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類經》~ 二十三卷 (8)
二十三卷 (8)
1. 二、氣淫氣迫求其治也
正此之謂。)帝曰:有不襲乎?(言五行之氣,亦有行無常候,不相承襲者否?)岐伯曰:蒼天之氣,不得無常也。氣之不襲,是謂非常,非常則變矣。(蒼天者,天象之總稱也。不得無常,言天地之正化也。氣之不襲,是謂非常,言天地之邪化也。邪則為變,變則為病矣。
)帝曰:非常而變奈何?岐伯曰:變至則病,所勝則微,所不勝則甚,因而重感於邪則死矣。(所勝則微,如木受土邪、土受水邪之類,我克者為微邪也。所不勝則甚,如土受木邪、火受水邪之類,克我者為賊邪也。賊邪既甚而復重感之,則不免於死矣。時氣臟氣皆然。)故非其時則微,當其時則甚也。
(邪不得令,非其時也,故為病微。邪氣得令,當其時也,故為病甚。所勝所不勝皆同。)
白話文:
二、氣的過度與侵逼,要如何治療
(前面說的這些就是這個意思。)
黃帝問:有沒有不按照規律運行的情況呢?(意思是說五行之氣,也有運行沒有固定時序,不互相承接傳遞的情況嗎?)
岐伯回答:自然的運轉,是不可能沒有常規的。氣的運行不按照規律,就稱為不正常,不正常就會發生變化。(這裡的「自然」,指的是天象的總稱。不可能沒有常規,是指天地正常的運作變化。氣的運行不按照規律,稱為不正常,是指天地不正常的變化。不正常就會導致變化,變化就會引發疾病。)
黃帝問:不正常的變化會怎麼樣呢?
岐伯說:一旦發生變化就會生病,被它所克的,病情就會比較輕微;克制它的,病情就會比較嚴重。如果又因此再次受到邪氣的侵襲,就會導致死亡。(所謂的「被它所克的」,就像木受到土邪的侵襲,土受到水邪的侵襲這類,我所能克制的就是輕微的邪氣。「克制它的」,就像土受到木邪的侵襲,火受到水邪的侵襲這類,能克制我的就是嚴重的邪氣。嚴重的邪氣如果再次加重,就難免會死亡了。時令之氣和臟腑之氣都是如此。)所以,如果不是在它得令的時節,病情就比較輕微;如果是在它得令的時節,病情就會比較嚴重。(邪氣沒有得到時令的幫助,就不是在它得令的時節,所以病情比較輕微。邪氣得到時令的幫助,正是在它得令的時節,所以病情就比較嚴重。被克與克制它的情況都是相同的。)
2. 三、天元紀
(《素問·天元紀大論》全)
黃帝問曰:天有五行,御五位,以生寒暑燥濕風,人有五臟,化五氣,以生喜怒思憂恐。(御,臨御也。位,方位也。化,生化也。天有五行以臨五位,故東方生風,木也;南方生暑,火也;中央生濕,土也;西方生燥,金也;北方生寒,水也。人有五臟以化五氣,故心化火,其誌喜;肝化木,其志怒;脾化土,其志思;肺化金,其志憂;腎化水,其志恐,而天人相應也。《陰陽應象大論》思作悲,見陰陽類一,又詳見疾病類二十六。
)論言五運相襲而皆治之,終期之日,周而復始,余已知之矣,願聞其與三陰三陽之候奈何合之?(論,即前六節藏象論也。終期之日,周而復始,謂期年一周而復始也。三陰三陽,六氣也。言氣有五運,復有六氣,五六不侔,其將何以合之?)鬼臾區稽首再拜對曰:昭乎哉問也。
夫五運陰陽者,天地之道也,萬物之綱紀,變化之父母,生殺之本始,神明之府也,可不通乎?!(此數句與《陰陽應象大論》同,但此多五運二字,詳註見陰陽類一。)故物生謂之化,(萬物之生,皆陰陽之氣化也。)物極謂之變,(盛極必衰,衰極復盛,故物極者必變。
《六微旨大論》曰:物之生從乎化,物之極由乎變,變化之相薄,成敗之所由也。《五常政大論》曰:氣始而生化,氣散而有形,氣布而蕃育,氣終而象變。)陰陽不測謂之神,(莫之為而為者謂之不測,故曰神。此以天道言也。)神用無方謂之聖。(神之為用,變化不測,故曰無方。
無方者,大而化之之稱。《南華天運篇》曰:無方之傳,應物而不窮者也。故謂之聖。此以人道言也。)夫變化之為用也,(用,功用也。天地陰陽之道,有體有用。陰陽者,變化之體;變化者,陰陽之用。此下乃承上文而發明神用之道也。)在天為玄,(玄,深遠也。天道無窮,故在天為玄。
