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類經》~ 二十一卷 (1)
二十一卷 (1)
1. 二十一卷
2. 針刺類
3. 三十一、陰陽形氣外內易難
(《靈樞·壽夭剛柔篇》)
黃帝問於少師曰:「余聞人之生也,有剛有柔,有弱有強,有短有長,有陰有陽,願聞其方。少師答曰:陰中有陰,陽中有陽,審知陰陽,刺之有方,(剛柔強弱短長,無非陰陽之化,然曰陰曰陽,人皆知之,至若陰中復有陰,陽中復有陽,則人所不知也,故當詳審陰陽,則刺得其方矣。)得病所始,刺之有理,謹度病端,與時相應,內合於五臟六腑,外合於筋骨皮膚。
(得病所始者,謂知其或始於陰,或始於陽,故刺之有理也。謹度病端者,謂察其風因木化,熱因火化,濕因土化,燥因金化,寒因水化,故與時相應也。內而五臟六腑,外而筋骨皮膚,莫非此理,合而求之,得其病之原矣。)是故內有陰陽,外亦有陰陽。在內者五臟為陰,六腑為陽;在外者筋骨為陰,皮膚為陽。
(內為陰,外為陽,理之常也。然內有陰陽,外亦有陰陽。故在內者五臟為陰,臟屬裡也;六腑為陽,腑屬表也。在外者筋骨深而為陰,皮膚淺而為陽。所以陰陽之中,復有陰陽。即如五臟皆有血氣,六腑亦有血氣。血在六腑則陽中之陰,氣則陽中之陽也;氣在五臟則陰中之陽,血則陰中之陰也。
皮膚筋骨,無不皆然。故《天元紀大論》曰:天有陰陽,地亦有陰陽。其義即此。由此觀之,可見陰陽合一之道,則無往不在。)故曰病在陰之陰者,刺陰之滎輸;(陰之陰者,陰病在陰分也,當刺其滎輸。以諸經滎輸氣微,亦陰之類,如手太陰經魚際為滎、太淵為輸者是也。
)病在陽之陽者,刺陽之合;(陽之陽者,陽病在陽分也,當刺其合穴。蓋所入為合,猶在陽分,刺此以防深入,如手陽明經曲池之類是也。)病在陽之陰者,刺陰之經;(陽之陰者,陽病在陰也,當刺陰之經穴。蓋所行為經,其氣正盛,即陰中之陽,如手太陰經渠之類是也。
)病在陰之陽者,刺絡脈。(陰之陽者,陰病在陽也,當刺諸絡脈。蓋絡脈浮淺,皆在陽分,如手陽明經偏歷之類是也。)故曰病在陽者命曰風,病在陰者命曰痹病,陰陽俱病命曰風痹。(陽受風氣,故在陽者命曰風。邪入於陰則痹,故在陰者命曰痹。)病有形而不痛者,陽之類也;(病淺在外也。
)無形而痛者,陰之類也。(病深在內也。)無形而痛者,其陽完而陰傷之也,急治其陰,無攻其陽;有形而不痛者,其陰完而陽傷之也,急治其陽,無攻其陰。(完,固也。病在陰者勿攻其陽,病在陽者勿攻其陰,凡表裡虛實,其治皆然。)陰陽俱動,乍有形,乍無形,加以煩心,命曰陰勝其陽,此謂不表不里,其形不久。
(陰陽俱動,表裡皆病也。乍有形、乍無形,往來不常也。加以煩心,陰病甚於陽也。大凡治病必求於本,若求其在表而里亦病,求其在裡而表亦病,此以陰陽並傷,故曰不表不里,治之為難,形將不久矣。)
白話文:
三十一、陰陽形氣外內易難
黃帝問少師:「我聽說人的體質有剛強、柔弱、短壽、長壽、陰性、陽性之分,想請教其中的道理。」
少師回答:「陰中有陰,陽中有陽,必須仔細辨別陰陽,針刺才有依據。(剛柔、強弱、短長都是陰陽的變化,但陰中又有陰,陽中又有陽,這是一般人不知道的,所以要詳察陰陽,才能正確針刺。)瞭解疾病的起因,針刺才有道理;謹慎推測病源,與時令相應,內與五臟六腑相關,外與筋骨皮膚相合。
(『得病所始』指知道疾病是從陰或陽開始,因此針刺有依據。『謹度病端』指觀察風因木而生、熱因火而生、濕因土而生、燥因金而生、寒因水而生,所以與時令相應。內在的五臟六腑,外在的筋骨皮膚,都符合此理,綜合分析就能找到病因。)
因此,內有陰陽,外也有陰陽。在內,五臟屬陰,六腑屬陽;在外,筋骨屬陰,皮膚屬陽。
(內為陰,外為陽是常理,但內外各自又有陰陽。五臟屬陰,因藏於內;六腑屬陽,因通於表。外在筋骨深層屬陰,皮膚淺層屬陽。所以陰陽之中又有陰陽。例如五臟六腑皆有血氣,六腑的血是陽中之陰,氣是陽中之陽;五臟的氣是陰中之陽,血是陰中之陰。皮膚筋骨也是如此。正如《天元紀大論》所說:天有陰陽,地也有陰陽。由此可見,陰陽合一之道無處不在。)
所以說:
- 病在「陰之陰」者,針刺陰經的滎穴和輸穴;(陰病在陰分,如手太陰經的魚際為滎穴、太淵為輸穴。)
- 病在「陽之陽」者,針刺陽經的合穴;(陽病在陽分,如手陽明經的曲池。)
- 病在「陽之陰」者,針刺陰經的經穴;(陽病在陰分,如手太陰經的經渠。)
- 病在「陰之陽」者,針刺絡脈。(陰病在陽分,如手陽明經的偏歷。)
因此:
- 病在陽分稱為「風」,病在陰分稱為「痹」,陰陽俱病稱為「風痹」。
- 有形狀但不痛的病屬陽;(病淺在外。)
- 無形狀但痛的病屬陰。(病深在內。)
無形狀但痛的病,陽氣完好而陰氣受損,應急治陰,不攻陽;有形狀但不痛的病,陰氣完好而陽氣受損,應急治陽,不攻陰。(病在陰不攻陽,病在陽不攻陰,表裡虛實的治療皆如此。)
若陰陽皆受影響,症狀時有時無,加上心煩,稱為「陰勝其陽」,這是不表不裡的狀態,病情難以持久。(陰陽俱病,表裡皆傷,症狀不穩定,陰病重於陽。治病必求根本,若治表而裡亦病,治裡而表亦病,表示陰陽俱傷,難以治療,預後不佳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