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類經》~ 二十四卷 (7)

回本書目錄

二十四卷 (7)

1. 九、上下升降氣有初中神機氣立生死為用

(《素問·六微旨大論》)

帝曰:願聞其用也。(此連前章,而詳求其上下升降之用也。)岐伯曰:言天者求之本,言地者求之位,言人者求之氣交。(本者,天之六氣,風寒暑濕火燥是也。位者,地之六步,木火土金水火是也。言天者求之本,謂求六氣之盛衰,而上可知也。言地者求之位,謂求六步之終始,而下可知也。

人在天地之中,故求之於氣交,則安危亦可知矣。)帝曰:何謂氣交?岐伯曰:上下之位,氣交之中,人之居也。(上者謂天,天氣下降。下者謂地,地氣上升。一升一降,則氣交於中也,而人居之,而生化變易,則無非氣交之使然。)故曰:天樞之上,天氣主之;天樞之下,地氣主之;氣交之分,人氣從之,萬物由之。

此之謂也。(樞,樞機也。居陰陽升降之中,是為天樞,故天樞之義,當以中字為解。中之上,天氣主之。中之下,地氣主之。氣交之分,即中之位也。而形氣之相感,上下之相臨,皆中宮應之而為之市。故人氣從之,萬物由之,變化於茲乎見矣。愚按:王太僕曰:天樞,當齊之兩旁也,所謂身半矣。

伸臂指天,則天樞正當身之半。三分折之,則上分應天,下分應地,中分應氣交。此單以人身之天樞穴為言,蓋因《至真要大論》曰:身半以上,天之分也,天氣主之。身半以下,地之分也,地氣主之。半,所謂天樞也。故王氏之注如此。然在彼篇,本以人身為言;而此節云人氣從之、萬物由之二句,又豈止以人身為言哉?是其言雖同,而所指有不同也。夫所謂樞者,開闔之機也。

開則從陽而主上,闔則從陰而主下,樞則司升降而主乎中者也。故其在人,則天樞穴居身之中,是固然矣。其在於天地,則卯酉居上下之中,為陰陽之開闔,為辰宿之出入,非所謂天樞乎?蓋子午為左右之軸,卯酉為上下之樞,無所疑也。第以卯酉一線之平,而謂為氣交,殊不足以盡之。

夫樞者,言分界也。交者,言參合也。此則有取於王氏三折之說,然必以卦象求之,庶得其義。凡卦有六爻,⿰虫⿳吅一⿱口𧘇上卦象天,下卦象地,中象天樞之界。此以兩分言之,則中惟一線之謂也。若以三分言之,則二三四爻成一卦,此自內卦而一爻升,地交於天也;五四三爻成一卦,此自外卦而一爻降,天交於地也。然則上二爻主乎天,下二爻主乎地,皆不易者也。

惟中二爻,則可以天,亦可以地,斯真氣交之象。易系曰:六爻之動,三極之道也。其斯之謂。由此觀之,則司天在泉之義亦然。如《至真要大論》曰:初氣終三氣,天氣主之;四氣盡終氣,地氣主之。此即上下卦之義,然則三氣四氣,則一歲之氣交也。故自四月中以至八月中,總計四個月、一百二十日之間,而歲之旱潦豐儉,物之生長成收,皆系乎此,故曰氣交之分,人氣從之,萬物由之也。如後篇六元正紀大論,諸云持於氣交者,其義即此。

白話文:

九、上下升降氣有初中神機氣立生死為用

黃帝問:「我想瞭解氣的運作。」(此段承接前章,深入探討上下升降的作用。)岐伯回答:「談論天,需探究其根本;談論地,需探究其方位;談論人,則需探究氣的交合。」(「根本」指天的六氣,即風、寒、暑、濕、火、燥;「方位」指地的六步,即木、火、土、金、水、火。談論天需探究六氣的盛衰,才能知曉上天的變化;談論地需探究六步的循環,才能知曉大地的運轉。

人處於天地之間,因此探究氣的交互作用,便能知曉生命的安危。)黃帝問:「什麼是氣的交合?」岐伯回答:「上下之間的位置,正是氣交合之處,也是人居住的地方。」(「上」指天,天氣下降;「下」指地,地氣上升。一升一降,氣便在中央交合,人居住於此,生命的變化皆由氣交合所驅動。)

因此說:「天樞之上,由天氣主導;天樞之下,由地氣主導;氣交合之處,人氣順應,萬物依此而生。」就是這個道理。(「樞」是樞紐,位於陰陽升降的中間,稱為「天樞」。天樞的意義應以「中」來解釋。中之上,天氣主導;中之下,地氣主導。氣交合之處即中央之位,形與氣的感應、上下的互動,皆在此交會。因此人氣順應,萬物依此而生,變化由此顯現。)

按:王太僕(王冰)認為「天樞」位於肚臍兩旁,即身體的中間。伸臂指天時,天樞正對身體中線。若將身體分為三部分,上部對應天,下部對應地,中部對應氣交合。此說專指人體的天樞穴,因《至真要大論》提到:「身體上半屬天,由天氣主導;身體下半屬地,由地氣主導。中間即天樞。」故王氏如此註解。

然而,此段提到「人氣順應,萬物依此而生」,顯然不僅指人體。雖然文字相同,但所指不同。「樞」是開闔的關鍵,開則向上屬陽,闔則向下屬陰,樞則主導升降而居中。對人而言,天樞穴位於身體中央;對天地而言,卯酉(東西方位)位於上下之中,是陰陽開闔、星辰出入的樞紐,不正是「天樞」嗎?

子午(南北)為左右軸線,卯酉為上下樞紐,此無疑義。但若僅以卯酉一線為氣交合,尚不足以完全解釋。所謂「樞」,指分界;「交」,指融合。此處可參考王氏的三分說,但需以卦象理解。卦有六爻,上卦象天,下卦象地,中間象徵天樞的分界。若分為兩部分,中間僅一線;若分為三部分,二、三、四爻構成內卦,象地氣上升交於天;五、四、三爻構成外卦,象天氣下降交於地。

上兩爻屬天,下兩爻屬地,固定不變;唯中間兩爻可屬天亦可屬地,正是氣交合的象徵。《易經》說:「六爻的變動,體現天、地、人三極之道。」即指此意。由此觀之,司天(主導天氣)與在泉(主導地氣)的道理相同。如《至真要大論》所言:「初氣至三氣由天氣主導,四氣至終氣由地氣主導。」此即上下卦的意義,而三氣與四氣正是一年的氣交合。

因此,從四月中到八月中,共四個月、一百二十天之間,一年的旱澇豐歉、萬物的生長收成,皆取決於此。所以說:「氣交合之處,人氣順應,萬物依此而生。」如後文《六元正紀大論》多次提到「持於氣交」,意義即在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