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類經》~ 二十二卷 (8)
二十二卷 (8)
1. 四十九、刺腰痛
此太陰腰痛者,當取第四空,即下醪也。以月死生為痏數,如《繆刺篇》曰:月生一日一痏,二日二痏,漸多之,十五日十五痏,十六日十四痏,漸少之也。按繆刺論曰:邪客於足太陰之絡,令人腰痛引少腹控䏚,不可以仰息。即此節之義,詳本類前三十。䏚音秒。髁,苦瓦切。
胂音申。)左取右,右取左。(因脈之左右交結,故宜繆刺如此也。)
腰痛不可以轉搖,急引陰卵,刺八髎與痛上,八髎在腰尻分間。(《素問·骨空論》。八髎者,上髎、次髎、中髎、下髎,左右共八髎,俱足太陽經穴,在腰之下,尻之上,筋肉分間陷下處。髎音遼。)
腰痛,痛上寒,取足太陽、陽明;痛上熱,取足厥陰;不可以俯仰,取足少陽。(《靈樞·雜病篇》。重出見上文。)
白話文:
四十九、刺腰痛
治療時,左側疼痛針刺右側,右側疼痛針刺左側。(因為經脈左右交錯連結,所以適合用這種交叉刺法。)
如果腰痛到無法轉身,且牽引到陰囊,應針刺八髎穴和疼痛部位。八髎穴位於腰與臀部之間的肌肉分界處。(《素問·骨空論》記載,八髎包括上髎、次髎、中髎、下髎,左右共八穴,均屬足太陽膀胱經,位於腰下方、臀部上方的筋肉凹陷處。髎音「遼」。)
腰痛若伴有疼痛部位發冷,應取足太陽膀胱經和足陽明胃經的穴位;若疼痛部位發熱,則取足厥陰肝經的穴位;若無法彎腰或仰身,則取足少陽膽經的穴位。(《靈樞·雜病篇》,內容與上文重複。)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