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類經》~ 十四卷 (7)
十四卷 (7)
1. 十一、六經病解
(《素問·脈解篇》全。本篇所解,大略皆出前章《經脈篇》之義,其中稍有不同者,蓋互為發明也,當並求之)
太陽所謂腫腰脽痛者,正月太陽寅,寅太陽也。(所謂者,引古經語也。脽,尻臀也。正月建寅,三陽月也。三陽者,太陽也。故足太陽病為腫腰脽痛者,應正月三陽之候。脽音誰。)正月陽氣出在上,而陰氣盛,陽未得自次也,故腫腰脽痛也。(正月之候,三陽雖出,而時令尚寒,陰氣尚盛,陽氣未有次第,以陰勝陽,故腫腰脽痛,正以足太陽之脈,挾脊抵腰貫臀也。
)病偏虛為跛者,正月陽氣凍解地氣而出也,所謂偏虛者,冬寒頗有不足者,故偏虛為跛也。(正月東風解凍,陽氣尚微,足太陽病有或左或右偏虛為跛者,應三陽不足於下也。足太陽下行之脈,循髀膕下出外踝之後,故有是證。跛,補火切。)所謂強上引背者,陽氣大上而爭,故強上也。
(太陽之脈下項挾背,若陽氣大上而爭,則與三陽之氣上升者同,故為強上引背也。)所謂耳鳴者,陽氣萬物盛上而躍,故耳鳴也。(太陽支者,從巔至耳上角,陽邪上盛,故為耳鳴也。)所謂甚則狂巔疾者,陽盡在上而陰氣從下,下虛上實,故狂巔疾也。(巔,癲同。按前章《經脈篇》足太陽經條下作癲,蓋古所通用也。
所謂甚者,言陽邪盛也。陽邪實於陽經,則陽盡在上,陰氣在下,上實下虛,故當為狂癲之病。)所謂浮為聾者,皆在氣也。(陽實於上,則氣壅為聾,亦以其脈至耳也。)所謂入中為喑者,陽盛已衰,故為喑)也。(聲由氣發,氣者陽也,陽盛則聲大,陽虛則聲微。若陽盛已衰,故喑瘂不能言也。
喑音音。)內奪而厥則為喑俳,此腎虛也。(俳,廢也。內奪者,奪其精也。精奪則氣奪而厥,故聲喑於上,體廢於下。元陽大虧,病本在腎,腎脈上挾舌本,下走足心,故為是病。俳音排,無所取義,誤也;當作痱,正韻音沸。)少陰不至者,厥也。(此釋上文內奪而厥之義也。
少陰者,腎脈也,與太陽為表裡。若腎氣內奪,則少陰不至。少陰不至者,以陰虛無氣,無氣則陽衰,致厥之由也。以上腰尻痛耳聾狂巔厥逆等義,俱出前章太陽經病條下。)
少陽所謂心脅痛者,言少陽盛也,盛者心之所表也,(少陽之脈下胸中,循脅裡,故心脅痛者,以少陽之邪盛也。然少陽屬木,木以生火,故邪之盛者,其本在膽,其表在心。表者,標也。)九月陽氣盡而陰氣盛,故心脅痛也。(膽有相火,心有君火,火墓在戌,陽不勝陰,則心脅為痛,故應九月之氣。
)所謂不可反側者,陰氣藏物也,物藏則不動,故不可反側也。(陰邪凝滯,藏伏陽中,喜靜惡動,故反側則痛。上義出前章足少陽經病。)所謂甚則躍者,九月萬物盡衰,草木畢落而墮,則氣去陽而之陰,氣盛而陽之下長,故謂躍。(九月萬物盡衰,草木畢落,是天地之氣去陽而之陰也。
白話文:
十一、六經病解
太陽經所說的腰部腫脹和臀部疼痛,是因為正月屬太陽寅月,寅代表太陽。(「所謂」是引用古代經典的說法。「脽」指臀部。正月建寅,是三陽之月。三陽即太陽。因此足太陽經病出現腰部腫脹和臀部疼痛,與正月三陽的氣候相應。)正月陽氣上升,但陰氣仍盛,陽氣未能順利運行,因此導致腰部腫脹和臀部疼痛。(正月的氣候,三陽雖已出現,但天氣仍寒,陰氣尚盛,陽氣未能有序運行,陰氣勝過陽氣,故腰部腫脹和臀部疼痛,這與足太陽經脈循行於脊柱、腰部及臀部有關。)
疾病偏虛導致跛行,是因為正月陽氣解凍,地氣上升。(所謂偏虛,是指冬季寒氣過盛,陽氣不足,因此偏虛導致跛行。)正月東風解凍,陽氣尚弱,足太陽經病可能出現左右偏虛而跛行,反映三陽之氣不足於下。足太陽經下行脈絡,沿大腿後側至外踝後方,因此有此症狀。
所謂「強上引背」,是指陽氣上升過盛而與陰氣相爭,因此背部強直。(太陽經脈下行至頸背,若陽氣過盛上升,與三陽之氣上升相應,故背部強直。)
所謂耳鳴,是因陽氣旺盛上升而跳動,導致耳鳴。(太陽經分支從頭頂至耳上角,陽邪上盛,故耳鳴。)
所謂嚴重時會發狂或癲癇,是因陽氣全集中在上,陰氣在下,下虛上實,故發狂或癲癇。(「巔」與「癲」同義。前章《經脈篇》足太陽經條下寫作「癲」,是古代通用寫法。所謂「甚」,指陽邪過盛。陽邪充斥陽經,則陽氣全在上,陰氣在下,上實下虛,故發狂癲之病。)
所謂「浮為聾」,是因氣機壅滯導致耳聾。(陽氣實於上,氣機壅塞而耳聾,也與太陽經脈至耳有關。)
所謂「入中為喑」,是因陽氣過盛後衰退,導致失聲。(聲音由氣發出,氣屬陽,陽盛則聲音大,陽虛則聲音弱。若陽氣過盛後衰退,則失聲不能言語。)
「內奪而厥」則導致失聲與肢體癱瘓,這是腎虛所致。(「俳」指廢棄。「內奪」指精氣耗損。精氣耗損則氣機衰竭而厥逆,故上部失聲,下部肢體癱瘓。元陽大虧,病根在腎,腎經上挾舌根,下至足心,故有此病。「俳」音排,無意義,應為「痱」,正韻音沸。)
「少陰不至」是指厥逆。(此解釋上文「內奪而厥」之意。少陰為腎經,與太陽經為表裡。若腎氣內耗,則少陰經氣不至。少陰不至,是因陰虛無氣,無氣則陽衰,導致厥逆。以上關於腰臀痛、耳聾、發狂、癲癇、厥逆等症狀,均出自前章太陽經病條下。)
少陽經所說的心脅痛,是指少陽經氣過盛。(少陽經脈下行至胸中,循行脅部,故心脅痛是因少陽邪氣過盛。少陽屬木,木生火,因此邪氣盛者,根源在膽,表現在心。「表」即標誌。)九月陽氣盡而陰氣盛,故心脅痛。(膽有相火,心有君火,火的墓地在戌,陽不勝陰,則心脅痛,與九月氣候相應。)
所謂「不可反側」,是因陰氣藏伏,事物藏伏則不動,故不能翻身。(陰邪凝滯,藏伏於陽中,喜靜惡動,故翻身則痛。此義出自前章足少陽經病。)
所謂嚴重時會跳動,是因九月萬物衰敗,草木凋落,氣機從陽轉陰,陽氣盛於下,故稱跳動。(九月萬物衰敗,草木凋落,是天地之氣從陽轉陰的表現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