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類經》~ 十五卷 (9)
十五卷 (9)
1. 二十八、風證
夏與丙丁皆火也,故傷於心。季夏與戊己皆土也,故傷於脾。秋與庚辛皆金也,故中於肺。冬與壬癸皆水也,故中於腎。此明風邪內至五臟也。按:本節以四時十干之風分屬五臟,非謂春必甲乙而傷肝,夏必丙丁而傷心也。凡一日之中,亦有四時之氣,十二時之中,亦有十干之分。
故得春之氣則入肝,得甲乙之氣亦入肝,當以類求,不可拘泥,諸氣皆然也。又如本節曰傷曰中,本為互言,初無輕重之別;後世以中風為重,傷風為輕,原非經旨,亦牽強矣。)風中五臟六腑之俞,亦為臟腑之風,各入其門戶,所中則為偏風。(風中五臟六腑之俞,即十二經臟腑之風也。
隨俞左右而偏中之,則為偏風,故有偏病之證。)風氣循風府而上,則為腦風。(風府,督脈穴。自風府而上,則入腦戶,故為腦風。)風入系頭,則為目風眼寒。(風自腦戶入繫於頭,則合於足之太陽。太陽之脈起於目內眥,風邪入之,故為目風,則或痛或癢,或眼寒而畏風羞澀也。
)飲酒中風,則為漏風。(酒性溫散,善開玄府,酒後中風則汗漏不止,故曰漏風。《病能論》謂之酒風,義見後三十二。)入房汗出中風,則為內風。(內耗其精,外開腠理,風邪乘虛入之,故曰內風。)新沐中風,則為首風。(沐頭面中風也。一曰沐浴。)久風入中,則為腸風、飧泄。
(久風不散,傳變而入於腸胃之中,熱則為腸風下血,寒則水穀不化而為飧泄瀉痢。)外在腠理,則為泄風。(風在腠理則汗泄不止,故曰泄風。自上文風氣循風府而上至此共七種,所以明或為風也,故有其病各異、其名不同之義。)故風者百病之長也,至其變化,乃為他病也,無常方然,致有風氣也。
(風之始入,自淺而深,至其變化,乃為他病,故風為百病之長。《骨空論》曰:風為百病之始也。無常方然者,言變化之多。而其致之者,則皆因於風氣耳。)帝曰:五臟風之形狀不同者何?願聞其診及其病能。(凡察病之法,皆謂之診。凡致病之害,皆謂之能。)岐伯曰:肺風之狀,多汗惡風,色皏然白,時咳短氣,晝日則差,暮則甚,診在眉上,其色白。(多汗者,陽受風氣,開泄腠理也。
惡風者,傷風惡風也。下文諸臟皆同。皏然,淺白貌,金色白也。肺主氣,在變動為咳,風邪迫之,故時咳短氣也。晝則衛氣在表,風亦隨之,故覺其瘥。暮則衛氣入陰,邪應於內,故為甚也。眉上乃闕庭之間,肺之候也,故肺病則白色見於此。皏,普梗切。差,瘥同。)心風之狀,多汗惡風,焦絕,善怒嚇,赤色,病甚則言不可快,診在口,其色赤。
(多汗惡風義如前。焦絕者,唇舌焦燥津液干絕也。風化木,心屬火,風薄於心,則木火合邪,神志潰亂,故或為善怒,或為驚嚇。心主舌,病甚則舌本強,故言不可快。心和則舌能知味,故診當在口。口者兼唇而言,色當赤也。嚇音黑,又虛嫁切。)肝風之狀,多汗惡風,善悲色微蒼,嗌乾善怒,時憎女子,診在目下,其色青。
白話文:
二十八、風證
夏天和丙丁都屬火,所以風邪容易侵犯心臟。季夏和戊己都屬土,所以風邪容易侵犯脾臟。秋天和庚辛都屬金,所以風邪容易侵犯肺臟。冬天和壬癸都屬水,所以風邪容易侵犯腎臟。這說明風邪侵入五臟的途徑。
