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類經》~ 十九卷 (4)

回本書目錄

十九卷 (4)

1. 二、九針

三曰鍉針,取法於黍粟之銳,長三寸半,主按脈取氣令邪出。(黍粟之銳,圓而微尖也。此云按脈取氣,前文曰按脈勿陷以致其氣,蓋利於用補者也。)

四曰鋒針,取法於絮針,筒其身,鋒其末,長一寸六分,主癰熱出血。(上文《九針十二原》篇云:刃三隅,以發痼疾。蓋三稜者也。本篇言筒其身者,似或有誤。)

五曰鈹針,取法於劍鋒,廣二分半,長四寸,主大癰膿、兩熱爭者也。(取法劍鋒,言闊大也。兩熱爭者,言寒熱不調,兩氣相搏也。)

六曰圓利針,取法於犛針,微大其末,反小其身,令可深內也,長一寸六分,主取癰痹者也。(毛之強者曰犛,取法於犛者,用其細健,可稍深也。)

七曰毫針,取法於毫毛,長一寸六分,主寒熱痛痹在絡者也。

八曰長針,取法於綦針,長七寸,主取深邪遠痹者也。

九曰大針,取法於鋒針,其鋒微圓,長四寸,主取大氣不出關節者也。(以上九針,有圖在《圖翼》四卷。)針形畢矣,此九針大小長短法也。(按以上九針之用,凡所取者皆言有餘之實邪,則針不宜於治虛也,從可知矣。)

白話文:

二、九針

三稱為鍉針,仿照黍粟的尖刺形狀製成,針身圓而微尖,長三寸半,主要用於按壓經脈以引導正氣,使邪氣排出。(前文提到按壓經脈而不下陷以聚氣,因此此針適合補法。)

四稱為鋒針,仿照絮針製成,針身圓筒狀,末端鋒利,長一寸六分,主要用於癰腫發熱時刺血。(《九針十二原》篇提到此針三面有刃,可治療頑固疾病,應為三稜針。此處“筒其身”可能有誤。)

五稱為鈹針,仿照劍鋒製成,寬二分半,長四寸,主要用於大型癰腫化膿及寒熱相爭的病症。(仿劍鋒表示針體寬闊;“兩熱爭”指寒熱失調,氣血搏結。)

六稱為圓利針,仿照犛毛製成,末端稍粗,針身較細,便於深刺,長一寸六分,主要用於治療癰疽痹症。(“犛”指強韌的毛,此針取其細而剛健,可稍深刺。)

七稱為毫針,仿照毫毛製成,長一寸六分,主要用於絡脈中的寒熱痛痹。

八稱為長針,仿照縫衣針製成,長七寸,主要用於治療深邪遠痹。

九稱為大針,仿照鋒針製成,針鋒略圓,長四寸,主要用於治療滯留關節的嚴重邪氣。(以上九針形制可參考《圖翼》第四卷。)

至此,九針的大小長短形制已說明完畢。(需注意,九針多用於治療實證邪氣,因此針刺療法不適用於虛證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