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類經》~ 十七卷 (6)

回本書目錄

十七卷 (6)

1. 六十六、諸卒痛

(《素問·舉痛論》,附:諸痛治法)

黃帝問曰:余聞善言天者,必有驗於人;善言古者,必有合於今;善言人者,必有厭於己。如此則道不惑而要數極,所謂明明也。(天與人一理,其陰陽氣數,無不相合,故善言天者必有驗於人。古者今之鑑,欲察將來,須觀既往,故善言古者必有合於今。彼之有善,可以為法,彼之有不善,可以為戒,故善言人者必有厭於己。

厭,足也,美也。明此三者,尚何所不明哉?)今余問於夫子,令言而可知,視而可見,捫而可得,令驗於己,如發蒙解惑,可得而聞乎?(發蒙者,如去其矇蔽也。捫音門。)岐伯再拜稽首對曰:何道之問也?帝曰:願聞人之五臟卒痛,何氣使然?(卒,猝同。)岐伯對曰:經脈流行不止,環周不休,寒氣入經而稽遲,泣而不行,客於脈外則血少,客於脈中則氣不通,故卒然而痛。(泣音澀,下同。

)帝曰:其痛或卒然而止者,或痛甚不休者,或痛甚不可按者,或按之而痛止者,或按之無益者,或喘動應手者,或心與背相引而痛者,或脅肋與少腹相引而痛者,或腹痛引陰股者,或痛宿昔而成積者,或卒然痛死不知人少間復生者,或痛而嘔者,或腹痛而後泄者,或痛而閉不通者,凡此諸痛,各不同形,別之奈何?(右卒痛證,凡十四種,其候各異也。

)岐伯曰:寒氣客於脈外則脈寒,脈寒則縮蜷,縮蜷則脈絀急,絀急則外引小絡,故卒然而痛,得炅則痛立止。(蜷,不伸也。絀,屈曲也。炅,熱也。寒氣客於脈外者,邪不甚深,衛氣不得流通,則外引小絡而卒然為痛,故但得炅暖之氣,其痛則立止也。蜷音拳。絀音屈。

炅,居永切。)因重中於寒,則痛久矣。(重中於寒,則不易解散也。)寒氣客於經脈之中,與炅氣相搏則脈滿,滿則痛而不可按也。(陽氣行於脈中而寒襲之,則寒熱相搏,留而不行,則邪實於經,故脈滿而痛,不可按也。)寒氣稽留,炅氣從上,則脈充大而血氣亂,故痛甚不可按也。

(炅氣從上,陽主升也。寒邪遏之,則脈充於內而血氣亂,故其痛必甚。)寒氣客於腸胃之間,膜原之下,血不得散,小絡急引故痛,按之則血氣散,故按之痛止。(膜,筋膜也。原,肓之原也。義詳下章。腸胃之間,膜原之下,皆有空虛之處,血不散而小絡滿,則急引而痛,按之則寒氣可散,小絡可緩,故其痛止。非若經脈之無罅隙者,按之則愈實而愈痛也。

《百病始生篇》曰:其著於腸胃之募原也,飽食則安,飢則痛。義與此通。)寒氣客於挾脊之脈,則深按之不能及,故按之無益也。(挾脊者,足太陽經也。其最深者,則伏沖伏膂之脈,故按之不能及其處。)寒氣客於衝脈,衝脈起於關元,隨腹直上,寒氣客則脈不通,脈不通則氣因之,故喘動應手矣。(關元,任脈穴,在臍下三寸。

白話文:

六十六、各種突發疼痛

黃帝問道:我聽說善於談論天道的人,必定能從人身上得到驗證;善於談論古代的人,必定能與當今相契合;善於談論他人的人,必定能對照自身。這樣才能不迷惑於道理而掌握關鍵,這就是所謂的明察。(天與人道理相通,陰陽氣數無不相合,所以善談天道者必能驗證於人。古代是現今的借鏡,要觀察未來,須先審視過去,因此善談古代者必能契合當今。他人的優點可作為榜樣,他人的缺失可作為警惕,所以善談他人者必能對照自身。

「厭」是滿足、美好的意思。明白這三點,還有什麼不能明瞭的呢?)現在我請教先生,希望您能講解到讓人一聽就懂、一看就明白、一摸就能體會,並能親身驗證,如同撥開迷霧、解除疑惑,可以聽聽嗎?(「發蒙」是指去除蒙蔽。「捫」讀音同「門」。)岐伯恭敬地回答:您想問什麼道理呢?黃帝說:我想知道人體五臟突然疼痛,是什麼氣造成的?(「卒」與「猝」同義。)岐伯回答:經脈氣血運行不息,循環不止,若寒氣侵入經脈而凝滯,氣血便會澀滯不通。寒氣停留在脈外則血行減少,停留在脈內則氣機阻滯,所以會突然疼痛。(「泣」讀音同「澀」,下文同。)

黃帝問:疼痛有的突然停止,有的劇痛不止,有的痛到不能觸碰,有的按壓後疼痛緩解,有的按壓無效,有的痛處搏動應手,有的心背牽引而痛,有的脅肋與小腹相互牽引疼痛,有的腹痛連及大腿內側,有的長期疼痛形成積塊,有的突然劇痛昏厥後又甦醒,有的疼痛伴隨嘔吐,有的腹痛後腹瀉,有的疼痛且大便不通——這些疼痛表現各異,該如何區分?(上述突發疼痛共有十四種,症狀各不相同。)岐伯回答:

  1. 寒氣侵襲脈外:脈絡受寒則收縮蜷曲,導致外圍小絡脈緊急牽引,因而突然疼痛,但遇熱則痛立刻停止。(「蜷」是無法伸展;「絀」是屈曲;「炅」指熱氣。寒邪較淺時,衛氣受阻而牽引小絡脈,遇溫熱則氣血通暢,疼痛即止。)若反覆受寒,疼痛便會持續。
  2. 寒氣侵入經脈內:與陽氣相搏則經脈壅滿,導致劇痛拒按。(寒熱相爭,氣血瘀滯,經脈實滿,按壓會加重疼痛。)若寒氣久留,陽氣上行抗爭,則脈管脹大、血氣紊亂,疼痛更甚。
  3. 寒氣停留腸胃間膜原:氣血凝滯,小絡脈緊急牽引而痛,按壓可使氣血散開,疼痛緩解。(膜原位於臟腑間空隙,按壓能疏散寒氣,鬆弛小絡脈。此與經脈實痛不同,後者按壓會加劇。)
  4. 寒氣深入脊柱旁脈絡:按壓無法觸及病位,故按之無效。(如足太陽經深層或伏沖脈,位置極深。)
  5. 寒氣侵犯沖脈:沖脈起於關元穴(臍下三寸),沿腹直上,寒阻脈道則氣機不通,疼痛處會隨呼吸搏動應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