這裡用四時和天干來區分風邪所屬的五臟,並不是說春天就一定因為甲乙而傷肝,夏天就一定因為丙丁而傷心。一天之中也有四時的氣候變化,十二時辰中也有天干的分屬。所以,得到春天的氣就容易入肝,得到甲乙的氣也容易入肝,應該根據相似的類別來推斷,不能拘泥於形式。各種氣的侵入都是這樣。
另外,這裡說的「傷」和「中」,本來是互相通用的,沒有輕重的區別。後世把「中風」說成是重的,「傷風」說成是輕的,這並不是經文的本意,也是牽強附會的說法。
風邪侵入五臟六腑的俞穴,也是臟腑的風邪,各自從其門戶侵入,侵犯到哪裡就形成偏風(風邪侵入五臟六腑的俞穴,也就是十二經的臟腑之風。隨著侵犯俞穴的左右而偏於一方,就形成偏風,所以會出現偏側的病症)。
風邪沿著風府穴向上,就形成腦風(風府穴是督脈上的穴位。風邪從風府穴向上侵犯,就進入腦戶,所以形成腦風)。風邪侵入頭部,就會形成目風和眼睛發冷(風邪從腦戶穴進入頭部,就與足太陽經相合。太陽經脈從眼睛內角開始,風邪侵入,所以形成目風,可能出現疼痛、發癢、眼睛發冷、怕風怕光等症狀)。
飲酒後感受風邪,就會形成漏風(酒性溫熱發散,容易打開毛孔,酒後感受風邪就會汗流不止,所以叫做漏風。《病能論》稱之為酒風,意義在後面第三十二篇提到)。房事後出汗時感受風邪,就會形成內風(房事會消耗精氣,毛孔也會打開,風邪乘虛而入,所以叫做內風)。剛洗完頭就感受風邪,就會形成首風(頭面部感受風邪,也有一說是洗澡)。久病未癒的風邪侵入體內,就會形成腸風和飧泄(風邪久久不散,轉而侵入腸胃,如果熱就會形成腸風下血,如果寒就會導致消化不良,大便稀薄如飧,腹瀉)。風邪停留在體表的毛孔,就會形成泄風(風邪停留在體表毛孔,就會導致汗出不止,所以叫做泄風。從上文風邪沿著風府穴向上到這裡,共有七種風邪侵入的途徑,說明各種風邪引起的疾病不同,名稱也不同)。
所以說,風是各種疾病的開端。風邪變化發展,就會成為其他疾病,不是固定不變的,而是由於風邪引起的。
黃帝問:侵犯五臟的風邪,症狀有什麼不同?我想聽聽如何診斷和判斷疾病的形成。
岐伯回答說:診斷疾病的方法都稱為「診」,導致疾病的危害都稱為「能」。肺風的症狀是,多汗、怕風、面色蒼白、時常咳嗽、氣短,白天會好一些,晚上會加重,診斷的部位在眉毛上方,顏色是白色。(多汗是因為陽氣受風邪影響,毛孔打開。怕風也是因為風邪侵襲。下文各臟器的症狀也都是這樣。蒼白指淺白色,像金屬的白色。肺主氣,在變動時會咳嗽,風邪侵迫就會時常咳嗽,氣短。白天陽氣在表,風邪也隨著陽氣外散,所以感覺好一些。晚上陽氣入陰,邪氣在內,所以會加重。眉毛上方是闕庭的部位,是肺的反應區域,所以肺有病會在這裡呈現白色。)
心風的症狀是,多汗、怕風、嘴唇焦燥、容易發怒、受驚嚇、面色發紅,病情嚴重時會說話不清楚,診斷的部位在嘴巴,顏色是紅色。(多汗怕風的意義和前面一樣。嘴唇焦燥是指唇舌乾燥,津液乾枯。風邪屬木,心屬火,風邪侵犯心臟,就會導致木火合邪,神志紊亂,所以會容易發怒或受驚嚇。心主舌頭,病情嚴重時舌頭會僵硬,所以說話不清楚。心氣平和舌頭才能嚐到味道,所以診斷的部位在嘴巴。嘴巴包括嘴唇,顏色應該是紅色。)
肝風的症狀是,多汗、怕風、容易悲傷、面色微微發青、咽喉乾燥、容易發怒、時常厭惡女性,診斷的部位在眼睛下方,顏色是青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