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類經》~ 六卷 (5)
六卷 (5)
1. 二十五、決死生
(素問三部九候論)
帝曰:決死生奈何?(謂因其形證脈息,而欲預知其死生也。)岐伯曰:形盛脈細,少氣不足以息者危。(形盛脈細而少氣不足以息者,外有餘而中不足,枝葉盛而根本虛也,故危亡近矣。)形瘦脈大,胸中多氣者死。(形體消瘦而脈反大、胸中反多氣者,陰不足而陽有餘也。
白話文:
皇帝問:「判斷生死應該怎麼做?」(意思是根據病人的外形、症狀、脈象和呼吸,想要預測生死。)岐伯回答:「外形健壯、脈搏細小、氣息微弱無法呼吸的人,情況危急。」(外形健壯、脈搏細小、氣息微弱,說明外在有餘而內在不足,枝葉繁茂而根基虛弱,所以危及生命。)「身體消瘦、脈搏反倒粗大、胸中反倒氣息充盈的人,將會死亡。」(身體消瘦、脈搏反倒粗大、胸中反倒氣息充盈,說明陰氣不足而陽氣有餘,最終會走向死亡。)
陰形既敗,孤陽無獨留之理,故死。)形氣相得者生。(體貌為形,陰也;運行屬氣,陽也。陰主靜,陽無陰不成;陽主動,陰無陽不生。故形以寓氣,氣以運形,陰陽當和,不得相失。如形盛脈大,形瘦脈細,皆為相得;相得者生,反此者危也。)參伍不調者病。(三以相參,伍以相類,謂之不調。
白話文:
當陰性體質遭到破壞時,陽性氣血孤獨無依,自然無法維持生命,因此會死亡。形體和氣血相互依存才能維持生命。(體貌外形屬於形,是陰性;氣血的運轉屬於氣,是陽性。陰性主靜,陽性沒有陰性便無法存在;陽性主動,陰性沒有陽性便無法產生。所以形體依賴氣血來維持,氣血運轉形體,陰陽應當調和,不能互相失去。例如體型豐滿,脈象強盛;體型消瘦,脈象微弱,這些都屬於形體和氣血相依。形氣相依則生,相反則危險。)
參伍不調則會生病。(三種不同的氣血互相參雜,五種類似的氣血互相結合,叫做不調。
凡或大或小,或遲或疾,往來出入而無常度者,皆病脈也。)三部九候皆相失者死。(三部九候義,見前第五。皆相失者,謂失其常,如下文乍疏乍數、失時、真臟、脫肉、七診之類皆是也,故死。)上下左右之脈,相應如參舂者病甚。上下左右相失,不可數者死。(上下左右,即三部九候而各有左右也。
白話文:
無論脈象的大小或快慢,時間不定,忽來忽去的,都是不正常的脈象。三部九候的脈象都失去正常的節奏,就會死亡。(「三部九候」的意義,見前第五章。「皆相失」的意思是失去常規,如後面所說的忽疏忽數、錯亂、虛弱、脫離肉體、七種診斷皆是如此,所以會死亡。)上下左右的脈象相應,就像舂米一樣,說明病情嚴重。上下左右的脈象相失,無法計算,便會死亡。(上下左右,即三部九候,而每一部又有左右之分。)
參舂,謂大數而鼓,如杵之舂,陽極之脈也,故曰病甚。甚至息數相失,而不可以數計者,死。脈法曰:人一呼脈再至、一息脈亦再至曰平,三至曰離經,四至曰脫精,五至曰死,六至曰命盡。今相失而不可數,蓋不止於五六至矣,必死可知。舂,書容切。數,上聲。)中部之候雖獨調,與眾臟相失者死。
白話文:
「參舂」
所謂「參舂」,是指脈搏跳動得非常有力而急速,就像搗米用的杵臼一樣。這是一種陽氣極盛的脈象,因此稱為「病甚」。甚至出現脈搏跳動的次數極快,無法計算的情況,預示著死亡。
