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類經》~ 三卷 (4)

回本書目錄

三卷 (4)

1. 三、臟腑有相合三焦曰孤府

(《靈樞·本輸篇》)

肺合大腸,大腸者,傳道之府。(此言臟腑各有所合,是為一表一里。肺與大腸為表裡,故相合也。傳道之官義見前一。)心合小腸,小腸者,受盛之府。(心與小腸為表裡,故相合也。受盛之義亦見前。)肝合膽,膽者,中精之府。(肝與膽為表裡,故相合也。膽為中正之官,藏清淨之液,故曰中精之府。

蓋以他府所盛者皆濁,而此獨清也。)脾合胃,胃者,五穀之府。(脾與胃為表裡,而胃司受納,故為五穀之府。)腎合膀胱,膀胱者,津液之府也。(腎與膀胱為表裡,而津液藏焉,故為津液之府。)少陽屬腎,腎上連肺,故將兩臟。(少陽,三焦也。三焦之正脈指天,散於胸中,而腎脈亦上連於肺;三焦之下腧屬於膀胱,而膀胱為腎之合,故三焦亦屬乎腎也。然三焦為中瀆之府,膀胱為津液之府,腎以水臟而領水府,理之當然,故腎得兼將兩臟。

將,領也。兩臟,腑亦可以言臟也。《本藏篇》曰:腎合三焦膀胱。其義即此。)三焦者,中瀆之府也,水道出焉,屬膀胱,是孤之府也。是六腑之所與合者。(中瀆者,謂如川如瀆,源流皆出其中也。即水穀之入於口,出於便,自上而下,必歷三焦,故曰中瀆之府,水道出焉。

膀胱受三焦之水,而當其疏泄之道,氣本相依,體同一類,故三焦下腧出於委陽,並太陽之正入絡膀胱約下焦也。然於十二臟之中,惟三焦獨大,諸臟無與匹者,故名曰是孤之府也。三焦下腧義見經絡類十六。

愚按:本篇之表裡相配者,肺合大腸皆金也,心合小腸皆火也,肝合膽皆木也,脾合胃皆土也,腎合膀胱皆水也;惟三焦者,雖為水瀆之府,而實總護諸陽,亦稱相火,是又水中之火府。故在本篇曰三焦屬膀胱,在《血氣形志篇》曰少陽與心主為表裡。蓋其在下者為陰,屬膀胱而合腎水;在上者為陽,合包絡而通心火。

此三焦之所以際上極下,象同六合,而無所不包也。觀本篇六腑之別,極為明顯。以其皆有盛貯,因名為府;而三焦者曰中瀆之府,是孤之府,分明確有一府。蓋即臟腑之外,軀體之內,包羅諸臟,一腔之大府也。故有中瀆是孤之名,而亦有大府之形。《難經》謂其有名無形,誠一失也。

是蓋譬之探囊以計物,而忘其囊之為物耳。遂致後世紛紛,無所憑據,有分為前後三焦者,有言為腎旁之脂者,即如東垣之明,亦以手三焦足三焦分而為二。夫以一三焦,尚云其無形,而諸論不一,又何三焦之多也?畫蛇添足,愈多愈失矣,後世之疑將焉釋哉?余因著有《三焦包絡命門辨》,以求正於後之君子焉。詳見《附翼》第三卷。

白話文:

三、臟腑有相合三焦曰孤府

肺與大腸相配合,大腸是傳導排泄的腑器。(這表示五臟六腑各自有相互配合的關係,形成一表一裡的聯繫。肺與大腸互為表裡,因此彼此相合。「傳導之官」的意義如前所述。)

心與小腸相配合,小腸是受納盛裝食物的腑器。(心與小腸互為表裡,因此彼此相合。「受盛」的意義亦如前所述。)

肝與膽相配合,膽是貯藏清淨精華的腑器。(肝與膽互為表裡,因此彼此相合。膽為中正之官,儲藏清淨的膽汁,故稱為「中精之府」。因為其他腑器所盛裝的多為濁物,唯獨膽貯藏清液。)

脾與胃相配合,胃是容納五穀的腑器。(脾與胃互為表裡,而胃負責受納食物,故稱為「五穀之府」。)

腎與膀胱相配合,膀胱是貯存津液的腑器。(腎與膀胱互為表裡,而津液儲藏於此,故稱為「津液之府」。)

