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類經》~ 十六卷 (15)
十六卷 (15)
1. 五十三、動靜勇怯喘汗出於五臟
(《素問·經脈別論》)
黃帝問曰:人之居處動靜勇怯,脈亦為之變乎?岐伯對曰:凡人之驚恐恚勞動靜皆為變也。(脈以經脈血氣統言之也。恚,怒也。恚,慧、畏二音。)是以夜行則喘出於腎,淫氣病肺。(此下四條言喘者,喘屬氣,病在陽也。腎者至陰也,陰受氣於夜,夜行則勞骨傷陰,故喘出於腎。
淫氣者,陰傷則陽勝,氣逆為患也。肺腎為母子之臟,而少陰之脈上入肺中,故喘出於腎則病苦於肺。)有所墮恐,喘出於肝,淫氣害脾。(有所墮墜而恐者,傷筋損血,故喘出於肝。肝氣淫則害於脾,木乘土也。)有所驚恐,喘出於肺,淫氣傷心。(驚恐則神氣散亂,肺藏氣,故喘出於肺。
心藏神,故淫氣傷之。)度水跌僕,喘出於腎與骨。(水氣通於腎,跌僕傷於骨,故喘出焉。僕音付。)當是之時,勇者氣行則已,怯者則著而為病也。(此結上文而言有病有不病者,因氣有強弱不同也。)故曰:診病之道,觀人勇怯骨肉皮膚,能知其情,以為診法也。(勇可察其有餘,怯可察其不足,骨可以察腎,肉可以察脾,皮膚可以察肺,望而知其情,即善診者也。)
故飲食飽甚,汗出於胃。(此下五條言汗者,汗屬精,病在陰也。飲食飽甚,則胃氣滿而液泄,故汗出於胃。)驚而奪精,汗出於心。(驚則神散,神散則奪其精氣,故汗出於心。)持重遠行,汗出於腎。(持重遠行則傷骨,腎主骨,故汗出於腎。)疾走恐懼,汗出於肝。(肝主筋而藏魂,疾走則傷筋,恐懼則傷魂,故汗出於肝。
)搖體勞苦,汗出於脾。(搖體勞苦,則肌肉四肢皆動,脾所主也,故汗出於脾。《本病論》曰:醉飽行房,汗出於脾。)故春秋冬夏,四時陰陽,生病起於過用,此為常也。(五臟受氣,強弱各有常度,若勉強過用,必損其真,則病之所由起也。)
白話文:
五十三、動靜勇怯喘汗出於五臟
黃帝問道:人的居住環境、活動靜止、勇氣膽怯,脈象也會隨之變化嗎?岐伯回答:凡是人受到驚嚇、恐懼、憤怒、勞累或動靜變化,脈象都會產生變化。(脈象是經脈血氣的總稱。恚,指憤怒。)
因此,夜間行走時,喘息源自腎臟,過盛的邪氣會影響肺部。(以下四條討論喘息,喘息屬於氣的問題,病在陽分。腎屬至陰,陰氣在夜間旺盛,夜間行走會勞損骨骼、耗傷陰氣,所以喘息源自腎。淫氣指陰氣受損後陽氣過盛,氣機逆亂為病。肺與腎為母子關係,少陰經脈上行入肺,因此腎氣不調會影響肺。)
若因墜落而恐懼,喘息源自肝臟,邪氣會傷害脾臟。(墜落受傷而恐懼,會損傷筋脈和血液,因此喘息源自肝。肝氣過盛則侵犯脾臟,這是木剋土的關係。)
若因驚嚇恐懼,喘息源自肺臟,邪氣會損傷心臟。(驚恐會使神氣散亂,肺主氣,因此喘息源自肺。心藏神,所以邪氣會傷心。)
涉水或跌倒,喘息源自腎與骨骼。(腎與水氣相通,跌倒會傷骨,因此喘息由此而生。)
在這種情況下,勇敢的人氣血運行順暢則無礙,膽怯的人則會因氣滯而生病。(這總結上文,說明是否發病取決於氣血的強弱。)
因此說:診病的關鍵在於觀察人的勇怯、骨骼、肌肉和皮膚,從而瞭解病情,作為診斷方法。(勇者可察其氣血有餘,怯者可察其不足;骨骼反映腎,肌肉反映脾,皮膚反映肺,通過觀察即可掌握病情,這才是善於診斷的人。)
飲食過飽時,汗液源自胃。(以下五條討論汗,汗屬精,病在陰分。飲食過飽會使胃氣充盈而津液外洩,因此汗出於胃。)
受驚嚇而耗損精氣,汗液源自心臟。(驚嚇會使神氣散亂,精氣流失,因此汗出於心。)
負重遠行,汗液源自腎臟。(負重遠行會損傷骨骼,腎主骨,因此汗出於腎。)
快跑或恐懼,汗液源自肝臟。(肝主筋而藏魂,快跑傷筋,恐懼傷魂,因此汗出於肝。)
身體勞累,汗液源自脾臟。(身體勞累時,肌肉四肢活動過度,脾主肌肉,因此汗出於脾。《本病論》說:醉酒飽食後行房,汗出於脾。)
因此,春夏秋冬四季陰陽變化中,疾病多因過度使用身體而起,這是常理。(五臟承受氣血的能力各有限度,若勉強過度使用,必然損傷正氣,這就是疾病發生的原因。)
2. 五十四、熱食汗出
(《靈樞·營衛生會篇》)
黃帝曰:人有熱飲食下胃,其氣未定汗則出,或出於面,或出於背,或出於身半,其不循衛氣之道而出何也?(飲食入胃,其氣各有所行,如《經脈別論》曰,散精於肝,淫氣於筋,濁氣歸心,淫精於脈之類是也。衛氣之道,晝行於陽,夜行於陰,有常度也。今有熱飲食者,方入於胃,其氣之留行未定而汗輒外泄,出無方所,是不循衛氣之道也,故以為問?)岐伯曰:此外傷於風,內開腠理,毛蒸理泄,衛氣走之,固不得循其道。(風為陽邪,有外熱也。
熱食氣悍,因內熱也。熱之所聚,則開發腠理,所以毛蒸理泄而衛氣走之,故不循其常道也。)此氣慓悍滑疾,見開而出,故不得從其道,故命曰漏泄。(此即熱食之氣也,出不由度,故曰漏泄。慓音飄,急也。)
白話文:
五十四、熱食汗出
黃帝問:人在吃下熱食後,食物剛進入胃中,氣血運行尚未穩定,卻立刻出汗,有的從臉部、背部或身體其他部位流出,為何這些汗水不遵循衛氣的運行規律排出?
岐伯回答:這是因為外部受風邪侵襲,內部腠理(皮膚毛孔)因熱食而鬆開,熱氣蒸騰導致毛孔開洩,衛氣隨之外散,無法依循正常途徑運行。這種熱食之氣強烈迅疾,一遇腠理開放便趁勢外洩,因此不按常道排出,稱之為「漏洩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