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類經》~ 三卷 (7)
三卷 (7)
1. 五、四時陰陽外內之應
南方生熱,(陽極於夏,夏王於南,故南方生熱。)熱生火,(熱極則生火也。)火生苦,(《洪範》曰:火曰炎上,炎上作苦。故物之味苦者,由火氣之所化。)苦生心,(苦先入心也。)心生血,(心主血脈也。)血生脾,(火生土也。)心主舌。(舌為心之官也。)其在天為熱,(六氣在天者為熱。
)在地為火,(五行在地者為火。)在體為脈,(脈屬眾體之火。)在臟為心,(心屬五臟之火。)在色為赤,(赤屬五色之火。)在音為徵,(徵屬五音之火。)在聲為笑,(喜則發笑,心之聲也。)在變動為憂,(心藏神,神有餘則笑,不足故憂。)在竅為舌,(心之竅也。
)在味為苦,(火之味也。)在志為喜。(心之志也。)喜傷心,(喜出於心,過則傷心。)恐勝喜;(恐為腎水之志,故勝心火之喜。恐則不喜,是其徵也。)熱傷氣,(壯火食氣也。)寒勝熱;(水勝火也。)苦傷氣,(苦從火化,故傷肺氣,火剋金也。又如陽氣性升,苦味性降,氣為苦遏,則不能舒伸,故苦傷氣。
)咸勝苦。(咸為水味,故勝火之苦。愚按:氣為苦傷而用鹹勝之,此自五行相制之理。若以辛助金,而以甘泄苦,亦是捷法。蓋氣味以辛甘為陽,酸苦鹹為陰,陰勝者制之以陽,陽勝者制之以陰,何非勝復之妙?而其中宜否,則在乎用之權變耳。)
中央生濕,(土王中央,其氣化濕。)濕生土,(濕潤則土氣王而萬物生。)土生甘,(《洪範》曰:土爰稼穡,稼穡作甘。凡物之味甘者,皆土氣之所化。)甘生脾,(甘先入脾也。)脾生肉,(脾主肌肉也。)肉生肺,(土生金也。)脾主口。(口唇者脾之官也。)其在天為濕,(氣化於天,中央為濕。
)在地為土,(形成於地,中央屬土。)在體為肉,(肉屬眾體之土。)在臟為脾,(脾屬五臟之土。)在色為黃,(黃屬五色之土。)在音為宮,(宮屬五音之土。)在聲為歌,(得意則歌,脾之聲也。)在變動為噦,(噦,於決切,呃逆也。)在竅為口,(脾之竅也。)在味為甘,(土之味也。
)在志為思。(脾之志也。宣明五氣篇曰:並於脾則畏。)思傷脾,(脾志為思,過則傷脾。怒勝思;怒為肝木之志,故勝脾土之思。怒則不思,是其徵也。)濕傷肉,(脾主肉而惡濕,故濕勝則傷肉。風勝濕;木勝土也。)甘傷肉,(過於甘也。)酸勝甘。(酸為木味,故勝土之甘。
)
西方生燥,(金王西方,其氣化燥。)燥生金,(燥則剛勁,金氣所生也。)金生辛,(洪範曰:金曰從革,從革作辛。故味辛者,皆金氣之所化。)辛生肺,(辛先入肺也。)肺生皮毛,(肺主皮毛也。)皮毛生腎,(金生水也。)肺主鼻。(鼻者肺之官也。)其在天為燥,(氣化於天,在西為燥。
白話文:
五、四時陰陽外內之應
南方產生熱氣(夏季陽氣最盛,南方屬夏,故熱氣生於南方),熱氣化生火(熱極則生火),火生成苦味(《尚書·洪範》說:「火性炎上,炎上之氣化為苦味。」因此苦味之物皆由火氣所化),苦味滋養心(苦味先入心),心主血脈(心掌管血液運行),血氣滋養脾(火生土),心主宰舌(舌為心之外竅)。
熱氣在天表現為暑熱(六氣中的熱屬天),在地表現為火(五行中的火屬地),在人體表現為脈絡(脈屬火),在臟腑為心(心屬火),在顏色為赤紅(赤色屬火),在音律為徵音(徵音屬火),在聲音為笑(喜悅則笑,是心之聲),情緒變動時表現為憂(心神過盛則笑,不足則憂),開竅於舌(心之竅),在味道為苦(火之味),在情志為喜(心之志)。
過度喜悅會損傷心(喜由心生,過度則傷心),恐懼能克制喜悅(恐屬腎水之情志,水克火,故能抑制過喜);熱氣會耗損元氣(火盛則消耗氣),寒氣能克制熱氣(水克火);苦味過度會損傷氣(苦屬火,火克金而傷肺氣,且苦味性降,抑制氣機升發),鹹味能克制苦味(鹹屬水,水克火)。
中央產生濕氣(土居中央,其氣化濕),濕氣化生土(濕潤則土氣旺盛,萬物生長),土生成甘味(《洪範》說:「土性稼穡,稼穡之氣化為甘味。」故甘味之物皆由土氣所化),甘味滋養脾(甘味先入脾),脾主肌肉(脾掌管肌肉),肌肉滋養肺(土生金),脾主宰口(口唇為脾之外竅)。
濕氣在天表現為濕(中央之氣屬濕),在地表現為土(五行中土屬地),在人體表現為肌肉(肌肉屬土),在臟腑為脾(脾屬土),在顏色為黃(黃色屬土),在音律為宮音(宮音屬土),在聲音為歌(愉悅則歌唱,是脾之聲),身體變動時表現為呃逆(噦,即打嗝),開竅於口(脾之竅),在味道為甘(土之味),在情志為思慮(脾之志)。
過度思慮會損傷脾(脾主思,過度則傷脾),憤怒能克制思慮(怒屬肝木之情志,木克土,故能抑制過思);濕氣過盛會損傷肌肉(脾主肌肉而惡濕,濕勝則傷肉),風氣能克制濕氣(木克土);甘味過度會損傷肌肉,酸味能克制甘味(酸屬木,木克土)。
西方產生燥氣(金居西方,其氣化燥),燥氣化生金(燥則剛勁,屬金氣所生),金生成辛味(《洪範》說:「金性從革,從革之氣化為辛味。」故辛味之物皆由金氣所化),辛味滋養肺(辛味先入肺),肺主皮毛(肺掌管皮膚毛髮),皮毛滋養腎(金生水),肺主宰鼻(鼻為肺之外竅)。
燥氣在天表現為乾燥(西方之氣屬燥),在地表現為金(五行中金屬地),在人體表現為皮毛(皮毛屬金),在臟腑為肺(肺屬金),在顏色為白(白色屬金),在音律為商音(商音屬金),在聲音為哭(悲傷則哭,是肺之聲),身體變動時表現為咳嗽,開竅於鼻(肺之竅),在味道為辛(金之味),在情志為憂愁(肺之志)。
過度憂愁會損傷肺(悲憂屬肺,過度則傷肺),喜悅能克制憂愁(喜屬心火之情志,火克金,故能抑制過憂);燥氣會損傷皮毛(燥則耗損津液,傷及皮毛),熱氣能克制燥氣(火克金);辛味過度會損傷皮毛,苦味能克制辛味(苦屬火,火克金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