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類經》~ 七卷 (9)
七卷 (9)
1. 十二、諸經標本氣街
(靈樞衛氣篇,全)
黃帝曰:五臟者,所以藏精神魂魄者也。六腑者,所以受水穀而行化物者也。其氣內干五臟而外絡肢節,其浮氣之不循經者為衛氣,其精氣之行於經者為營氣,陰陽相隨,外內相貫,如環之無端,亭亭淳淳乎,孰能窮之?(人之精神魂魄,賴五臟以藏。食飲水穀、賴六腑以化。
白話文:
黃帝說:人體的五臟,是藏匿精神、魂魄的地方。六腑,是負責接受食物和水,並進行消化吸收的地方。這些內臟的氣息,會深入五臟六腑,並擴散到四肢百骸。其中,不遵循經絡運行的氣息,稱為「衛氣」;而循著經絡運行的精氣,稱為「營氣」。陰陽之氣相互依存,內外貫通,就像一個沒有終點的圓環,延綿不斷。它們的奧妙,又有誰能徹底弄清呢?
其表裡運行之氣,內則為臟腑,外則為經絡。其浮氣之不循經者為衛氣,衛行脈外也。其精氣之行於經者為營氣,營行脈中也。此陰陽外內相貫之無窮也。亭,釋名曰:停也。淳,廣韻曰:清也。亭亭淳淳乎,言停集雖多而不亂也,然孰能窮之哉?)然其分別陰陽,皆有標本虛實所離之處。能別陰陽十二經者,知病之所生。
白話文:
中醫講究身體內外的氣運行,內部作用在臟腑,外部則在經絡。在經絡之外流動,不受經絡約束的氣叫衛氣。運行在經絡之內的精氣叫營氣。這就是陰陽氣血在內外互相貫通,無窮無盡的道理。
亭亭,解釋為停留。淳淳,解釋為清澈。亭亭淳淳形容聚集的東西雖然很多,但卻不混亂。然而,又有誰能詳盡地瞭解呢?
陰陽的區分,都有標本虛實的不同層面。如果能夠區別十二條陰陽經絡,就能知道疾病的根源。
候虛實之所在者,能得病之高下。知六腑之氣街者,能知解結契紹於門戶。能知虛石之堅軟者,知補瀉之所在。能知六經標本者,可以無惑於天下。(陰陽標本,各有所在,即虛實所離之處也。街,猶道也。契合也。紹,繼也。門戶,出入要地也。六腑主表,皆屬陽經,知六腑往來之氣街者,可以解其結聚,凡脈絡之相合相繼,自表自內,皆得其要,故曰契紹於門戶。石,猶實也。
白話文:
瞭解虛實所在,有助於分清病情輕重。掌握六腑氣血通行的途徑,就能解開氣血停滯的癥結。懂得虛實的堅實程度,就能決定補益或瀉氣的方向。精通六經標本的關係,就不會對世間疾病感到困惑。(陰陽標本各有其所在,也就是虛實分界之處。街,猶如道路。契合,相吻合。紹,相繼。門戶,出入的要道。六腑主表,皆屬陽經,瞭解六腑氣血往來的途徑,就能解除其瘀滯,所有脈絡的相通相繼,從表到裡,都能把握要領,所以說契合於門戶。石,猶如實體。)
標本,本末也。知本知末,則雖天下之廣,何所不知,故可無惑於天下。解結義,詳針刺類三十五。)岐伯曰:博哉聖帝之論,臣請盡意悉言之。足太陽之本,在跟以上五寸中,標在兩絡命門,命門者目也。(足太陽之本,在跟上五寸中,即外踝上三寸,當是附陽穴也。標在兩絡命門,即睛明穴。
白話文:
「標本」如同「本末」。如果瞭解根本和末梢,那麼即使世界再廣闊,又有什麼事情是不知道的呢?因此,就能對天下所有的事情不感到困惑。
(瞭解經絡的「解結」意義,詳見針灸類三十五。)岐伯說:聖帝的論述真是博大精深,我將盡力詳細說明。足太陽經的根本在腳跟往上五寸處,它的標在兩眼之間的命門。命門指眼睛。(足太陽經的根本在腳跟往上五寸處,也就是外踝往上三寸,正是附陽穴。它的標在兩眼之間的命門,也就是睛明穴。)
睛明左右各一,故云兩絡。此下諸經標本,與後三十章稍有互異,然亦不甚相遠。)足少陽之本,在竅陰之間,標在窗籠之前,窗籠者耳也。(竅陰,在小趾次趾端。窗籠者耳也,即手太陽聽宮穴。)足少陰之本,在內踝下上三寸中,標在背腧與舌下兩脈也。(內踝下上三寸中,踝下一寸,照海也;踝上二寸,復溜、交信也。
白話文:
