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類經》~ 十八卷 (14)

回本書目錄

十八卷 (14)

1. 八十五、夢寐

按:《周禮》六夢:一曰正夢,謂無所感而自夢也;二曰噩夢,有所驚愕而夢也;三曰思夢,因於思憶而夢也;四曰寤夢,因覺時所為而夢也;五曰喜夢,因所喜好而夢也;六曰懼夢,因於恐畏而夢也。關尹子曰:好仁者,多夢松柏桃李;好義者,多夢金刀兵鐵;好禮者,多夢簠簋籩豆;好智者,多夢江湖川澤;好信者,多夢山嶽原野。役於五行,未有不然者。

是皆致夢之因也。至其變幻之多,則有如宋昭公之夢為鳥,莊周之夢為蝶,光武之夢乘赤龍而登天,陶侃之夢生八翼飛入天門之類,又皆何所因也?夫五行之化,本自無窮,而夢造於心,其原則一。蓋心為君主之官,神之舍也。神動於心,則五臟之神皆應之,故心之所至即神也,神之所至即心也。

第心帥乎神而夢者,因情有所著,心之障也。神帥乎心而夢者,能先兆於無形,神之靈也。夫人心之靈,無所不至,故夢象之奇,亦無所不見,誠有不可以言語形容者。惟聖人能御物以心,攝心以性,則心同造化,五行安得而役之?故至人無夢也。)

白話文:

《周禮》記載六種夢境:第一種是「正夢」,指沒有特別感受而自然做的夢;第二種是「噩夢」,因受到驚嚇而做的夢;第三種是「思夢」,因思念回憶而產生夢境;第四種是「寤夢」,因清醒時的行為延續至夢中;第五種是「喜夢」,因內心喜好而夢見相關事物;第六種是「懼夢」,因恐懼害怕而引發夢境。

關尹子說:崇尚仁德的人常夢見松柏桃李;重視義理的人多夢到刀劍兵器;講究禮節的人常夢見祭祀器具;聰明機智者多夢見江河湖海;誠信忠厚者常夢見山嶽原野。這些都是受到五行影響所致,無人例外。

以上皆為致夢成因,但夢境變幻莫測,像宋昭公夢見自己變成鳥、莊周夢中化為蝴蝶、漢光武帝夢乘赤龍升天、陶侃夢見長出八翼飛入天門等例子,又該如何解釋?五行運化本就無窮,而夢由心生,根本原理相通。心是主宰精神的器官,當心神活動,五臟之神隨之呼應,因此心念所至即為神思,神思所及亦源於心念。

若由心念引領神思入夢,是因情感執著而產生的心神障礙;若由神思主導心念成夢,則能預示未顯之事,展現心神的靈性。人心靈敏無所不至,因此夢境奇象也無所不包,甚至有超乎言語形容者。唯獨聖人能用心駕馭外物,以本性約束心念,使心與自然造化合一,不受五行束縛——故修養至高者無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