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類經》~ 二十四卷 (18)

回本書目錄

二十四卷 (18)

1. 十、五運太過不及下應民病上應五星德化政令災變異候

(瞀,悶也。鼽,鼻塞流涕也。金受火邪,故為此諸病。收氣後,太白無光,堅芒之谷不成,皆金氣不足之應。瞀,茂、務、莫三音。嚏音帝。)復則寒雨暴至,乃零冰雹霜雪殺物,陰厥且格,陽反上行,頭腦戶痛,延及腦頂發熱,上應辰星,丹谷不成,民病口瘡,甚則心痛。(金衰火亢,水來復之,故寒雨暴至,繼以冰雹霜雪,災傷萬物,寒之變也。

厥,逆也。格,拒也。寒勝於下,則陰厥格陽而反上行,是謂無根之火,故為頭頂口心等病。其應於天者,辰星當明。應於地者,丹色之谷不成也。按:此水復火衰,當云上應熒惑、辰星;此不言熒惑者,闕文也。雹音薄。)

歲水不及,濕乃大行,長氣反用,其化乃速,暑雨數至,上應鎮星。(六辛歲也,水不及而土乘之,故濕乃大行。水衰則火土同化,故長氣反用,其化乃速,上應鎮星光明也。)民病腹滿身重濡泄,寒瘍流水,腰股痛發,膕腨股膝不便,煩冤足痿清厥,腳下痛,甚則胕腫,臟氣不政,腎氣不衡,上應辰星,其谷秬。(土濕太過,傷及腎陰,故為此諸病。

寒瘍流水,陰蝕陰疽之類也。煩冤,煩悶抑鬱也。清厥,寒厥也。胕腫,浮腫也。藏氣,水氣也。衡,平也。不政不衡,水氣衰也,上應辰星不明,下應秬谷不成。秬,黑黍也。)上臨太陰,則大寒數舉,蟄蟲早藏,地積堅冰,陽光不治,民病寒疾於下,甚則腹滿浮腫,上應鎮星,其主黅谷。(辛丑、辛未歲也。

太陰濕土司天,則太陽寒水在泉,故大寒舉而陽光不治也。甚則腹滿浮腫,濕土勝而腎氣傷也。其上應者,當鎮星增曜。下應者,當黅谷有成。)復則大風暴發,草偃木零,生長不鮮,面色時變,筋骨並闢,肉瞤瘛,目視䀮䀮,物疏璺,肌肉胗發,氣並膈中,痛於心腹,黃氣乃損,其谷不登,上應歲星。(水衰土亢,木後復之,故大風暴發,草僕木落,而生長失時,皆不鮮明也。

面色時變,肝氣動也。並,拘攣也。闢,偏歌也。瞤瘛,動掣也。䀮䀮,目不明也。璺,物因風而破裂也。肝氣在外則肌肉風疹,肝氣在中則痛於心腹,皆木勝之所致,故黃氣損而屬土之谷不登。其上應於天,則惟歲星當明也。愚按:五運之有太過不及,而勝復所以生也。太過者其氣勝,勝而無制,則傷害甚矣。

不及者其氣衰,衰而無復,則敗亂極矣。此勝復循環之道,出乎天地之自然,而亦不得不然者也。故其在天則有五星運氣之應,在地則有萬物盛衰之應,在人則有臟腑疾病之應。如木強勝土,則歲星明而鎮星暗,土母受侮,子必復之,故金行伐木,以救困土,則太白增光,歲星反晦也。凡氣見於上,則災應於下,宿屬受傷,逆犯尤甚,五運互為勝復,其氣皆然。

白話文:

十、五運太過不及下應民病上應五星德化政令災變異候

(“瞀”指悶塞感,“鼽”指鼻塞流涕。金屬受火邪侵擾,導致這些症狀。收斂之氣遲滯時,太白星黯淡無光,堅硬帶芒的穀物無法成熟,這些都是金氣不足的對應現象。)
當金氣衰弱而火氣過盛時,水氣會來報復,導致寒雨驟降,接著冰雹霜雪肆虐,傷害萬物,這是寒氣反常的表現。寒邪在下導致陰氣逆亂格拒陽氣,使虛火上行,引發頭頂疼痛甚至蔓延至腦部發熱,對應天象則是辰星明亮,紅色穀物難以成熟。民眾易患口瘡,嚴重時心痛。

當年水運不足時,濕氣盛行,生長之氣反常地加速作用,暑熱多雨頻繁,對應鎮星(土星)顯現。民眾易出現腹部脹滿、身體沈重、腹瀉、寒性瘡瘍流膿、腰腿疼痛、膝膕活動不便、煩悶抑鬱、腳軟發冷、足底疼痛,甚至浮腫。這是因腎氣失衡,對應辰星(水星)黯淡,黑色穀物難以成熟。

若遇到太陰濕土司天之年(如辛醜、辛未年),會頻繁出現嚴寒,蟲類提早蟄伏,大地冰封,陽氣不彰。民眾易患下半身寒疾,嚴重時腹脹浮腫,對應鎮星明亮,黃色穀物豐收。

當土氣過盛而水氣衰弱時,木氣會來報復,引發暴風,草木倒伏凋零,生長受阻。人會出現面色青白變化、筋骨拘攣抽搐、肌肉顫動、視物模糊、皮膚風疹、心腹疼痛等症狀。對應天象則為歲星(木星)明亮,而土行相關的黃色穀物歉收。

總結:五運的太過與不及會引發勝復之氣。太過則氣盛無制,傷害極大;不及則氣衰無復,混亂至極。這種勝復循環是天地自然規律,對應天上五星顯隱、地上萬物盛衰、人體臟腑疾病。例如木氣過強克土時,歲星明亮而鎮星暗淡;土受克後其子金氣會伐木報復,使得太白星(金星)增光而歲星轉暗。天象與地上災變相應,五運勝復皆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