井穴在肘外側大骨上,有陷者,是合穴,屈肘後能找到它。
(此三焦之所入為合也,屬陽土。)三焦下腧,在於足大趾之前,少陽之後,出於膕中外廉,名曰委陽,是太陽絡也。(足大趾當作足小趾,蓋小趾乃足太陽脈氣所行,而三焦下腧,則並足太陽經出小趾之前,上行足少陽經之後,上出膕中外廉,委陽穴,是足太陽之絡也。按邪氣臟腑病形篇曰:三焦病者,候在足太陽之外大絡,大絡在太陽少陽之間。
白話文:
三焦經的經脈匯聚在一起,屬陽土。三焦經的下部腧穴,位於足小趾之前、少陽經之後,從膕窩外側突出,叫做委陽穴,是太陽經的絡脈。足小趾是足太陽經脈氣所行經之處,三焦經下部腧穴則與足太陽經一起從小趾之前穿出,向上行經足少陽經之後,再從膕窩外側突出,成為委陽穴,是足太陽經的絡脈。根據《邪氣臟腑病形篇》記載:三焦有病時,症狀會表現在足太陽經之外大絡,而大絡位於太陽經和少陽經之間。
則此為小趾無疑,詳針刺類二十四。愚按:三焦者,雖經屬手少陽,而下腧仍在足,可見三焦有上中下之分,而通身脈絡無所不在也。詳註見藏象類第三及本類後二十三,俱當互考。)手少陽經也。(以上三焦之腧皆手少陽經也。)三焦者,足少陽太陰之所將,(陽陰二字互謬也,當作少陰太陽,蓋三焦屬腎與膀胱也。
白話文:
這些就是小腳趾的穴位,具體請參照《針刺類集》第二十四條。我認為:三焦經雖然屬於手少陽經,但它的下部腧穴卻位於足部,可見三焦經有上、中、下之分,它的經絡脈絡遍佈全身。詳細的註解請參照《藏象類集》第三條以及本文後面的第二十三條,這些內容需要相互對照參考。屬於手少陽經。
(以上三焦經的腧穴都屬於手少陽經。)三焦經是由足少陽經和太陰經所引出的經絡。(陽、陰兩個字寫錯了,應該是少陰經和太陽經,因為三焦經屬於腎經和膀胱經。)
義詳藏象類三。)太陽之別也,上踝五寸別入貫腨腸,出於委陽,並太陽之正入絡膀胱,約下焦,實則閉癃,虛則遺溺,遺溺則補之,閉癃則瀉之。(此復言三焦下腧之所行及其所主之病也。將,領也。三焦下腧,即足太陽之別絡,故自踝上五寸間別入腨陽,以出於委陽穴,乃並太陽之正脈,入絡膀胱以約束下焦,而其為病如此。癃,良中切。
溺,娘吊切。)
白話文:
這段文字描述了足太陽經別絡的詳細走行和主治疾病。
足太陽經別絡是足太陽經的分支,從足踝上五寸處分支,進入小腿肚,出曲泉穴,然後與足太陽經正脈並行,聯絡膀胱經,約束下焦(膀胱、大腸、小腸)。
如果足太陽經別絡實證,就會出現小便不通的閉癃;如果虛證,則會出現小便不自主的遺溺。對於遺溺,需要補足太陽經別絡;對於閉癃,需要瀉足太陽經別絡。(這句話重複說明瞭三焦下俞穴的走行及其主治疾病。將,領導的意思。三焦下俞穴,就是足太陽經的別絡,所以從足踝上五寸處分支,進入小腿肚,出曲泉穴,然後與足太陽經正脈並行,聯絡膀胱經以約束下焦,而其為病如此。癃,良中切。)
手太陽小腸者,上合於太陽,出於少澤,少澤小指之端也,為井金。(此小腸經所出為井也,屬陽金。)溜於前谷,前谷在手外廉本節前陷者中也,為滎。(此小腸經所溜為滎也,屬陽水。)注於後谿,後谿者在手外側本節之後也,為腧。(此小腸經所注為腧也,屬陽木。)過於腕骨,腕骨在手外側腕骨之前,為原。
白話文:
手太陽小腸經與太陽經相連接,起源於少澤穴,少澤穴位於小指的末端,屬井金。
小腸經的經氣流經前谷穴,前谷穴位於手背前腕外側橈骨下方的凹陷處,屬滎水。
經氣再灌注至後谿穴,後谿穴位於手背外側腕骨後方的凹陷處,屬腧木。
最後流經腕骨穴,腕骨穴位於手背外側腕骨之前的凹陷處,屬原。