《脈法》 中說:人一次呼吸時,脈搏跳動兩次;一次呼氣時,脈搏也跳動兩次,這叫做正常。如果脈搏三跳,就叫「離經」;四跳,叫「脫精」;五跳,叫「死」;六跳,叫「命盡」。現在脈搏跳動的次數無法計算,肯定不止五、六跳了,因此可以肯定是必死之兆。「舂」,讀音為「容」。「數」,讀音為「上聲」。
中部脈搏狀況:
如果中部脈搏雖然跳動正常,但與其他臟腑脈搏不相協調,也預示著死亡。
中部之候相減者死。(三部之脈,上部在頭,中部在手,下部在足。此言中部之脈雖獨調,而頭足眾臟之脈已失其常者,當死。若中部之脈減於上下二部者,中氣大衰也,亦死。)目內陷者死。(五臟六腑之精氣,皆上注於目而為之精,目內陷者,陽精脫矣,故必死。)以左手足上,上去踝五寸按之,庶右手足當踝而彈之,(手足之絡皆可取而驗之。
白話文:
中部脈搏衰弱者會死亡。(人體三部脈絡,上部在頭,中部在手,下部在足。此處所說的中部脈絡,雖然自己調子正常,但是頭部和足部的臟腑脈絡已經失去了正常的狀態,這種情況下會死亡。如果中部脈絡比上下兩部脈絡脈搏微弱,說明中氣大衰,也會死亡。)
眼睛凹陷者會死亡。 (五臟六腑的精氣,都匯集到眼睛形成眼精,眼睛凹陷表示陽精已經脫離,所以必定會死亡。)
用左手按住右腳踝以上五寸處,用右手在腳踝處輕彈。 (手足的絡脈都可以通過按壓來檢查。)
手踝之上,手太陰肺絡也。足踝之上,足太陰脾絡也。肺藏氣而主治節,脾屬上而主灌溉,故可取之以察吉凶。踝,胡寡切。)其應過五寸以上,蠕蠕然者不病;其應疾,中手渾渾然者病;中手徐徐然者病;其應上不能至五寸,彈之不應者死。(應,動也。應過五寸以上,氣脈充也。
白話文:
手踝上方,是手太陰肺經的絡脈。足踝上方,是足太陰脾經的絡脈。肺臟儲藏氣息,主導氣機通暢;脾臟屬上,主掌濕潤,所以可以通過它們來觀察吉凶。
如果絡脈的反應距離超過五寸以上,而且脈象蠕動有力,則不生病。脈象反應速度很快,手部感覺混濁不清的,生病了。脈象反應速度很慢的,也生病了。如果絡脈反應距離不到五寸,彈撥它沒有反應的,會死。(反應:指脈象反應。超過五寸以上,說明氣脈充足。)
蠕蠕,蟲行貌,謂其耎滑而勻和也,是為不病之脈。疾,急疾也。渾渾,濁亂也。徐徐,遲緩也。不能至五寸者,氣脈衰。彈之不應者,氣脈絕。故微則為病,而甚則為死也。蠕音如。)是以脫肉身不去者死。(脾胃竭則肌肉消,肝腎敗則筋骨憊,肉脫身重,死期至矣。不去者,不能動搖來去也。
白話文:
蠕蠕,就像蟲子爬動的樣子,形容脈搏流暢均勻,表示健康無病。疾,就是快速。渾渾,表示混濁不清。徐徐,則是指緩慢。如果脈搏無法達到五寸,表示氣脈虛弱。彈壓脈搏沒有反應,表示氣脈斷絕。所以脈搏微弱是疾病的徵兆,而脈搏完全消失則是死亡的跡象。(蠕動的發音像「蠕」。)因此,那些身體脫離了靈魂卻無法動彈的人,必定會死亡。(脾胃精氣耗盡,肌肉就會消瘦;肝腎衰竭,筋骨就會虛弱。肌肉脫離身體,身體變得沉重,死亡即將到來。無法動彈,表示不能自行活動。)
)中部乍疏乍數者死。(中部,兩手脈也。乍疏乍數者,氣脈敗亂之兆也,故死。)其脈代而鉤者,病在絡脈。(代而鉤者,俱應夏氣,而夏氣在絡也。)九候之相應也,上下若一,不得相失。(上下若一,言其大小遲疾皆貴乎和平也。)一候後則病,二候後則病甚,三候後則病危。
白話文:
- 手部脈搏時而疏鬆時而急數,表示死亡。(手部脈搏,指兩手的手腕脈象。時而疏鬆時而急數,是氣脈紊亂的徵兆,所以會導致死亡。)
- 脈象出現代脈和鉤脈,表明疾病在絡脈。(代脈和鉤脈都對應夏季的氣候,而夏季的氣候影響絡脈。)
