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類經》~ 十七卷 (25)
十七卷 (25)
1. 七十五、疹筋
(《素問·奇病篇》)
帝曰:人有尺脈數甚,筋急而見,此為何病?(尺脈數甚,陰邪有餘而水不足也。筋急而見,筋脈拘急而形色外見也。筋者肝之合,陰氣不足則肝失所養,故筋急而見。)岐伯曰:此所謂疹筋,是人腹必急,白色黑色見,則病甚。(疹筋者,病在筋也。《脈要精微論》曰:尺外以候腎,尺裡以候腹。
故尺脈數甚,則候當在腹。腹者太陰陽明之所布,今其肝邪外見而腹為脹急,乃木賊傷脾之病也。若其色見白黑,則陽氣內虧,病為尤甚。)
白話文:
七十五、疹筋
黃帝問:如果一個人的尺脈跳動得非常快,並且筋脈緊繃顯露在外,這是什麼病?(尺脈跳動過快,表示陰邪過盛而陰水不足;筋脈緊繃外露,是指筋脈拘急且形色顯現於外。筋與肝相應,陰氣不足則肝失滋養,因此筋脈緊繃而外露。)
岐伯回答:這稱為「疹筋」,患者的腹部必然會感到緊繃,如果皮膚出現白色或黑色,表示病情嚴重。(疹筋是指病變在筋。《脈要精微論》提到:尺脈外側反映腎的狀況,尺脈內側反映腹部的狀況。因此,尺脈跳動過快,問題應在腹部。腹部是太陰脾經和陽明胃經分佈之處,如今肝邪外顯而腹部脹急,是肝木過盛損傷脾土的病症。如果膚色呈現白或黑,則表示陽氣嚴重虧損,病情更加嚴重。)
2. 七十六、風邪五變
(《靈樞·五變篇》全。風厥汗出、消癉、寒熱、留痹、積聚。)
黃帝問於少俞曰:余聞百疾之始期也,必生於風雨寒暑,循毫毛而入腠理,或復還,或留止,或為風腫汗出,或為消癉,或為寒熱,或為留痹,或為積聚,奇邪淫溢,不可勝數,願聞其故。夫同時得病,或病此,或病彼,意者天之為人生風乎?何其異也?(癉音丹,又上、去二聲。
)少俞曰:夫天之生風者,非以私百姓也,其行公平正直,犯者得之,避者得無殆,非求人而人自犯之。(殆,危也。天非求人而人自犯之,所以有少病多病者,亦在乎人之慎與不慎耳。)黃帝曰:一時遇風,同時得病,其病各異,願聞其故。少俞曰:善乎哉問!請論以比匠人。
匠人磨斧斤礪刀,削斫材木,木之陰陽尚有堅脆,堅者不入,脆者皮弛,至其交節而缺斤斧焉。夫一木之中,堅脆不同,堅者則剛,脆者易傷,況其材木之不同,皮之厚薄,汁之多少而各異耶?(此借木之材質以方人之稟賦也。礪音利。斫音卓。脆音翠。弛音矢,解弛也。)夫木之早花先生葉者,遇春霜烈風,則花落而葉萎。
久曝大旱,則脆木薄皮者,枝條汁少而葉萎。久陰淫雨,則薄皮多汁者,皮潰而漉。卒風暴死,則剛脆之木,枝折杌傷。秋霜疾風,則剛脆之木,根搖而葉落。凡此五者,各有所傷,況於人乎?(此言木之雕殘,各有所因,以方人之疾病,亦無不有所致之也。萎音威,蔫枯也。
蔫音煙,物不鮮而色敗也。潰音會,壞爛也。漉音鹿,水濕貌。杌音兀,木之無枝者也。)黃帝曰:以人應木奈何?少俞答曰:木之所傷也,皆傷其枝,枝之剛脆而堅,未成傷也。人之有常病也,亦因其骨節皮膚腠理之不堅固者,邪之所舍也,故常為病也。(木有堅脆,所以傷有重輕,人有堅脆,所以病有微甚,故雖同時遇風,而有受有不受,此病之所以異也。)
黃帝曰:人之善病風厥漉汗者,何以候之?(風邪逆於腠理,而汗出漉漉不止者,病名風厥。又詳義見本類前三十。)少俞答曰:肉不堅,腠理疏,則善病風。黃帝曰:何以候肉之不堅也?少俞答曰:膕肉不堅而無分理者粗理,粗理而皮不致者腠理疏,此言其渾然者。(膝灣曰膕,即足太陽經委中穴也。
