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類經》~ 二十四卷 (24)
二十四卷 (24)
1. 十一、五星之應
)運氣相得,則各行以道。(無強弱勝負之氣,故各守其當行之道。)故歲運太過,畏星失色而兼其母:(畏星,即所制之星。如木運太過,則鎮為畏星也。失色而兼其母者,木失色而兼玄,火失色而兼蒼,土失色而兼赤,金失色而兼黃,水失色而兼白也。其所以然者,如木氣有餘則土星失色而兼赤,赤為木之子,而又為土之母,子母氣必相應,故兼見也,此正其循環相承之妙。)不及,則色兼其所不勝。
(木不及則兼白,火不及則兼玄,土不及則兼蒼,金不及則兼赤,水不及則兼黃,兼其所相制也。)肖者瞿瞿,莫知其妙,閔閔之當,孰者為良?(肖,取法也。瞿瞿,卻顧貌。閔閔,多憂也。夫天道難窮,談非容易,雖欲取法者瞿瞿多顧,然皆莫得知其妙,故於閔閔之才,能當憂世之任者,果孰為良哉?蓋甚言難其人也。《靈蘭秘典論》曰:消者瞿瞿,孰知其要?文義與此稍異,詳藏象類一。
)妄行無徵,示畏侯王。(知天道者,既難其人,故每有妄行之徒,用無徵之說,以示畏侯王,言而不應,反惑其敬畏修德之心。若此輩者,不惟無補於事,而適足為誤事之罪人也。)帝曰:其災應何如?岐伯曰:亦各從其化也,故時至有盛衰,凌犯有逆順,留守有多少,形見有善惡,宿屬有勝負,徵應有吉凶矣。(時至,歲時之更至也。
五星之運,當其時則盛,非其時則衰。退而東行凌犯者,星遲於天,故為順,災輕。進而西行凌犯者,星速於天,故為逆,災重。留守日多則災深,留守日少則災淺。形見有喜潤之色為善,形見有怒燥憂喪之色為惡。宿屬,謂二十八宿及十二辰位,各有五行所屬之異。凡五星所臨,太過逢王,不及逢衰,其災更甚。
太過有制,不及得助,其災必輕。即勝負也。五星之為德為化者吉,為災為變者凶,皆徵應也。王氏曰:火犯留守逆臨,則有誣譛訟獄之憂,金犯則有刑殺氣鬱之憂,木犯則有震驚風鼓之憂,土犯則有中滿下利胕腫之憂,水犯則有寒氣衝稸之憂,故曰徵應有吉凶也。)帝曰:其善惡何謂也?岐伯曰:有喜有怒,有憂有喪,有澤有燥,此象之常也,必謹察之。(王氏曰:五星之見也,從夜深見之。
人見之喜,星之喜也。見之畏,星之怒也。光色微曜,乍明乍暗,星之憂也。光色迥然,不彰不瑩,不與眾同,星之喪也。光色圓明,不盈不縮,怡然瑩然,星之喜也。光色勃然臨人,芒彩滿溢,其象懍然,星之怒也。澤,明潤也。燥,乾枯也。班固曰:五行精氣,其成形在地,則結為木火土金水。
其成象在天,則木合歲星居東,火合熒惑居南,金合太白居西,水合辰星居北,土合鎮星居中央。分旺四時,則春木、夏火、秋金、冬水各旺七十二日,土旺四季辰戌丑未之月各十八日。合之為三百六十日。其為色也,則木青、火赤、金白、水黑、土黃。其為分野,各有歸度。
白話文:
十一、五星之應
當五運與六氣相互協調時,星辰便能依照各自的軌道運行。(因無強弱勝負之氣乾擾,故能遵循正常規律。)若年運太過,其所剋制的星(「畏星」)會黯淡失色,且顯現其母星的色澤。(例如:木運太過時,土星為畏星。木過盛則土星失其本色而兼帶水的黑色;火過盛則金星兼帶木的青色;土過盛則水星兼帶火的紅色;金過盛則木星兼帶土的黃色;水過盛則火星兼帶金的白色。此現象源於五行相生相剋的循環——如木氣過旺,土星受制,同時木生火,火為土之母,母子氣息相應,故土星色澤兼見赤色。)若年運不及,則星辰會顯現其「所不勝」(剋己者)的色澤。(例如:木不及則兼見金的白色,火不及則兼見水的黑色,土不及則兼見木的青色,金不及則兼見火的紅色,水不及則兼見土的黃色。)
天理玄妙難測,世人雖竭力探求(「瞿瞿」指反覆回顧),仍難領悟其奧秘;面對浩瀚天道,誰能真正擔當解惑之責?(《靈蘭秘典論》言「消者瞿瞿」,文義略異。)更有無知者妄揣天象,以無憑之說恐嚇君王,不僅無益,反成誤導。
黃帝問:「災禍如何應驗?」岐伯答:「各隨五行變化而顯。星辰運行有盛衰(當令則盛,失令則衰)、凌犯有順逆(自東向西為順,災輕;自西向東為逆,災重)、留守時間分長短(久留則災重,短暫則災淺)、形態分善惡(潤澤為善,枯躁為惡)。所經星宿與方位(二十八宿、十二辰)的五行屬性,亦影響吉凶——太過遇旺氣、不及遇衰氣,災更劇;若太過受制或不及得助,災則減輕。總之,星辰展現德化為吉,顯現災變為凶。」
黃帝問:「形態善惡具體為何?」岐伯答:「星辰呈現喜、怒、憂、喪、潤澤、乾躁等象,均屬常態,需細察。(如:人見星覺喜悅,星即顯喜象;見星畏懼,星顯怒象。微光閃爍為憂,暗淡異於常態為喪;圓潤柔和為喜,光芒凌厲逼人為怒。)」
星辰之色澤對應五行:木青、火赤、土黃、金白、水黑。其分野(對應地域)與運行軌跡,均有特定規律。木星主東,火星主南,金星主西,水星主北,土星居中。四時各旺七十二日(春木、夏火、秋金、冬水),土旺於四季末月各十八日,合為三百六十日。此為天道運行之綱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