- 九候中的各個脈象應該相應對應,上下脈象應保持一致,不能相差太大。(脈象的緊慢鬆急和大小等各方面應保持平衡。)
- 第一次出現脈象異常會導致疾病,第二次出現脈象異常會導致疾病加重,第三次出現脈象異常會導致疾病危重。
所謂後者,應不俱也。(應不俱者,脈失常度,逆順無倫也。)察其腑臟,以知死生之期。(死生之期,察其克賊生王而可知也。)必先知經脈,然後知病脈。(經者常脈,病者變脈;不知其常,不足以知變也。)真臟脈見者勝死。(真臟脈義見後。勝死,謂遇其勝已之時而死,如肝見庚辛、脾見甲乙之類是也。
白話文:
所謂的後者,指的是脈象不齊全。(脈象不齊全是指脈搏失去正常的規律,順序顛倒錯亂。)檢視病人的內臟,以瞭解其生死時限。(生死時限可以透過觀察五行相生相剋的關係來判斷,就是五行中生我者為王,克我者為賊。)必須先了解正常的經脈脈象,才能知道病變的脈象。(正常的經脈脈象稱之為「常脈」,異常的脈象稱之為「病脈」;若不瞭解常脈,就無法判斷病脈。)能夠看到真正的臟腑脈象的人,病情往往會好轉。(真正的臟腑脈象的意義見後面。病情好轉是指遇到對自己有利的時機而痊癒,例如肝臟脈象遇到庚辛,脾臟脈象遇到甲乙等。)
)足太陽氣絕者,其足不可屈伸,死必戴眼。(足太陽之脈,下者合膕中,貫腨內,出外踝之後;上者起目內眥,其脈有通項入於腦者正屬目本,名曰眼系。故太陽氣絕者,血枯筋急,足不可屈伸,而死心戴眼。戴眼者,睛上視而瞪也。腨音篆。瞪,曹庚切。)帝曰:冬陰夏陽奈何?(言死時也。
白話文:
足太陽經氣絕的人,他的雙腳無法彎曲或伸展,死後眼睛一定會睜開。
(足太陽經脈,從下部連接到大腿後部中心,貫穿小腿內側,從外腳踝後側出來;從上部從眼睛內眥開始,這條經脈通過頭項上行,進入腦部,正好與眼睛根部相連,稱為「目系」。因此,足太陽經氣絕的人,血液枯竭,肌肉僵硬,雙腳無法彎曲或伸展,死後雙眼睜開。雙眼睜開是指眼睛向上看而瞪大。腨讀作「篆」。瞪,讀作「曹庚切」。)
帝王說:冬天陰盛,夏天陽盛時死去(是指死後眼睛的狀態)。
)岐伯曰:九候之脈,皆沉細懸絕者為陰,主冬,故以夜半死。盛躁喘數者為陽,主夏,故以日中死。(夜半者,一日之冬也。陰盡陽生,故陰極者死。日中者,一日之夏也,陽盡陰生,故陽極者死。)是故寒熱病者,以平旦死。(平旦者,一日之春,陰陽之半也。故寒熱病者,亦於陰陽出入之時而死。
白話文:
岐伯說:九種脈象中,脈沉、細、弱、間斷的屬於陰脈,主司冬天,因此多在夜半死亡。脈盛、躁動、呼吸急促、脈數的屬於陽脈,主司夏天,因此多在中午死亡。(夜半就像一天中的冬天,陰氣消盡,陽氣初生,因此陰極則死。中午就像一天中的夏天,陽氣消盡,陰氣初生,因此陽極則死。)因此,寒熱病患者,多在清晨死亡。(清晨就像一天中的春天,陰陽平衡,因此寒熱病患者也多在陰陽交替之時死亡。
)熱中及熱病者,以日中死。(以陽助陽,真陰竭也。)病風者,以日夕死。(日夕者,一日之秋也。風木同氣,遇金而死。)病水者,以夜半死。(亥子生王,邪盛極也。)其脈乍疏乍數、乍遲乍疾者,日乘四季死。(脈變不常者,中虛無主也。日之四季,辰戌丑未也。四季為五行之墓地,故敗竭之臟,遇之而死。
白話文:
- 患有熱中或熱病的人,會在中午死亡。(陽氣助長陽氣,體內真陰耗盡。)
- 患有風症的人,會在傍晚死亡。(傍晚是陽氣衰弱的時候,風屬木,木遇金而死。)
- 患有水症的人,會在半夜死亡。(亥時和子時陰氣最盛,水邪最旺。)