眼睛清晰明亮,左右各一個,所以稱為「兩絡」。以下經絡的標本,與後面的三十章稍有不同,但差異不大。足少陽經的本在湧泉穴附近,標在耳前的聽宮穴。足少陰經的本在內踝下上三寸中,標在背部的俞穴和舌下的兩條脈絡。(內踝下上三寸中,靠近內踝一寸處是照海穴;靠近內踝二寸處是復溜穴和交信穴。)
皆足少陰之本。背腧,腎腧也。舌下兩脈,廉泉也。皆足少陰之標。)足厥陰之本,在行間上五寸所,標在背腧也。(行間上五寸所,當是中封穴。背腧即肝腧。)足陽明之本,在厲兌,標在人迎,頰挾頏顙也。(厲兌,在足次趾端。人迎,在頰下,挾結喉旁也。頏音杭,又上、去二聲。
白話文:
這些部位都是足少陰經脈的根本。
- 背腧:就是腎腧穴。
- 舌下兩脈:就是廉泉穴。
- 這些部位都是足少陰經脈的支脈。
足厥陰經脈的根本,位於行間穴上方五寸的位置,它的支脈位於背腧。
- 行間穴上方五寸的位置,應該是中封穴。
- 背腧就是肝腧穴。
足陽明經脈的根本,位於厲兌穴,它的支脈位於人迎穴、頰部和頏顙。
- 厲兌穴,位於足次趾趾端。
- 人迎穴,位於頰部下方,夾著喉結的兩側。
- 頏讀作「ㄏㄤˋ」,有上聲和去聲兩個讀音。
顙,思黨切。)足太陰之本,在中封前上四寸之中,標在背腧與舌本也。(中封,足厥陰經穴。前上四寸之中,當是三陰交也。背腧,即脾腧也。舌本,舌根也。)手太陽之本,在外踝之後,標在命門之上一寸也。(手外踝之後,當是養老穴也。命門之上一寸,當是睛明穴上一寸,蓋睛明為手足太陽之會也。
白話文:
顙,思黨的要點在於足太陰的根所在於中封前四寸的地方,並且標記在背腧和舌根上。手太陽的根位於外踝的後面,標記在命門的上一寸處。
)手少陽之本,在小指次指之間上二寸,標在耳後上角下外眥也。(手小指次指之間上二寸,當是液門穴也。耳後上角,當是角孫穴。下外眥,當是絲竹空也。)手陽明之本,在肘骨中,上至別陽,標在顏下,合鉗上也。(肘骨中,當是曲池穴也。別陽義未詳。手陽明上挾鼻孔,故標在顏下。
白話文:
**手少陽經的起源:**在小指和無名指之間,向上兩寸,也標記在耳後上角、外眼角下方。(小指和無名指之間向上兩寸,應該是液門穴;耳後上角,應該是角孫穴;外眼角下方,應該是絲竹空穴。)
手陽明經的起源: 在肘骨中間,向上到別陽穴,標記在面部下方,與鉗上穴相連。(肘骨中間,應該是曲池穴;別陽穴的意思不詳。手陽明經上挾著鼻孔,所以標記在面部下方。)
顏,額庭也。鉗上,即根結篇鉗耳之義,謂脈由足陽明大迎之次,挾耳之兩旁也。)手太陰之本,在寸口之中,標在腋內動也。(寸口之中,太淵穴也。腋內動脈,天府穴也。)手少陰之本,在銳骨之端,標在背腧也。(銳骨之端,神門穴也。背腧,心腧也。)手心主之本,在掌後兩筋之間二寸中,標在腋下下三寸也。
白話文:
顏,指的是額頭的部位。(鉗上,表示脈絡由足陽明經的大迎穴處,夾著耳的兩旁。)手太陰經的原點,在寸口的中間,它的標誌在腋窩內部的動脈。(寸口中的穴位是太淵穴。腋窩內部的動脈是天府穴。)手少陰經的原點,在手腕骨的末端,它的標誌在背部的腧穴。(手腕骨末端的穴位是神門穴。背部的腧穴是心腧穴。)手心主經的原點,在手掌後側兩條筋的中間,距離兩寸,它的標誌在腋窩下三寸的位置。
(掌後兩筋間二寸中,內關也。腋下三寸,天池也。)凡候此者,下虛則厥,下盛則熱,上虛則眩,上盛則熱痛。(此諸經之標本,上下各有所候。在下為本,本虛則厥,元陽下衰也。下盛則熱,邪熱在下也。在上為標,上虛則眩,清陽不升也。上盛則熱痛,邪火上熾也。)故石者絕而止之,虛者引而起之。
白話文:
(在手掌後方,兩條肌肉之間兩寸的位置,便是內關穴。在腋下三寸處,便是天池穴。)
凡是診斷這些穴位的,如果下部虛弱,就會出現手腳發涼的症狀;如果下部實熱,就會出現發熱的症狀;如果上部虛弱,就會出現頭暈的症狀;如果上部實熱,就會出現頭部疼痛發熱的症狀。
