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類經》~ 十八卷 (23)

回本書目錄

十八卷 (23)

1. 九十四、病傳死期

腎病少腹腰脊痛、胻痠,(腎主下部,其經脈行於少腹腰脊胻骨之間也。胻音杭。痠音酸。)三日背𦛗筋痛、小便閉,(即三日而之膂膀胱也。)三日腹脹,(即三日而之小腸也。)三日兩脅支痛,(即三日而上之心也。手心主之正,別下淵腋三寸入胸中,故兩脅支痛。)三日不已死,(復傷肺金也。

)冬大晨,夏晏晡。(此辰戌時也。土王四季,為水所畏,故腎病患之。)

胃病脹滿,(胃脈布於腹裡也。)五日少腹腰脊痛、胻痠,(即五日而之腎也。)三日背𦛗筋痛、小便閉,(即三日而之膂膀胱也。)五日身體重,(前《病傳論》曰:五日而上之心。此云身體重者,疑誤。)六日不已死,(心復傳肺也。)冬夜半後,夏日昳。(丑未司濕土之化,氣通於胃,失守則死,理之自然。)

膀胱病小便閉,(膀胱為津液之府也。)五日少腹脹、腰脊痛、胻痠,(即五日而之腎也。)一日腹脹,(即一日而之小腸也。)一日身體痛,(即一日而之心,腑傳臟也。心主血脈,故為身體痛。)二日不已死,(心病不已,必又傳金臟,故死。)冬雞鳴,夏下晡。(丑未時也。

土能剋水,故膀胱之病畏之。)諸病以次,是相傳如是者,皆有死期,不可刺。(上文相傳,死期各有遠近,蓋其臟有要害,氣有虛實也。倉公曰:能谷者過期,不能谷者不及期。正此之謂。即有死徵,不可刺矣。)間一臟止,及至三四臟者,乃可刺也。(間三四臟者,皆非以次相傳者也,治之則愈,故可針刺之。

白話文:

九十四、病傳死期

腎病會出現少腹、腰脊疼痛,小腿痠軟。(腎主下半身,經脈運行於少腹、腰脊與小腿骨之間。)三天後會轉為背部筋脈疼痛、小便不通,(表示病邪已傳至膀胱經。)再過三天出現腹脹,(表示病邪已傳至小腸。)又三天後兩側脅肋脹痛,(表示病邪已上傳至心。手心主經的分支從腋下三寸處入胸,故引發兩脅疼痛。)若三天後仍未好轉,則會死亡。(因心火過旺進一步傷害肺金。)冬季易在清晨(卯時)死亡,夏季則在傍晚(戌時)。(土氣旺盛於四季末,水病畏土,故腎病患者逢此時辰易危殆。)

胃病會導致腹脹滿悶,(胃經分布於腹腔內。)五天後轉為少腹、腰脊疼痛、小腿痠軟,(表示病邪傳至腎。)再三天後背部筋痛、小便不通,(表示病邪傳至膀胱經。)五天後身體沈重,(前文《病傳論》提到五日傳心,此處身體沈重恐為誤記。)六天後未癒則死亡。(心火繼而傷肺。)冬季易在子夜後(醜時)死亡,夏季則在未時。(醜未時屬濕土當令,與胃相通,胃病失調則危。)

膀胱病會小便不通,(膀胱為儲存津液的器官。)五天後少腹脹、腰脊痛、小腿痠軟,(表示病邪傳至腎。)一天後腹脹,(表示病邪傳至小腸。)再一天後全身疼痛,(表示病邪由腑傳臟至心。心主血脈,故全身疼痛。)兩天後未癒則死亡。(心病未止必再傷肺金。)冬季易在醜時(雞鳴)死亡,夏季則在申酉時(下晡)。(土克水,故膀胱病畏土旺時辰。)

以上疾病若按此順序傳變,皆有固定死期,不可針刺。(病情傳變死期遠近,取決於臟腑要害與氣血虛實。倉公曾言:能進食者病程較長,不能進食者死期更快。)若疾病僅停留在一臟,或跳躍傳至三、四臟,方可針刺治療。(非順序傳變者,可治癒,故適宜施針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