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類經》~ 二十四卷 (2)

回本書目錄

二十四卷 (2)

1. 七、天符歲會

蓋五行各一,而其勝復逆順之相加,各有所辨,惟此二火者,雖曰同氣,然亦有君相上下之分,故特舉而辨之。有天符歲會圖說,在《圖翼》二卷。)

帝曰:五運行同天化者,命曰天符,余知之矣。願聞同地化者,何謂也?(《素問·六元正紀大論》)五運行同天化,如上文以中運而同司天之化,故曰天符。此問同地化者,言中運之同在泉也。)岐伯曰:太過而同天化者三,不及而同天化者亦三,太過而同地化者三,不及而同地化者亦三,此凡二十四歲也。(同司天之化者,其太過不及各有三;同在泉之化者,其太過不及亦各有三也。

太過謂陽年,甲丙戊庚壬也。不及謂陰年,乙丁己辛癸也。二十四歲,義如下文。)帝曰:願聞其所謂也。岐伯曰:甲辰、甲戌太宮下加太陰,壬寅、壬申太角下加厥陰,庚子、庚午太商下加陽明,如是者三。(下加者,以上加下也,謂以中運而加於在泉也。太宮加太陰,皆土也。

太角加厥陰,皆木也。太商加陽明,皆金也。此上文所謂太過而同地化者三。三者,太陰、厥陰、陽明也。共六年,是為同天符。)癸巳、癸亥少徵下加少陽,辛丑、辛未少羽下加太陽,癸卯、癸酉少徵下加少陰,如是者三。(少徵加少陽,皆火也。少羽加太陽,皆水也。少徵加少陰,皆火也。

此上文所謂不及而同地化者亦三。三者,少陽、太陽、少陰也。共六年,是為同歲會。)

戊子、戊午太徵上臨少陰,戊寅、戊申太徵上臨少陽,丙辰、丙戌太羽上臨太陽,如是者三。(上臨者,以下臨上也,謂以中運而臨於司天也。太徵臨少陰、少陽,皆火也。太羽臨太陽,皆水也。此上文所謂太過而同天化者三。三者,少陰、少陽、太陽也。)丁巳、丁亥少角上臨厥陰,乙卯、乙酉少商上臨陽明,己丑、己未少宮上臨太陰,如是者三。(少角上臨厥陰,皆木也。

少商上臨陽明,皆金也。少宮上臨太陰,皆土也。此上文所謂不及而同天化者亦三。三者,厥陰、陽明、太陰也。此上二節,太過六年,不及六年,共十二年,皆重言天符也。而其中戊午、乙酉、己丑、己未,又為太乙天符。但戊午有餘,而乙酉、己丑、己未為不及也。)除此二十四歲,則不加不臨也。

(謂六十年中,除此二十四歲之外,則無同氣之加臨矣。二十四歲詳義,亦見《圖翼》二卷天符歲會圖說。)帝曰:加者何謂?岐伯曰:太過而加同天符,不及而加同歲會也。(此復明上文下加之義也。太過六年下加在泉者,謂之同天符。不及六年下加在泉者,謂之同歲會。

)帝曰:臨者何謂?岐伯曰:太過不及,皆曰天符,而變行有多少,病形有微甚,生死有早晏耳。(此復明上文上臨之義也。無論太過不及,上臨司天者,皆謂之天符,共十二年。其變行有多少,因其氣之盛衰也,故病形死生,亦各有所不同耳。

白話文:

七、天符歲會

五行各有其特性,彼此間的相勝、相復、逆順關係需仔細分辨。其中君火與相火雖同屬火行,卻有上下主次之分,因此特別提出說明。相關圖解可參閱《圖翼》第二卷「天符歲會圖說」。

黃帝請岐伯進一步解釋。岐伯說明:

  1. 陽年與在泉相符之例
  • 甲辰、甲戌年,太宮(土運太過)加於太陰(在泉濕土)。
  • 壬寅、壬申年,太角(木運太過)加於厥陰(在泉風木)。
  • 庚子、庚午年,太商(金運太過)加於陽明(在泉燥金)。
    此三類屬「同天符」,共六年。
  1. 陰年與在泉相符之例
  • 癸巳、癸亥年,少徵(火運不及)加於少陽(在泉相火)。
  • 辛醜、辛未年,少羽(水運不及)加於太陽(在泉寒水)。
  • 癸卯、癸酉年,少徵(火運不及)加於少陰(在泉君火)。
    此三類屬「同歲會」,共六年。
  1. 陽年與司天相符之例(上臨):
  • 戊子、戊午年,太徵(火運太過)對應少陰(司天君火)。
  • 戊寅、戊申年,太徵(火運太過)對應少陽(司天相火)。
  • 丙辰、丙戌年,太羽(水運太過)對應太陽(司天寒水)。
    此三類屬「太過同天符」,共六年。
  1. 陰年與司天相符之例
  • 丁巳、丁亥年,少角(木運不及)對應厥陰(司天風木)。
  • 乙卯、乙酉年,少商(金運不及)對應陽明(司天燥金)。
  • 己醜、己未年,少宮(土運不及)對應太陰(司天濕土)。
    此三類屬「不及同天符」,共六年。其中戊午、乙酉、己醜、己未年又為「太乙天符」特殊組合。

總結:六十年中,僅此二十四歲存在「加臨」關係(即中運與司天或在泉氣化相符)。其餘年份則無此關聯。

黃帝問:「『加』是何意?」岐伯答:「陽年(太過)中運與在泉相合稱『同天符』,陰年(不及)中運與在泉相合稱『同歲會』。」

黃帝再問:「『臨』又指什麼?」岐伯解釋:「不論陽年陰年,中運與司天相合皆屬『天符』,共十二年。但因氣化盛衰差異,其影響力、疾病輕重及生死緩急各有不同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