(這些穴位是各經絡的標本,上下各有其對應的症狀。在下為本,本虛則厥,是元陽下衰的表現。下盛則熱,是邪熱在下部的表現。在上為標,上虛則眩,是清陽不升的表現。上盛則熱痛,是邪火上熾的表現。)
所以,對於實熱的穴位,要停止按壓;對於虛弱的穴位,要按揉刺激它。
(石,實也。絕而止之,謂實者可瀉,當決絕其根而止其病也。引而起之,謂虛者宜補,當導助其氣而振其衰也。)請言氣街:胸氣有街,腹氣有街,頭氣有街,脛氣有街。(此四街者,乃胸腹頭脛之氣,所聚所行之道路,故謂之氣街。上文言各經有標本,此下言諸部有氣聚之所也。
白話文:
(石頭,代表實證。徹底切斷它,表示實證可以瀉,應該斬斷其根源,制止疾病。引發它,表示虛證應該補,應該導引幫助它的氣,振作它的虛弱。)
氣街說明:
胸部有氣街,腹部有氣街,頭上有氣街,小腿有氣街。(這四個氣街,是指胸部、腹部、頭部、小腿的氣,聚集和運行的道路,所以稱為氣街。上面說到各經有主證和標證,這裡說到每個部位有氣聚集的地方。)
)故氣在頭者,止之於腦。(諸髓者皆屬於腦,乃至高之氣所聚,此頭之氣街也。)氣在胸者,止之膺與背腧。(胸之兩旁為膺,氣在胸之前者止之膺,謂陽明少陰經分也。胸之後者在背腧,謂自十一椎膈膜之上,足太陽經諸臟之腧,皆為胸之氣街也。)氣在腹者,止之背腧與衝脈於臍左右之動脈者。
白話文:
因此,氣在頭頂的人,該止住它在腦部的運行。(所有的髓都屬於腦部,甚至很高層的氣也會聚集在那裡,這是頭部氣的匯聚處。)氣在胸腔的人,該止住它在胸前和後背的運行。(胸腔兩側稱為「膺」,氣在胸前的部分止於「膺」,指的是陽明少陰經分部的地方。氣在胸部的後方止於「背腧」,指的是第十一根椎骨膈膜以上的部位,足太陽經諸臟的腧穴,都是胸部氣的匯聚處。)氣在腹腔的人,該止住它在後背和衝脈於臍部左右的動脈的運行。
(腹之背腧,謂自十一椎膈膜以下,太陽經諸臟之腧皆是也。其行於前者,則衝脈並少陰之經行於腹與臍之左右動脈,即肓腧、天樞等穴,皆為腹之氣街也。)氣在脛者,止之於氣街與承山踝上以下。(此雲氣街,謂足陽明經穴,即氣衝也。承山,足太陽經穴,以及踝之上下,亦皆足之氣街也。
白話文:
(腹部後面的背俞,是指第十一椎骨和膈膜以下的部位,太陽經這個經絡所經過的各臟腑的背俞穴都位於這裡。太陽經在腹部的前面運行的部分,則是衝脈和少陰經的脈絡運行於腹部和肚臍左右的動脈處,也就是肓俞、天樞等穴位,這些穴位都是腹部的氣血通道。)氣在小腿上,可以用氣街穴和承山穴以及腳踝以上以下的部位止住。(這裡說的氣街,指的是足陽明經上的穴位,也就是氣衝穴。承山,是足太陽經上的穴位,以及腳踝的上下部位,這些都是足部的氣血通道。)
)取此者用毫針,必先按而在久,應於手,乃刺而予之。(毫針,即第七針也。凡取此四街者,先按所針之處久之,俟其氣應於手,乃納針而刺之。)所治者,頭痛眩僕,腹痛中滿暴脹。及有新積痛可移者,易已也;積不痛,難已也。(凡此者,皆四街所治之病。又若以新感之積,知痛而可移者,乃血氣所及,無固結之形也,故治之易已。
若其不痛,及堅硬如石不動者,其積結已深,此非毫針能治矣。)
白話文:
(取此者使用毫針,必須先按壓很長時間,直到氣感應於手上,才刺入。毫針,就是第七支針。凡是取這四個部位的,都應該先按壓針刺部位很長時間,等到氣感應於手上,再插入針刺。)治療的疾病有:頭痛眩暈,腹痛腹脹,以及可以移動的 تازه درد. اگر تازه درد باشد، درمان آسان است؛ اما اگر درد مزمن باشد، درمان دشوار است。(凡此者,皆四街所治之病。又若以新感之積,知痛而可移者,乃血氣所及,無固結之形也,故治之易已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