- 脈搏忽疏忽數、忽遲忽疾的人,會在一天中的特定時辰死亡。(脈象變化無常,表示體虛無主。一天中的辰、戌、醜、未時是五行之墓,虛弱的臟腑在這些時辰遇之則死亡。)
)形肉已脫,九候雖調猶死。(脾主肌肉,為五臟之本。未有脾氣脫而能生者,故九候雖調亦死。)七診雖見,九候皆從者不死。(七診義見前章第六。從,順也。謂脈順四時之令,及得諸經之體者,雖有獨大獨小等脈,不至死也。)所言不死者,風氣之病及經月之病,似七診之病而非也,故言不死。
白話文:
肉體已經脫離(筋肉),就算九候狀態正常,還是會死亡。(脾臟主管肌肉,是五臟的根本。沒有脾氣而能活的人,所以就算九候狀態正常,也會死亡。)七種診斷都觀察到了,九候也都很順利的話,就不會死亡。(七種診斷的方法詳見前章第 6 章。順,就是順應。指脈搏順應四季變化,而且符合各個經絡的特點,就算出現單獨脈位特別大或特別小的情況,也不會死亡。)這裡所說的不會死亡,指的和風氣造成的疾病以及經期造成的疾病,這類疾病類似於七種診斷中的疾病,但實際上並非如此,所以說不會死亡。
(風者,陽病也。故偶感於風,則陽分之脈或大或疾。經月者,常期也。故適值去血,則陰分之脈或小或遲,或為陷下。此皆似七診之脈而實非也,皆不可以言死。然則非外感及經月之病而得七診之脈者,非吉兆也。)若有七診之病,其脈候亦敗者死矣,必發噦噫。(此承上文而言風氣經月之病,本非七診之類;若其果系脈息證候之敗者,又非不死之比。
白話文:
風邪是陽性疾病。因此,偶爾感染風邪,則陽經的脈象可能會變大或加快。如果感染持續一個月,則屬於週期性疾病。因此,如果正好在感染期間放血,則陰經的脈象可能會變小或變慢,甚至出現脈陷入下的情況。這些脈象雖然類似於七診的脈象,但實際上並不是,不能以此判斷死亡。然而,如果沒有外感或經期的疾病,而出現了七診的脈象,那可不是吉兆。
如果出現七診的疾病,而且脈象也衰敗,那肯定會死亡,而且會出現嘔吐、喘息的症狀。(這一段承接上文,說明風邪經期的疾病本來不屬於七診的範疇;但如果脈象證候衰敗,那肯定是不死都不行了。)
然其死也,必發噦噫。蓋噦出於胃,土氣敗也。噫出於心,陰邪勝也。噦,於決切,呃逆也。噫,伊、隘二音,噯氣也。)必審問其所始病,與今之所方病,而後各切循其脈,視其經絡浮沉,以上下逆從循之。(凡診病之道,必問其始病者,察致病之由也。求今之方病者,察見在之證也。
白話文:
當他死亡時,必定會出現呃嗝和喘息的症狀。呃嗝發自胃,表示胃氣衰敗。喘息發自心臟,表示陰邪的力量過強。呃嗝的發音是「於決」,也就是逆流狀。喘息的發音是「伊」或「隘」,也就是嘆氣狀。在診脈時,必定要仔細詢問病人的病因和目前的症狀,然後分別切脈,觀察經絡的浮沉,以此判斷病情的發展。凡診病之道,必定要詢問病人的病因,以瞭解發病的緣由。也要詢問病人的現有症狀,以瞭解目前的病情。
本末既明,而後切按其脈,以參合其在經在絡,或浮或沉,上下逆從,各因其次以治之也。)其脈疾者不病,其脈遲者病,脈不往來者死,皮膚著者死。(疾言力強有神。遲言氣衰不足。若脈不往來者,陰陽俱脫。皮膚著者,血液已盡,謂皮膚枯槁著骨也。)帝曰:其可治者奈何?岐伯曰:經病者治其經,(經脈為里,支而橫者為絡。
白話文:
在清楚瞭解病因和症狀後,才能切診脈象,以瞭解脈象是在經脈還是絡脈上,是浮脈還是沉脈,脈象是順還是逆,然後根據這些脈象特徵來治療。