膕中為溪谷之大會,故其理粗而皮不致者,可以驗通身腠理之疏也。膕音國。緻音致,密也。)
黃帝曰:人之善病消癉者,何以候之?少俞答曰:五臟皆柔弱者,善病消癉。(消癉詳義見前六十。)黃帝曰:何以知五臟之柔弱也?少俞答曰:夫柔弱者必有剛強,剛強多怒,柔者易傷也。(性氣剛暴而肌肉弱者,乃易於傷,故善病消癉。)黃帝曰:何以候柔弱之與剛強?少俞答曰:此人薄皮膚而目堅固以深者,長沖直揚,其心剛,(皮膚薄者,肌肉必弱。目堅固而視直揚者,其心必剛。
白話文:
七十六、風邪五變
黃帝問少俞說:我聽說各種疾病的初期,大多是由風雨寒暑等外邪引起,它們透過毛孔侵入腠理,有的會消退,有的會滯留,有的形成風腫汗出,有的導致消渴,有的引發寒熱,有的造成頑固的痹症,有的形成積聚。邪氣變化多端,難以盡數,我想知道其中的緣由。為何同時得病,有人患此症,有人患彼症?難道是上天刻意為人製造不同的風邪嗎?為何差異如此之大?
少俞回答:上天產生的風邪並非偏私於人,它的運行公平正直,觸犯者得病,避開者無恙,並非上天刻意害人,而是人自己招惹的。(「殆」指危險。上天沒有刻意害人,是人自己觸犯,因此有人少病、有人多病,關鍵在於人是否謹慎。)
黃帝問:同時遭遇風邪,同時得病,病症卻不同,這是為何?
少俞說:問得好!讓我用工匠的例子來說明。工匠磨利斧刀,砍削木材,木材的陰陽面有堅硬與脆弱之分,堅硬處難以砍入,脆弱處樹皮鬆弛,遇到樹節甚至會損壞斧刃。同一棵樹中,堅硬處強韌,脆弱處易傷,何況不同木材的皮厚薄、汁液多寡各異?(此處以木材比喻人的體質差異。)
早開花、先長葉的樹木,遇到春霜狂風,花朵凋落、葉片枯萎。長期曝曬乾旱,皮薄脆弱的樹木會枝條枯乾、葉片萎黃。長期陰雨潮濕,皮薄多汁的樹木會樹皮潰爛滲水。突然的暴風,會使堅硬脆弱的樹木枝幹折斷。秋霜疾風,則讓堅硬脆弱的樹木根部搖動、葉片凋落。這五種情況,各有損傷的原因,何況是人呢?(此處說明樹木衰敗各有緣由,比喻人的疾病也都有其成因。)
黃帝問:如何將人與樹木的比喻對應?
少俞回答:樹木受傷多在枝幹,若枝幹堅硬則不易受損。人若常有疾病,也是因為骨節、皮膚、腠理不夠堅固,邪氣容易滯留,因此常生病。(樹木有堅脆之分,受傷程度不同;人有體質強弱,病情輕重各異,所以同時遇風邪,有人患病、有人無恙,病症也因此不同。)
黃帝問:如何判斷易患風厥汗出的人?
少俞回答:肌肉不結實、腠理疏鬆的人容易受風邪侵襲。
黃帝問:如何觀察肌肉是否堅實?
少俞回答:膝蓋後方的肌肉鬆軟無紋理者,皮膚粗糙不緻密,代表全身腠理疏鬆。(膝後膕窩是經絡匯聚之處,若此處皮膚鬆弛,可推斷全身腠理疏鬆。)
黃帝問:如何判斷易患消渴的人?
少俞回答:五臟皆柔弱的人容易得消渴。
黃帝問:如何知道五臟柔弱?
少俞回答:柔弱的人往往性格剛強,剛強易怒,柔弱易傷。(性情暴躁而肌肉薄弱者,易受損傷,因此易患消渴。)
黃帝問:如何觀察柔弱與剛強?
少俞回答:此人皮膚薄,眼神堅定深沈,目光直視,性格剛強。(皮膚薄者肌肉必弱,眼神堅定直視者心性剛強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