少陽(三焦)與腎相關聯,腎的經脈向上連接肺,因此腎統領這兩臟腑。(少陽即三焦。三焦的正脈向上散佈於胸中,而腎脈亦上行連接肺;三焦的下行腧穴歸屬於膀胱,而膀胱又與腎相合,因此三焦也歸屬於腎。然而,三焦是中瀆之府,膀胱是津液之府,腎作為水臟而統領水腑,理所當然,故腎能同時統領這兩臟腑。「將」即統領之意。「兩臟」在此亦包括腑。《本藏篇》提到:「腎合三焦膀胱」,即此義。)

三焦是中瀆之府,負責水液運行,歸屬於膀胱,是獨一無二的腑器。(「中瀆」意指如河流般貫通上下,水液皆由此流通。食物從口進入,排泄而出,自上而下必經三焦,故稱「中瀆之府,水道出焉」。膀胱接受三焦輸送的水液,負責疏洩,兩者氣機相依,功能相關,因此三焦的下行腧穴「委陽」與膀胱經相連,共同調節下焦。然而在十二臟腑中,唯獨三焦範圍最廣,無其他臟腑能與之匹配,故稱為「孤之府」。三焦下行腧穴的意義詳見《經絡類》第十六篇。)

按:本篇所述的表裡配合關係,肺與大腸同屬金,心與小腸同屬火,肝與膽同屬木,脾與胃同屬土,腎與膀胱同屬水;唯獨三焦,雖為水液運行的腑器,但實際上也總護諸陽,又稱「相火」,可說是水中之火府。因此,本篇提到「三焦屬膀胱」,而《血氣形志篇》則說「少陽與心主(心包)為表裡」。這是因為三焦在下為陰,歸屬膀胱而與腎水相合;在上為陽,與心包絡相通而連接心火。

三焦之所以能貫通上下,包容一切,正因其無所不包。觀察本篇對六腑的區分極為明確:其他五腑皆有具體盛貯功能,故稱為「腑」;而三焦則稱為「中瀆之府」、「孤之府」,顯然是一個獨立的腑器。它位於臟腑之外、軀體之內,包裹諸臟,是整個體腔中的大腑。因此有「中瀆」、「孤之府」的名稱,也有具體的形態。《難經》認為三焦「有名無形」,實為錯誤。這好比計算囊中物品,卻忽略了囊本身的存在。後世對此爭論不休,有人分為上、中、下三焦,有人認為是腎旁的脂肪,甚至如李東垣這般明醫,也將三焦分為手三焦與足三焦。若連一個三焦都說無形,卻又衍生諸多理論,豈非矛盾?畫蛇添足,反失其真。後世的疑惑該如何解答?我因此撰寫《三焦包絡命門辨》,以求教於後世學者。詳見《附翼》第三卷。

2. 四、五臟之應各有收受

(《素問·金匱真言論》)

帝曰:五臟應四時,各有收受乎?(收受者,言同氣相求,各有所歸也。)岐伯曰:有。東方青色,入通於肝,開竅於目,藏精於肝,(東為木王之方,肝為屬木之臟,故相通也。青者木之色。目者肝之竅。木之精氣,藏於肝曰魂。)其病發驚駭,(風木之氣多振動,故病為驚駭。

)其味酸,其類草木,(酸者木之味。)其畜雞,(《易》曰:巽為雞。東方木畜也。)其穀麥,(麥成最早,故應東方春氣。《五常政大論》曰:其畜犬,其谷麻。)其應四時,上為歲星,(木之精氣,上為歲星。)是以春氣在頭也,(木王春,春氣上升也。)其音角,(木音曰角,其應春,其化丁壬巳亥。

)其數八,(河圖數,天三生木,地八成之。)是以知病之在筋也,(肝主筋也。)其臭臊。(臭,氣之總名也。臊為木氣所化。《禮月令》曰:其臭膻。膻與臊類。臭,許救、尺救二切。臊音騷。)

南方赤色,入通於心,開竅於耳,藏精於心,(南為火王之方,心為屬火之臟,其氣相通。赤者火之色。耳者心之竅。火之精氣,藏於心曰神。《陰陽應象大論》曰:心在竅為舌,腎在竅為耳。可見舌本屬心,耳則兼乎心腎也。)故病在五臟,(心為五臟之君主,心病則五臟應之。

)其味苦,其類火,(火之味苦。)其畜羊,(《五常政大論》曰其畜馬,而此曰羊者,意謂午未俱屬南方耳。)其谷黍,(黍之色赤,糯小米也。《五常政大論》曰其穀麥。)其應四時,上為熒惑星,(火之精氣,上為熒惑星。)是以知病之在脈也,(心主血脈也。)其音徵,(火音曰徵,其應夏,其化戊癸子午。

