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類經》~ 十七卷 (1)

回本書目錄

十七卷 (1)

1. 十七卷

2. 疾病類

3. 六十二、胎孕

(《素問·腹中論》。《奇病論》,附:保嬰法)

帝曰:何以知懷子之且生也?(《素問·腹中論》)岐伯曰:身有病而無邪脈也。(身有病,謂經斷惡阻之類也。身病者脈亦當病,或斷續不調,或弦澀細數,是皆邪脈,則真病也;若六脈和滑而身有不安者,其為胎氣無疑矣。又胎脈義詳脈色類二十三。)

黃帝問曰:人有重身,九月而喑,,此為何也?《素問·奇病論》)婦人懷孕,則身中有身,故曰重身。喑,聲啞不能出也。喑,音音。)岐伯對曰:胞之絡脈絕也。(胎懷九月,兒體已長,故能阻絕胞中之絡脈。)帝曰:何以言之?岐伯曰:胞絡者繫於腎,少陰之脈貫腎,系舌本,故不能言。

(胞中之絡,衝任之絡也。胞絡者,繫於腎而上會於咽喉,故胞中之絡脈絕則不能言。)帝曰:治之奈何?岐伯曰:無治也,當十月復。(十月子生而胞絡復通,則能言矣,故不必治。)刺法曰:無損不足,益有餘,以成其疹,然後調之。(疹,疾也。不當治而治之,非損不足,則益有餘,本無所病,反以成疾,故當察其形證,然後因而調之。)所謂無損不足者,身羸瘦,無用鑱石也。

(妊娠九月,則身重疲勞,養胎力困,正虛羸不足之時,必不可用針石以復傷其氣。鑱音讒。)無益其有餘者,腹中有形而泄之,泄之則精出而病獨擅中,故曰疹成也。(胎元在胞而刺之,則精氣必泄,精泄則胎氣傷而病獨專於中,是益其有餘,故疹成也。

愚按:胎孕之道,中古有巫方氏所撰《顱囟經》云:一月為胎胞,精血凝也;二月為胎形,始成胚也;三月陽神為三魂;四月陰靈為七魄;五月五行分五臟也;六月六律定六腑也;七月睛開竅,通光明也;八月元神具,降真靈也;九月宮室羅布,以定生人也;十月受氣足,萬象成也。

又五臟論有稱耆婆者論云:一月如珠露;二月如桃花;三月男女分;四月形象具;五月筋骨成;六月毛髮生;七月遊其魂,兒能動左手;八月遊其魄,兒能動右手;九月三轉身;十月受氣足。又孫真人曰:凡兒在胎;一月胚,二月胎,三月有血脈,四月形體成,五月能動,六月諸骨具,七月毛髮生,八月臟腑具,九月谷入胃,十月百神備則生矣。

生後六十日瞳子成,能咳笑應和人;百五十日任脈成,能自反復;百八十日髖骨成,能獨坐;二百一十日掌骨成,能扶伏;三百日髕骨成,能行也。若不能依期者,必有不平之處。又巢元方《病源論》曰:妊娠一月名胎胚,足厥陰脈養之;二月名始膏,足少陽脈養之;三月名始胎,手心主脈養之,當此之時,血不流行,形象始化,未有定儀,因感而變,欲子端正莊嚴,常口談正言,身行正事,欲子美好,宜佩白玉,欲子賢能,宜看詩書,是謂外象而內感者也;四月始成其血脈,手少陽脈養之;五月始成其氣,足太陰脈養之,六月始成其筋,足陽明脈養之;七月始成其骨,手太陰脈養之;八月始成膚革,手陽明脈養之;九月始成毛髮,足少陰脈養之;十月五臟六腑關節人神皆備,此其大略也。

白話文:

六十二、胎孕

黃帝問:「如何知道婦人懷孕且將生產?」岐伯回答:「身體有不適症狀,但脈象卻無異常。」(身體不適,如月經停止、孕吐等。通常身體有病時脈象也會異常,可能斷續不調、弦澀細數,這些都是病脈;但若六脈平和滑順而身體不適,則必定是胎氣所致。胎脈的詳細說明見脈色類第二十三篇。)

黃帝問:「有孕婦懷胎九月卻聲音沙啞,這是為何?」(婦人懷孕稱為「重身」,即身中有身。「喑」指聲音嘶啞。)岐伯回答:「胞宮的絡脈被阻斷。」(胎兒成長至九月,體型已大,因而阻隔胞宮的絡脈。)黃帝問:「為何如此?」岐伯解釋:「胞絡連繫於腎,少陰經脈貫穿腎臟並連接舌根,故絡脈受阻便無法發聲。」(胞絡屬衝任二脈,上通咽喉,阻斷則失聲。)

黃帝問:「如何治療?」岐伯說:「無需治療,待十月分娩後自然恢復。」(胎兒出生後胞絡暢通,聲音便恢復。)《刺法》提到:「不可損不足、補有餘,以免引發疾病,應先觀察再調理。」(不當治療反而會導致虛損或過剩,徒增病症。)所謂「不損不足」,指孕婦體弱時不可用針灸傷氣;「不益有餘」則指不可對胎兒施瀉法,否則精氣外洩,反使胎氣受損而致病。

附:保嬰法

中古巫方氏《顱囟經》記載:

  • 一月為胎胞,精血凝結;
  • 二月成胎形,初具胚胎;
  • 三月陽神化三魂;
  • 四月陰靈生七魄;
  • 五月五行分五臟;
  • 六月六律定六腑;
  • 七月眼睛開竅,感知光明;
  • 八月元神完備,真靈降臨;
  • 九月器官佈置完成,決定胎兒性命;
  • 十月氣血充足,萬象成形。

《五臟論》記載:

  • 一月如露珠;
  • 二月如桃花;
  • 三月分男女;
  • 四月形體具備;
  • 五月筋骨形成;
  • 六月毛髮生長;
  • 七月魂魄活動,胎兒能動左手;
  • 八月魄力增強,能動右手;
  • 九月胎兒轉身;
  • 十月發育完成。

孫思邈說:

  • 一月為胚,二月為胎;
  • 三月有血脈;
  • 四月形體成;
  • 五月能活動;
  • 六月骨骼具備;
  • 七月毛髮生長;
  • 八月臟腑成形;
  • 九月消化功能運作;
  • 十月神氣完備而出生。
    出生後:
  • 六十天瞳孔成形,能笑和回應;
  • 一百五十天任脈成熟,能翻身;
  • 一百八十天髖骨強健,能獨坐;
  • 二百一十天掌骨成形,能爬行;
  • 三百天膝蓋發育,能行走。若未如期發育,可能有異常。

巢元方《病源論》提到:

  • 一月名「胎胚」,由足厥陰經滋養;
  • 二月名「始膏」,由足少陽經滋養;
  • 三月名「始胎」,由手心主脈滋養,此時胎兒未定型,易受外界影響,孕婦應言行端正、佩白玉或讀詩書以感應胎兒;
  • 四月血脈成形,由手少陽經滋養;
  • 五月氣血運行,由足太陰經滋養;
  • 六月筋脈生成,由足陽明經滋養;
  • 七月骨骼發育,由手太陰經滋養;
  • 八月皮膚堅實,由手陽明經滋養;
  • 九月毛髮生長,由足少陰經滋養;
  • 十月臟腑關節及神識完備。此為胎兒發育概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