)在人為道,(道,眾妙之稱。惟人能用之,故在人為道。)在地為化,(化,化生也。物之生息出乎地,故在地為化。)化生五味,(由化以生物,有物則有味,故化生五味,出乎地也。)道生智,(有道則有為,有為則有智,故道生智,存乎人也。)玄生神。(玄遠則不測,不測則神存,故玄生神,本乎天也。
)神在天為風,在地為木;(此以下皆言神化之為用也。神以氣言,故在天之無形者為風,則在地之成形者為木,風與木同氣,東方之化也。余仿此。)在天為熱,在地為火;(熱與火同氣,南方之化也。)在天為濕,在地為土;(濕與土同氣,中央之化也。)在天為燥,在地為金;(燥與金同氣,西方之化也。
)在天為寒,在地為水。(寒與水同氣,北方之化也。自在天為玄至此,與《五運行大論》同,見藏象類六。)故在天為氣,在地成形,(氣即上文之風熱濕燥寒,形即上文之木火土金水,此舉五行之大者言,以見萬物之生,亦莫不質具於地而氣行乎天也。)形氣相感而化生萬物矣。
白話文:
三、天元紀
黃帝詢問道:天有五行,主宰著五個方位,從而產生寒、暑、燥、濕、風;人有五臟,化生五種氣,從而產生喜、怒、思、憂、恐。(「御」是指主宰,「位」是指方位,「化」是指化生。天有五行主宰五個方位,所以東方產生風,屬木;南方產生暑,屬火;中央產生濕,屬土;西方產生燥,屬金;北方產生寒,屬水。人有五臟化生五種氣,所以心化生火,其志向為喜;肝化生木,其志向為怒;脾化生土,其志向為思;肺化生金,其志向為憂;腎化生水,其志向為恐,這就是天人相應。)書中論述五運相生相剋,最終循環往復,我已經明白了,想請教這與三陰三陽的氣候變化如何相合?(「論」指的是前面六節關於藏象的論述。「終期之日,周而復始」,是指一年為一個週期循環往復。「三陰三陽」指的是六氣。意思是說,氣有五運的變化,又有六氣的變化,五和六不一樣,這該如何統一呢?)
鬼臾區稽首再拜後回答道:您的問題問得好。
五運陰陽是天地之道,是萬物運行的規律,是變化的根本,是生殺的本源,是神明的所在,怎能不通曉呢?!(這幾句話與《陰陽應象大論》相同,但這裡多了「五運」二字。)所以,萬物產生叫做化,(萬物的產生,都是陰陽之氣化生的結果。)萬物發展到極點叫做變,(盛極必衰,衰極復盛,所以萬物發展到極點就必然變化。《六微旨大論》說:萬物的產生來自於化,萬物的極致源於變,化與變的相互作用,是成敗的根本。《五常政大論》說:氣的開始而有化生,氣的散佈而有形體,氣的佈散而有繁衍,氣的終結而有景象變化。)陰陽變化莫測叫做神,(沒有人為而能自行運作的叫做莫測,所以叫做神。這是從天道來說的。)神妙莫測的作用叫做聖。(神的運用,變化莫測,所以叫做無方。無方,是廣大而化育萬物的稱謂。《南華經天運篇》說:無方之運轉,應對萬物而不窮竭。所以稱為聖。這是從人道來說的。)天地陰陽的運用,(運用,指作用。天地陰陽之道,有本體也有作用。陰陽是變化的本體;變化是陰陽的作用。以下承接上文闡述神妙作用之道。)在天是深奧玄妙的,(玄妙,指深遠莫測。天道無窮,所以在天是深奧玄妙的。)在人是眾妙之門,(道,指眾妙之門。只有人才能運用它,所以在人是眾妙之門。)在地是化生萬物,(化生,指化育萬物。萬物的生息都來自於地,所以在地是化生萬物。)化生五味,(由化生萬物,有了萬物就有味道,所以化生五味,來自於地。)道產生智慧,(有了道就會有所作為,有所作為就會有智慧,所以道產生智慧,存在於人。)玄妙產生神。(玄妙深遠則變化莫測,變化莫測則神明存在,所以玄妙產生神,源於天。)神在天是風,在地是木;(以下都是闡述神妙作用的運用。神以氣來說,所以在天無形的叫做風,在地有形的叫做木,風與木同氣,是東方的化生。以下以此類推。)在天是熱,在地是火;在天是濕,在地是土;在天是燥,在地是金;在天是寒,在地是水。(在天是深奧玄妙到此,與《五運行大論》相同。)所以,在天是氣,在地成形,(氣就是上文的風熱濕燥寒,形就是上文的木火土金水,這是舉出五行的大者來說明,以顯示萬物的產生,也都物質具備於地而氣運行於天。)形氣相互感應而化生萬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