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類經》~ 二十五卷 (12)

回本書目錄

二十五卷 (12)

1. 十四、天氣地氣制有所從

(《素問·五常政大論》)

帝曰:其歲有不病,而臟氣不應不用者何也?岐伯曰:天氣制之,氣有所從也。(歲有不病不應不用者,謂歲運當病而有不病及臟氣當應當用而有不應不用者也。天氣制之氣有所從者,謂司天制之則從乎天氣,故有不應乎歲者矣。制,禁制也。)帝曰:願卒聞之。

岐伯曰:少陽司天,火氣下臨,肺氣上從,白起金用,草木眚,火見燔焫,革金且耗,大暑以行,咳嚏鼽衄,鼻窒瘡瘍,寒熱胕腫。(少陽相火司天,寅申歲也。火氣下臨,金之所畏,故肺氣上從。從者,應而動也。金動則白色起而金為火用,故草木受眚。然火見燔焫必革易金性,且至於耗,金曰從革,即此之謂。

若其為病則咳嚏鼽衄,鼻塞瘡瘍,皆火盛傷肺而然。金寒火熱,金火相搏,則為寒熱。肺主皮毛,邪熱湊之,故為胕腫。皆天氣之所生也。燔音煩。焫,如瑞切。嚏音帝。鼽音求。衄,女六切。窒音質。)風行於地,塵沙飛揚,心痛胃脘痛,厥逆膈不通,其主暴速。(凡少陽司天,則厥陰在泉,故風行於地,塵沙飛揚也。

風淫所勝,病在厥陰,厥陰之脈,挾胃屬肝貫膈,故其為病如此。然至疾者莫如風,故又主於暴速。皆地氣之所生也。)

陽明司天,燥氣下臨,肝氣上從,蒼起木用而立,土乃眚,淒滄數至,木伐草萎,脅痛目赤,掉振鼓慄,筋痿不能久立。(陽明燥金司天,卯酉歲也。燥氣下臨,木之所畏,故肝氣應而上從。木應則蒼色起,而木為金用,故土必受傷。然金盛則淒滄數至,故木伐草萎而病在肝。

肝經行於脅,故脅痛。肝竅在目,故目赤。肝主風,故掉振鼓慄。肝主筋,故筋痿不能久立。皆天氣之所生也。)暴熱至,土乃暑,陽氣鬱發,小便變,寒熱如瘧,甚則心痛,火行於槁,流水不冰,蟄蟲乃見。(凡陽明司天,則少陰君火在泉,熱行於地,故其應候如此。火在陰分,則寒熱交爭,故令如瘧。

火鬱不伸,故心痛。火就燥,故行於槁。槁,乾枯也。皆地氣之所生者。)太陽司天,寒氣下臨,心氣上從,而火且明,丹起金乃眚,寒清時舉,勝則水冰,火氣高明,心熱煩,嗌乾善渴,鼽嚏,喜悲數欠,熱氣妄行,寒乃復,霜不時降,善忘,甚則心痛。(太陽寒水司天,辰戌歲也。

寒氣下臨,火之所畏,故心氣應而上從。火應則明而丹色起,故金乃眚。然水勝則為寒,故其候若此。火應則動熱,故其病若此。皆天氣之所生也。)土乃潤,水豐衍,寒客至,沉陰化,濕氣變物,水飲內稸,中滿不食,皮𤸷肉苛,筋脈不利,甚則胕腫身後癰。(凡太陽司天,則太陰在泉,濕行於地,故其為候為病如此。

𤸷,痹而重也。肉苛,不仁不用也,證詳疾病類四十五。身後癰者,以肉苛胕腫不能移,則久著枕蓆而身後臀背為癰瘡也。皆脾土之證,地氣之所生也。)

白話文:

十四、天氣地氣制有所從

黃帝問:「有些年份人們不生病,臟氣也未出現相應反應,這是為什麼?」岐伯回答:「這是因為天氣主導,氣候變化影響人體,臟氣隨之調整。」

少陽司天(寅申年):
火氣影響下方,肺氣受制而上應,金屬性質被火剋制,草木受損。火勢旺盛,金屬耗損,暑熱盛行,易出現咳嗽、噴嚏、鼻血、鼻塞、瘡瘍、寒熱交替、浮腫等症狀。
在泉之氣(厥陰風木):
風行大地,塵土飛揚,易引發心痛、胃痛、氣逆、胸膈阻塞等問題,且發病急驟。

陽明司天(卯酉年):
燥氣影響下方,肝氣受制而上應,木氣被金克制,土壤受損。寒涼頻繁,草木枯萎,易出現脅痛、目赤、顫抖、筋萎無力等症狀。
在泉之氣(少陰君火):
突然高溫,土地炎熱,陽氣鬱結,可能導致小便異常、寒熱如瘧疾,甚至心痛。火氣旺盛時,河流不結冰,冬眠蟲類提早出現。

太陽司天(辰戌年):
寒氣影響下方,心氣受制而上應,火氣被水克制,金屬受損。寒冷時節,水結冰,火氣上炎,易出現心煩、口乾、鼻血、噴嚏、憂鬱、頻打呵欠等症狀。熱氣過盛後寒氣反撲,霜雪不按時節,可能導致健忘或心痛。
在泉之氣(太陰濕土):
土地濕潤,水量充沛,寒濕之氣入侵,萬物受潮濕影響。易出現水腫、腹脹、食慾不振、皮膚麻木、肌肉僵硬、筋脈不靈活,甚至浮腫或背部生瘡等問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