(此小腸經所過為原也,亦屬陽木。)行於陽谷,陽谷在銳骨之下陷者中也,為經。(此小腸經所行為經也,屬陽火。)入於小海,小海在肘內大骨之外,去端半寸陷者中也,伸臂而得之,為合。(此小腸經所入為合也,屬陽土。)手太陽經也。(以上小腸之六腧,皆手太陽經也。
)
白話文:
小腸經所經過的地方是陽,也屬於陽木。
小腸經循行的陽谷穴,位於銳骨下方的凹陷處。
小腸經進入小海穴,位於肘內側大骨的外側,距離肘尖半寸處的凹陷中,伸展手臂即可觸及。
以上都是小腸經的六個腧穴,都屬於手太陽經。
大腸上合手陽明,出於商陽,商陽大指次指之端也,為井金。(此大腸經所出為井也,屬陽金。)溜於本節之前二間,為滎。(此大腸經所溜為滎也,屬陽水。)注於本節之後三間,為腧。(此大腸經所注為腧也,屬陽木。)過於合谷,合谷在大指岐骨之間,為原。(此大腸經所過為原也,亦屬陽木。
白話文:
大腸經與手陽明經相連,發源於商陽穴,商陽穴位於大拇指和食指的第一個關節處,屬井金(大腸經的起點,屬陽金)。
經氣流經本節之前的兩個指縫處,為滎穴(大腸經的流注點,屬陽水)。
經氣注入本節之後的三個指縫處,為腧穴(大腸經的腧穴,屬陽木)。
經氣經過合谷穴,合谷穴位於拇指岔骨之間,屬原穴(大腸經的原穴,也屬陽木)。
)行於陽谿,陽谿在兩筋間陷者中也,為經。(此大腸經所行為經也,屬陽火。)入於曲池,在肘外輔骨陷者中,屈臂而得之,為合。(此大腸經所入為合也,屬陽土。)手陽明也。(以上大腸之六腧,皆手陽明經也。)是謂五臟六腑之腧,五五二十五腧,六六三十六腧也。
白話文:
(行於陽谿,陽谿位於兩條筋之間的凹陷處,是經絡。)進入曲池,在肘外肱骨凹陷處,彎曲手臂可以找到,是合穴。(這是大腸經所通行的合穴,屬陽土。)屬於手陽明經。(以上大腸的六個腧穴,都屬於手陽明經。)這是五臟六腑的腧穴,五臟六腑共有二十五個腧穴,六臟六腑共有三十六個腧穴。
(五臟各有井滎腧經合五穴,共計二十五腧,六腑復多一原穴,故共計三十六腧也。)六腑皆出足之三陽,上合於手者也。(凡五臟六腑之經,臟皆屬陰,腑皆屬陽。雖六腑皆屬三陽,然各有手足之分。故足有太陽膀胱經,則手有太陽小腸經;足有陽明胃經,則手有陽明大腸經;足有少陽膽經,則手有少陽三焦經,此所謂上合於手者也。不惟六腑,六臟亦然。
白話文:
(五臟分別對應井、滎、俞、經、合,共五個穴位,總計二十五個腧穴;六腑還多一個原穴,因此總共是三十六個腧穴。)六腑都分佈在足部的三條陽經上,並且與手上的經絡相連。(所有五臟六腑的經絡中,臟器都屬陰,腑器都屬陽。雖然六腑都屬於三條陽經,但它們各有手足之分。
比如:足部有太陽膀胱經,那麼手部就有太陽小腸經;足部有陽明胃經,那麼手部就有陽明大腸經;足部有少陽膽經,那麼手部就有少陽三焦經,這就是所謂的「上合於手」。不僅六腑,六臟也是如此。
如足有太陰脾經,則手有太陰肺經;足有少陰腎經,則手有少陰心經;足有厥陰肝經,則手有厥陰心主,此臟腑陰陽,手足皆相半也。然其所以分手足者,以經行有上下,故手經之腧在手,足經之腧在足也。)
白話文:
如果足上走的是太陰脾經,那麼手上就會有太陰肺經;如果足上走的是少陰腎經,那麼手上就會有少陰心經;如果足上走的是厥陰肝經,那麼手上就會有厥陰心主經。這就是臟腑陰陽的配對,手足經絡相互對應。不過為什麼會分開走手和足?這是因為經脈運行有上下之分,所以手經的穴位在手上,足經的穴位在足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