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類經》~ 十九卷 (18)

回本書目錄

十九卷 (18)

1. 十三、八正神明瀉方補圓

(《素問·八正神明論》全)

黃帝問曰:用針之服,必有法則焉,今何法何則?(服,事也;法,方法;則,準則也。)岐伯對曰:法天則地,合以天光。(天有星辰,人有俞穴,地有道里,人有尺寸,無不合乎天運。天之明在日月,是謂天光。)帝曰:願卒聞之。岐伯曰:凡刺之法,必候日月星辰、四時八正之氣,氣定乃刺之。

(候,察也。日月星辰、四時八正之氣,義如下文,及當考經絡二十五。)是故天溫日明,則人血淖液而衛氣浮,故血易瀉,氣易行;天寒日陰,則人血凝泣而衛氣沉。(淖,濡潤也。天溫日明,陽盛陰衰也,人之血氣亦應之,故血淖液而易瀉,衛氣浮而易行。天寒日陰,陽衰陰勝也,故人血凝泣而衛氣沉,凝則難瀉,沉則難行矣。

淖,乃豹切。泣,澀同。)月始生則血氣始精,衛氣始行;月郭滿則血氣實,肌肉堅;月郭空則肌肉減,經絡虛,衛氣去,形獨居,是以因天時而調血氣也。(精,正也,流利也。月屬陰,水之精也,故潮汐之消長應月。人之形體屬陰,血脈屬水,故其虛實浮沉,亦應於月。

)是以天寒無刺,(營衛凝泣也。)天溫無凝,(血氣易行也。)月生無瀉,(恐伐其生氣也。)月滿無補,(恐助其邪也。)月郭空無治,(陰氣不充也。)是謂得時而調之。(合乎天也。)因天之序,盛虛之時,移光定位,正立而待之。(日月之光移,則歲時之位定。南面正立,待而察之,則氣候可得也。

)故日月生而瀉,是謂臟虛;(虛其虛也。日當作曰。)月滿而補,血氣揚溢,絡有留血,命曰重實;(實其實也。)月郭空而治,是謂亂經,陰陽相錯,真邪不別,沉以留止,外虛內亂,淫邪乃起。(月郭空時,血氣方弱,正不勝邪,則邪氣沉留不去。於此用針,故致陰陽錯亂,真邪不辨,而淫邪反起矣。

帝曰:星辰八正何候?岐伯曰:星辰者,所以制日月之行也。(此下皆言天忌也。制,節制也。察寒溫者在於日色,察盛衰者在於月光,察日月之盈虛往來,則在於星辰之宮度,故曰星辰者所以制日月之行也。天以日月為陰陽,人以營衛為陰陽,故用針者必察日月星辰之氣度,以取營衛之虛實。

)八正者,所以候八風之虛邪以時至者也。(八正者,八方之正位也。八方之氣以時而至,謂之八風。從所居之鄉來者為實風,從所沖之方來者為虛風;實風主生長,虛風主殺害。察八正之位,則邪之傷人,虛實可知矣。八正八風三虛義,詳運氣類三十五、六。正氣正風義,詳疾病類四。

)四時者,所以分春秋冬夏之氣所在,以時調之也,八正之虛邪而避之勿犯也。(四時之氣所在,如春氣在經脈,夏氣在孫絡,長夏氣在肌肉,秋氣在皮膚,冬氣在骨髓中;又如正二月人氣在肝,三四月人氣在脾,五六月人氣在頭,七八月人氣在肺,九十月人氣在心,十一二月人氣在腎,此皆氣在人身也。至於天氣所在,則八正之風,隨時而至者是也。

白話文:

十三、八正神明瀉方補圓

黃帝問道:「針灸治療必須遵循法則,現在應依據什麼方法和準則呢?」岐伯回答:「應效法天地,配合日月星辰的變化。」黃帝說:「請詳細說明。」岐伯說:「針刺的方法,必須觀察日月星辰、四時八節的氣候變化,待氣候穩定後再施針。」

天氣溫暖、陽光充足時,人體血液流動順暢,衛氣浮於體表,因此血易瀉、氣易行;天氣寒冷、陰暗時,血液凝滯,衛氣沈伏。月亮初生時,血氣開始流暢,衛氣開始運行;月亮圓滿時,血氣充實,肌肉堅固;月亮虧缺時,肌肉衰弱,經絡空虛,衛氣消散,形體獨存,因此要順應天時調節血氣。

所以,天氣寒冷時不宜針刺(營衛凝滯),天氣溫暖時血氣易行,月亮初生時不宜瀉法(以免損傷生氣),月亮圓滿時不宜補法(以免助長邪氣),月亮虧缺時不宜治療(陰氣不足),這叫順應天時調理。遵循自然的規律,觀察盛衰變化,根據日月運行確定時機,靜待適當時刻施治。

若在月亮初生時用瀉法,會使臟氣更虛;月亮圓滿時用補法,會使血氣過盛,絡脈瘀滯,稱為「重實」;月亮虧缺時治療,會擾亂經脈,陰陽錯亂,邪氣沈留,導致外虛內亂,病邪滋生。

黃帝問:「如何觀察星辰和八節的變化?」岐伯說:「星辰是用來節制日月運行的。」八節是用來觀察八方虛邪之風的適時變化。四時則是用來區分春夏秋冬的氣候特點,以便順應時節調理,避開八節的虛邪之風,不可觸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