脈搏跳動快的,不生病;脈搏跳動慢的,生病了;脈搏不跳動了,就會死亡;皮膚黑枯的,也會死亡。(脈搏跳動有力而有力的人身體健康強壯。脈搏跳動慢的人氣血不足。如果脈搏不跳動了,說明陰陽兩氣都離散了。皮膚黑枯的人,說明血液已經枯竭,皮膚乾枯緊貼骨頭。)
黃帝問:那些可以治療的,該怎麼治療呢?岐伯回答:治療經脈的疾病,(經脈是主幹,分支出橫行的脈絡是支脈。)
治其經,謂即其經而刺之也。)孫絡病者治其孫絡血,(絡之小者為孫,即絡脈之別而浮於肌膚者也。經脈篇曰:諸刺絡脈者,急取之以瀉其邪而出其血,留之發為痹也。故曰治其血。)血病身有痛者治其經絡。(血病而身痛者,不止於孫絡,而經亦有滯也,當隨其經絡而刺之。
白話文:
治療它的經絡,是指直接在它的經絡上針刺。孫絡有病,就治療它的孫絡血。(孫絡是絡脈的細小分支,浮在皮膚上。經脈篇說:凡刺絡脈,應快速取血,讓邪氣和血液排出,如果留住不去,會導致痹症。所以說要治療它的血。)血病導致身體疼痛,就治療它的經絡。(血病導致身體疼痛,不僅限於孫絡,經絡也可能有停滯,應根據經絡的位置來針刺。)
)其病者在奇邪,奇邪之脈則繆刺之。(奇邪者。不入於經而病於絡也。邪客大絡。則左注右,右注左,其氣無常處,故當繆刺之。詳針刺類三十。)留瘦不移,節而刺之。(留,病留滯也。瘦,形消瘦也。不移,不遷動也。凡病邪久留不移者,必於四肢八溪之間有所結聚,故當於節之會處,索而刺之,斯可平也。
白話文:
這種疾病是由於邪氣異常所致,治療邪氣異常的穴位必須用斜刺的方法。(邪氣異常是指:沒有進入經絡而病在絡脈。邪氣侵襲大絡脈,就會左右遊走,其邪氣流動沒有固定位置,因此需要斜刺。)
如果邪氣停留不去,且身體消瘦,則在關節處刺針。(停留:指疾病長時間停留不動。消瘦:指身體清瘦。不去:指病邪沒有移動。凡是病邪長時間停留不動的,必定會在四肢八溪之間有所聚集,因此應該在關節會合處尋找病邪,然後刺針,這樣才能治癒。)
)上實下虛,切而從之,索其結絡脈,刺出其血,以見通之。(上實下虛,有所隔也,故當切其脈以求之,從其經以取之,索其絡脈之有結滯者,刺出其血,結滯去而通達見矣。)瞳子高者太陽不足,戴眼者太陽已絕,此決死生之要,不可不察也。(瞳子高者,目上視也。戴眼者,上視之甚而定直不動也。
白話文:
上實下虛
當身體上部有實熱,下部虛寒時,刺絡治療時應沿著脈絡去尋找,找到交錯相絡的脈絡,放出其中的瘀血,這時便可以看到脈絡的通暢。(上實下虛時,中間會有一些阻隔,所以要沿著脈絡去找尋,循著經絡去取穴,找到交錯相絡且有瘀滯現象的脈絡,刺出血來,瘀滯就會消散,脈絡就會通達。)
瞳子高低與生死
瞳孔向上看的人是太陽經氣不足,而眼睛向上看且固定不動的人是太陽經氣完全衰竭,這是生死攸關的重要徵兆,不可不注意。(瞳孔向上看,就是眼睛往上看。眼睛向上看且固定不動的人,表示太陽經氣已經衰竭。)
此重明上文足太陽之證,而分其輕重以決死生也。)手指及手外踝、五指留針。(本節義不相屬,及前節單言太陽而不及他經,必皆古文之脫簡。)
白話文:
這段文字討論的是太陽經的重證,並且根據輕重程度來判斷生死。
用手指和手外踝點穴,在五指上留針。(這句話的意思和前面一段無關,而且前面一段只提到太陽經,沒有提到其他經絡,應該是古代文獻中的脫簡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