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介賓

《類經》~ 二十卷 (19)

回本書目錄

二十卷 (19)

1. 二十七、五亂之刺

(凡行針補瀉,皆貴和緩,故當徐入徐出,在導氣復元而已。然補者導其正氣,瀉者導其邪氣,總在保其精氣耳,故曰補瀉無形,謂之同精。)是非有餘不足也,亂氣之相逆也。(言本篇之法,非為有餘不足而設,特以亂氣相逆,但宜導治之如是耳。此因帝問補瀉,故復及之以明其義也。

)黃帝曰:允乎哉道,明乎哉論,請著之玉版,命曰治亂也。

白話文:

針灸補瀉的重點在於和緩,所以下針、出針都要慢慢進行,目的是引導氣恢復平衡。補法是引導身體的正氣,瀉法是引導身體的邪氣,總之都是為了保護身體的精氣,所以說補瀉沒有固定的形式,都在於調整精氣的運行。(這裡說的不是身體的虛實問題,而是氣亂而不順的情況。也就是說,這一篇講的方法,並不是針對身體的虛或實來設計的,而是針對氣的逆亂,所以才要這樣引導治療。這是因為黃帝問了補瀉的問題,所以才又再說明它的道理。)

黃帝說:說得真好啊!道理講得很明白啊!請把這些記錄在玉版上,就命名為「治亂」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