)其數七,(地二生火,天七成之。)其臭焦。(焦為火氣所化。)

中央黃色,入通於脾,開竅於口,藏精於脾,(土王四季,位居中央,脾為屬土之臟,其氣相通。黃者土之色。口者脾之竅。土之精氣,藏於脾曰意。)故病在舌本,(脾之脈連舌本,散舌下。)其味甘,其類土,(土之味甘。)其畜牛,(牛屬醜而色黃也。《易》曰坤為牛。

)其谷稷,(稷,小米也。粳者為稷,糯者為黍,為五穀之長,色黃屬土。)其應四時,上為鎮星,(土之精氣,上為鎮星。)是以知病之在肉也,(脾主肌肉也。)其音宮,(土音曰宮,其應長夏,其化甲己丑未。)其數五,其臭香。(香為土氣所化。)

西方白色,入通於肺,開竅於鼻,藏精於肺,(西為金王之方,肺為屬金之臟,其氣相通。白者金之色。鼻者肺之竅。金之精氣,藏於肺曰魄。)故病在背,(肺在胸中,附於背也。)其味辛,其類金(,金之味辛,)其畜馬,(肺為乾象,《易》曰乾為馬。)其谷稻,(稻堅而白,故屬金。

白話文:

四、五臟之應各有收受

黃帝問:「五臟對應四季,各自有相應的歸屬嗎?」(「收受」指同類氣息相互呼應,各有歸屬。)岐伯回答:「有。」

東方屬青色,與肝相通,開竅於眼睛,精氣藏於肝。(東方是木氣旺盛的方位,肝屬木臟,故相通。青色是木的代表色,眼睛是肝的竅穴。木的精氣藏於肝,稱為「魂」。)肝病易引發驚嚇。(風木之氣多動盪,故病症表現為驚恐。)其味為酸,類屬草木。(酸是木的味道。)對應的牲畜是雞(《易經》說:「巽卦象徵雞」,東方屬木的牲畜),穀物是麥(麥成熟最早,故對應東方春氣。《五常政大論》則記載為犬和麻)。對應四季中的歲星(木的精氣上應歲星),因此春氣集中在頭部。(木旺於春,春氣上升。)其音為角(木音稱角,對應春季,化於丁壬巳亥),數為八(河圖數:天三生木,地八成之),故病變多見於筋(肝主筋),氣味為臊(臊是木氣所化。《禮記·月令》稱「其臭羶」,羶與臊同類)。

南方屬赤色,與心相通,開竅於耳,精氣藏於心。(南方是火氣旺盛的方位,心屬火臟,氣息相通。赤色是火的代表色,耳是心的竅穴。火的精氣藏於心,稱為「神」。《陰陽應象大論》說:「心開竅於舌,腎開竅於耳。」可見舌屬心,耳則兼屬心腎。)心病會影響五臟(心為五臟之主)。其味為苦,類屬火(火味苦),對應的牲畜是羊(《五常政大論》記載為馬,此處稱羊,可能因午未均屬南方),穀物是黍(赤色糯小米。《五常政大論》記載為麥)。對應四季中的熒惑星(火的精氣上應熒惑星),故病變多見於血脈(心主血脈)。其音為徵(火音稱徵,對應夏季,化於戊癸子午),數為七(地二生火,天七成之),氣味為焦(焦是火氣所化)。

中央屬黃色,與脾相通,開竅於口,精氣藏於脾。(土旺於四季,位居中央,脾屬土臟,氣息相通。黃色是土的代表色,口是脾的竅穴。土的精氣藏於脾,稱為「意」。)脾病多見於舌根(脾脈連舌根,散佈舌下)。其味為甘,類屬土(土味甘),對應的牲畜是牛(牛屬醜,色黃。《易經》說:「坤卦象徵牛」),穀物是稷(小米,粳米為稷,糯米為黍,為五穀之首,色黃屬土)。對應四季中的鎮星(土的精氣上應鎮星),故病變多見於肌肉(脾主肌肉)。其音為宮(土音稱宮,對應長夏,化於甲己醜未),數為五,氣味為香(香是土氣所化)。

西方屬白色,與肺相通,開竅於鼻,精氣藏於肺。(西方是金氣旺盛的方位,肺屬金臟,氣息相通。白色是金的代表色,鼻是肺的竅穴。金的精氣藏於肺,稱為「魄」。)肺病多見於背部(肺位於胸中,依附於背)。其味為辛,類屬金(金味辛),對應的牲畜是馬(肺象徵乾卦,《易經》說:「乾卦象徵馬」),穀物是稻(稻質堅色白,故屬金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