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類經》~ 十五卷 (30)

回本書目錄

十五卷 (30)

1. 四十四、五臟熱病刺法

肺者胸中之藏,背者胸中之府,故痛走胸膺及背,且不得太息也。喘逆在肺,氣不下行,則三陽俱壅於上,故頭痛不堪。熱邪在肺,則皮毛不斂,故汗出而寒。)丙丁甚,庚辛大汗,氣逆則丙丁死。(丙丁屬火,克肺者也。庚辛屬金,肺所王也。)刺手太陰陽明,出血如大豆,立已。

(太陰陽明二經表裡俱當刺之。出血者,取其絡脈之盛者也。)

腎熱病者,先腰痛胻痠,苦渴數飲,身熱。(足少陰之絡貫腰脊,故先為腰痛。其脈循內踝之後以上腨內,故為胻痠。又其直者循喉嚨挾舌本,邪火耗傷腎水,故苦渴數飲。腎與太陽為表裡,太陽之脈從巔下背,抵腰走足,故為身熱。胻音杭。痠音酸。)熱爭則項痛而強,胻寒且痠,足下熱,不欲言。

(熱爭在表,則太陽經也。太陽之脈別下項,故項痛而強。熱爭在裡,則少陰經也。少陰之脈斜走足心,上腨內,挾舌本,故為胻寒且痠,足熱不言等病。)其逆則項痛員員澹澹然。(員員,義見前。澹澹,精神短少貌。陰虛無氣之候也。)戊己甚,壬癸大汗,氣逆則戊己死。

(戊己土,克腎者也。壬癸水,腎所王也。)刺足少陰、太陽。(水臟之表裡也。)諸汗者,至其所勝日汗出也。(氣王之日,即所勝也。王則勝邪,故汗出而病愈。)

肝熱病者,左頰先赤;(此下言面部五臟之色也。肝屬木,應在東方,故肝熱者,左頰當先赤。)心熱病者,顏先赤;(心屬火,其應南方。顏,額也,亦曰庭。)脾熱病者,鼻先赤;(脾屬土,其應中央,故鼻先赤。)肺熱病者,右頰先赤;(肺屬金,其應在西,故右頰先赤。

)腎熱病者,頤先赤。(腎屬水,應在北,故兩頤先赤。)病雖未發,見赤色者刺之,名曰治未病。(病雖未見,而赤色已見於五部,則為病之先兆,當求其臟而預治之,所謂防於未然也。)

熱病從部所起者,至期而已;(此下言諸熱病,並刺治之法也。從部所起者,至期而已,謂如肝色先見於左頰,至甲乙日即當汗解之類是也。餘臟義同。)其刺之反者,三周而已;(反,謂瀉虛補實也。病而反治,其病必甚,其愈反遲。三周者,謂三遇所勝之日而後已。)重逆則死。

(一誤者尚待三周,再誤者焉得不死?)諸治熱病,以飲之寒水乃刺之,必寒衣之,居止寒處,身寒而止也。(先飲寒水而後刺,欲其陰氣自內達表而熱泄於外也,故必寒衣寒處,皆欲其避溫就涼耳。)熱病先胸脅痛,手足躁,刺足少陽,補足太陰,(足少陽之脈下胸中,循脅裡,故為胸脅痛。脾主四肢而甲木乘之,則風淫末疾,故手足躁擾。

木強土弱,所以當瀉足少陽之實,補足太陰之虛。王氏注曰:胸脅痛,丘墟主之。補足太陰之脈,當於井滎取也。)病甚者為五十九刺。(五十九刺,義詳針刺類三十九、四十。)熱病始手臂痛者,刺手陽明太陰而汗出止。(王氏曰:手臂痛,列缺主之。列缺者,手太陰之絡也。

白話文:

四十四、五臟熱病刺法

肺臟位於胸中,背部是胸的府邸,因此疼痛會蔓延到胸部和背部,且無法深呼吸。若是肺氣上逆導致喘息,氣無法下行,三陽經氣會壅塞在上,所以頭痛劇烈。熱邪在肺時,毛孔無法閉合,因此出汗卻感到寒冷。病情在丙丁日(火日)加重,庚辛日(金日)會因出汗而緩解;若氣逆嚴重,則可能在丙丁日死亡。(因丙丁屬火,火克金;庚辛屬金,肺氣旺盛。)針刺手太陰經和手陽明經,放出如黃豆大的血滴,症狀可立即緩解。

(太陰經與陽明經互為表裡,均需針刺。放血是為了瀉除絡脈中的邪熱。)

腎熱病患者,起初會腰痛、小腿痠軟,口渴頻飲,身體發熱。(足少陰經的絡脈貫穿腰脊,因此先腰痛。其經脈沿內踝後方上行至小腿內側,故小腿痠軟。其直行經脈循喉嚨至舌根,邪火耗損腎陰,所以口渴多飲。腎與太陽經互為表裡,太陽經脈從頭頂下行至腰腿,因此身體發熱。)若熱邪正盛,則頸項強痛,小腿發寒痠軟,腳底發熱,不願說話。(熱邪在表時影響太陽經,太陽經脈下行至頸項,故頸痛發僵;熱邪在裡則傷及少陰經,少陰經斜行至腳心,上行至小腿、舌根,所以小腿寒痠、腳熱、不語。)若氣逆則頸項隱痛不休,精神萎靡。(形容陰虛氣弱的狀態。)病情在戊己日(土日)加重,壬癸日(水日)會因出汗而緩解;若氣逆嚴重,則可能在戊己日死亡。(因戊己屬土,土克水;壬癸屬水,腎氣旺盛。)針刺足少陰經與足太陽經。(此為腎臟的表裡經。)出汗時機,通常在對應臟氣旺盛之日。(氣血旺盛時能克邪,故出汗病癒。)

肝熱病患者,左臉先發紅;(五臟病色反映在面部。肝屬木,對應東方,因此左臉先紅。)心熱病患者,額頭先發紅;(心屬火,對應南方。顏即額部。)脾熱病患者,鼻部先發紅;(脾屬土,對應中央,故鼻先紅。)肺熱病患者,右臉先發紅;(肺屬金,對應西方,故右臉先紅。)腎熱病患者,下巴先發紅。(腎屬水,對應北方,故下巴兩側先紅。)即使病症未發作,但對應部位出現紅色時,即可針刺治療,稱為「治未病」。(疾病雖未顯現,但五臟對應的面部已現紅色,是病發先兆,應提前調治相應臟腑,防患未然。)

熱病從面部對應部位開始出現症狀的,在對應臟氣旺盛之日可痊癒。(例如肝病左臉先紅,至甲乙日(木日)便會因汗出而癒。其他臟腑同理。)若針刺手法錯誤,需三周才能康復;(誤治如瀉虛補實,病情加重,康復延遲。三周指歷經三次對應日。)若一再誤治則致死。

治療熱病時,先讓患者飲冷水再針刺,並讓其穿薄衣、居涼處,直至身體涼爽為止。(先飲冷水使陰氣內生而外洩熱邪,因此需避熱就涼。)熱病若先出現胸脅痛、手足躁動,針刺足少陽經以瀉實,補足太陰經以扶正。(足少陽經脈行經胸脅,故胸脅痛;肝木乘脾土,四肢躁動。應瀉少陽、補太陰。)病情嚴重者用「五十九刺」法。熱病始於手臂疼痛的,針刺手陽明經與手太陰經,汗出即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