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類經》~ 二十三卷 (14)

回本書目錄

二十三卷 (14)

1. 三、天元紀

簡,要也。匱,乏也。)鬼臾區曰:昭乎哉問!明乎哉道!如鼓之應桴,響之應聲也。(桴,鼓椎也。發者為聲,應者為響。桴音孚。)臣聞之,甲己之歲,土運統之;乙庚之歲,金運統之;丙辛之歲,水運統之;丁壬之歲,木運統之;戊癸之歲,火運統之。(此即五行之應天干也,是為五運。

詳義見下章及圖翼五運圖解。)帝曰:其於三陰三陽,合之奈何?鬼臾區曰:子午之歲,上見少陰;丑未之歲,上見太陰;寅申之歲,上見少陽;卯酉之歲,上見陽明;辰戌之歲,上見太陽;巳亥之歲,上見厥陰。(此即三陰三陽之應地支也,是為六氣。上者言司天,如子午之歲,上見少陰司天是也。

十二年皆然。)少陰所謂標也,厥陰所謂終也。(標,首也。終,盡也。六十年陰陽之序,始於子午,故少陰謂標。盡於巳亥,故厥陰謂終。)厥陰之上,風氣主之;少陰之上,熱氣主之;太陰之上,濕氣主之;少陽之上,相火主之;陽明之上,燥氣主之;太陽之上,寒氣主之。所謂本也,是謂六元。

(三陰三陽者,由六氣之化為之主,而風化厥陰,熱化少陰,濕化太陰,火化少陽,燥化陽明,寒化太陽,故六氣謂本,三陰三陽謂標也。然此六者,皆天元一氣之所化,一分為六,故曰六元。本篇曰天元紀者,義本諸此。)帝曰:光乎哉道!明乎哉論!請著之玉版,藏之金匱,署曰天元紀。

(著之玉版,垂永久也。藏之金匱,示珍重也。署,表識也。)

白話文:

三、天元紀

簡要來說,「匱」就是缺乏的意思。鬼臾區說:「這問題問得真清楚!道理講得真明白!就像鼓槌敲鼓立刻有聲回響,聲音發出必有回應。」(「桴」是鼓槌,主導的稱「聲」,回應的稱「響」。桴,音同「孚」。)我聽說:

  • 逢甲、己年,由「土運」主導;
  • 逢乙、庚年,由「金運」主導;
  • 逢丙、辛年,由「水運」主導;
  • 逢丁、壬年,由「木運」主導;
  • 逢戊、癸年,由「火運」主導。

(這是五行對應天干的規則,稱為「五運」。具體解釋見下章及圖示「五運圖解」。)

黃帝問:「這與三陰三陽如何對應?」鬼臾區回答:

  • 子、午年,「少陰」司天;
  • 醜、未年,「太陰」司天;
  • 寅、申年,「少陽」司天;
  • 卯、酉年,「陽明」司天;
  • 辰、戌年,「太陽」司天;
  • 巳、亥年,「厥陰」司天。

(這是三陰三陽對應地支的規則,稱為「六氣」。所謂「上見」即「司天」,例如子午年少陰司天,其餘十二年同理。)

「少陰」是六氣的起始,「厥陰」是六氣的終結。(「標」指開端,「終」指結束。六十年陰陽循環,始於子午故少陰為標,終於巳亥故厥陰為終。)各氣的本質為:

  • 厥陰以「風氣」為主;
  • 少陰以「熱氣」為主;
  • 太陰以「濕氣」為主;
  • 少陽以「相火」為主;
  • 陽明以「燥氣」為主;
  • 太陽以「寒氣」為主。

這六種氣候本質稱為「六元」。(三陰三陽由六氣轉化而來:風化為厥陰,熱化為少陰,濕化為太陰,火化為少陽,燥化為陽明,寒化為太陽。因此六氣是根本,三陰三陽是表象。而這六者皆源自宇宙一元之氣,分化為六,故稱「六元」。本篇命名「天元紀」,道理在此。)

黃帝讚歎:「這理論多麼清楚!論述多麼透徹!應刻在玉版上,藏入金櫃中,題名為《天元紀》。」(刻玉版以流傳後世,藏金櫃以示珍重。「署」即標記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