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類經》~ 四卷 (2)

回本書目錄

四卷 (2)

1. 十九、血氣陰陽清濁

(此又以針下之氣,言清濁陰陽也。清者氣滑,針利於速;濁者氣澀,針利於遲。陰者在裡,故宜深而留之;陽者在表,故宜淺而疾之。其或清中有濁,濁中有清,乃為清濁相干,當察其孰微孰甚,而酌其數以調之也。)

白話文:

這段文字是在說明針灸時,根據氣血的清濁陰陽特性來調整針刺手法:

這裡是根據針下的氣感來分辨清濁陰陽。氣質清滑的,適合快速進針;氣質濁澀的,適合緩慢行針。陰證病在內裡,應當深刺並留針;陽證病在體表,適合淺刺並迅速出針。若是遇到清中帶濁、濁中帶清的混合情況,就是清濁相互影響的狀況,此時應當仔細辨別哪一方較輕微、哪一方較嚴重,再斟酌適當的針刺手法來調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