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類經》~ 二十二卷 (5)

回本書目錄

二十二卷 (5)

1. 四十八、上膈下膈蟲癰之刺

乃用八味參杞之屬,大補陰中之陽,隨手而應。自後隨觸隨發,用輒隨效,乃囑其加意慎重,調至年餘始愈。可見下膈一證,有食入周日復出而不止晬時者,有不因蟲癰而下焦不通者矣。此篇特言蟲癰者,蓋亦下膈之一證耳,學者當因是而推廣之。)

白話文:

使用人參、枸杞等八味藥材,大量補充陰分中的陽氣,隨即見到效果。之後每當症狀發作時,使用同樣的藥方都能立刻見效,於是叮囑他要特別謹慎注意,調養了一年多才完全康復。由此可看出「下膈」這種病證,有的情況是食物吃進去一整天後又吐出來,而且不超過一天就會發作;也有不是因為寄生蟲或膿瘍造成,而是下焦氣機不通所引起的。這篇文章特別提到由寄生蟲或膿瘍引起的情況,其實只是「下膈」的其中一種病症罷了,學習者應當由此進一步推展理解其他相關證型。

2. 四十九、刺腰痛

(《素問·刺腰痛論》全《骨空論》《靈樞·雜病篇》)

足太陽脈令人腰痛,引項脊尻背如重狀,(《素問·刺腰痛篇》全。足太陽之脈,下項循肩髆內,挾脊抵腰中,故令人腰痛引項脊尻背如重狀也。尻,開高切,臀也。)刺其郄中、太陽正經出血,春無見血。(郄中,委中也,一名血郄。太陽正經,崑崙也。太陽合腎水,水王於冬而衰於春,故刺太陽經者春無見血。郄,隙同。)

少陽令人腰痛,如以針刺其皮中,循循然不可以俯仰,不可以顧,(少陽之氣應風木,陽分受之,故如以針刺其皮中。循循然,遲滯貌,謂其舉動不便也。足少陽之脈起於目銳眥,上抵頭角,下耳後,循頸下胸中,循脅裡下行身足之側,故身不可以俯仰,頭不可以回顧。俯,俯同。

)刺少陽成骨之端出血,成骨在膝外廉之骨獨起者,夏無見血。(膝外側之高骨獨起者,乃胻骨之上端,所以成立其身,故曰成骨。其端則陽關穴也。少陽合肝木,木王於春而衰於夏,故刺少陽經者,夏無見血。)

陽明令人腰痛不可以顧,顧如有見者,善悲,(足陽明之筋,上循脅屬脊;足陽明之脈,循頤後下廉出大迎,其支別者下人迎,循喉嚨入缺盆,下循腹裡至氣街中而合,以下髀關,故令人腰痛不可以顧。顧如有見者,見鬼怪之謂也。善悲者,神不足則悲也。陽明氣衰而陰邪侮之,故證見如此。

)刺陽明於胻前三痏,上下和之出血,秋無見血。(胻前三痏,即三里也。上下和之,兼上下巨虛而言也。秋時胃土退氣,故刺陽明者秋無見血。胻音杭,又形敬切。痏音委。)

足少陰令人腰痛,痛引脊內廉,(足少陰之脈,貫脊內屬腎也。按:此前少足太陰腰痛一證,必古文之脫簡也。)刺少陰於內踝上二痏,春無見血,出血太多,不可復也。(內踝上二痏,足少陰之復溜也。春時木旺水衰,故刺足少陰者,春無見血。若出血太多,則腎氣不可復也。)

厥陰之脈令人腰痛,腰中如張弓弩弦,(王氏曰:足厥陰之支者,與太陰少陽之脈,同結於腰踝下中髎下髎之間,故令人腰痛。肝主筋,肝病則筋急,故令腰中如張弓弩弦。)刺厥陰之脈,在腨踵魚腹之外,循之累累然乃刺之,(腨,腿肚也。踵,足跟也。魚腹,腨之形如魚腹也。

腨踵之間,魚腹之外,循之累累然者,即足厥陰之絡,蠡溝穴也。腨音篆。)其病令人善言默默然,不慧,刺之三痏。(善言默默然者,善於言語默默也,即不能發聲之謂。肝病從風,人多昏冒,故不爽慧。三痏,三刺其處也。)

解脈令人腰痛,痛而引肩,目䀮䀮然,時遺溲,刺解脈,在膝筋肉分間郄外廉之橫脈出血,血變而止。(解脈,足太陽經之散行脈也。其脈循肩髆,故痛而引肩。其起在目內眥,故目䀮䀮然。其屬膀胱,故令遺溲。當刺解脈之在膝後者,即膕中橫文兩筋間,弩肉高起之處,則郄中之分,此足太陽之血郄也。若郄之外廉,有血絡橫見,盛滿而紫黑者,刺之當見黑血。

白話文:

四十九、刺腰痛

足太陽經引起的腰痛,會牽引頸項、脊背和臀部,感覺沈重。治療時應刺其郄中穴(委中穴)和太陽經的正經(崑崙穴)放血,但春季不宜放血。(郄中即委中穴,又稱血郄。太陽經的正經是崑崙穴。太陽經與腎水相合,腎水在冬季旺盛而春季衰弱,因此春季刺太陽經不宜放血。)

少陽經引起的腰痛,感覺像針刺皮膚,行動遲緩,無法俯仰或轉頭。(少陽經屬風木之氣,陽分受病,因此疼痛如針刺。足少陽經從眼睛外側上行至頭角,再下行至耳後,沿頸部至胸中,再沿脅部下行至身體側面,因此身體無法俯仰,頭部無法轉動。)治療時應刺少陽經的成骨端(陽關穴)放血,成骨是膝蓋外側突出的骨頭,夏季不宜放血。(少陽經與肝木相合,肝木在春季旺盛而夏季衰弱,因此夏季刺少陽經不宜放血。)

陽明經引起的腰痛,無法轉頭,轉頭時可能出現幻覺,情緒容易悲傷。(足陽明經的筋脈上行至脅部與脊柱相連,其脈絡從下巴後方下行至大迎穴,再分支至喉嚨,進入缺盆,下行至腹部,因此腰痛時無法轉頭。幻覺是因陽明經氣虛弱,陰邪侵擾所致。)治療時應刺陽明經的胻骨前側三次(足三里穴),並配合上下巨虛穴放血,秋季不宜放血。(秋季胃土之氣衰退,因此刺陽明經不宜放血。)

足少陰經引起的腰痛,疼痛會牽引脊柱內側。(足少陰經貫穿脊柱內側,與腎相連。)治療時應刺少陰經的內踝上兩次(復溜穴),春季不宜放血,若出血過多會損傷腎氣。(春季木旺水衰,因此刺少陰經不宜放血。)

厥陰經引起的腰痛,腰部感覺像拉緊的弓弦。(足厥陰經的支脈與太陰、少陽經相結於腰部,肝主筋,肝病則筋急,因此腰部緊繃。)治療時應刺厥陰經的腨踵與魚腹外側的絡脈(蠡溝穴),觸摸到結節處再下針。患者可能言語困難、精神恍惚,需針刺三次。(肝病易導致昏沈,因此精神不佳。)

解脈引起的腰痛,疼痛會牽引肩膀,視力模糊,偶爾遺尿。治療時應刺膝後筋肉間的橫脈放血,待血色由紫黑轉紅後停止。(解脈是足太陽經的散行脈,其脈絡經過肩部,因此痛引肩膀。與膀胱相關,故會遺尿。刺膝後膕中的橫脈,若見紫黑血絡,需放血至血色轉變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