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類經》~ 十三卷 (24)

回本書目錄

十三卷 (24)

1. 七、陰陽貴賤合病

(素問陰陽類論)

孟春始至,黃帝燕坐,臨觀八極,正八風之氣,而問雷公曰:陰陽之類,經脈之道,五中所主,何臟最貴?(孟春始至,立春日也。燕,閒也。八極,八方遠際也。正八風,察八方之風候也。五中,五內也。何臟最貴,欲見所當重也。)雷公對曰:春甲乙青,中主肝,治七十二日,是脈之主時,臣以其臟最貴。

(四時之序,以春為首,五臟之氣,惟肝應之,故公意以肝臟為最貴,蓋指厥陰也。)帝曰:卻念上下經,陰陽從容,子所言貴,最其下也。(上下經,古經也。陰陽從容,其篇名也。帝謂念此經義,則貴不在肝,蓋特其最下者耳。)雷公致齋七日,且復侍坐。(悟己之非,積誠復請也。

)帝曰:三陽為經,(經,大經也。周身之脈,惟足太陽為巨,通巔下背,獨統陽分,故曰經。)二陽為維,(維,維絡也。陽明經上布頭面,下循胸腹,獨居三陰之中,維絡於前,故曰維。)一陽為遊部,(少陽在側,前行則會於陽明,後行則會於太陽,出入於二陽之間,故曰遊部。

楊上善曰:三陽,足太陽脈也,從目內眥上頭,分為四道下項,並正別脈上下六道以行於背,與身為經。二陽,足陽明脈也,從鼻而起,下咽分為四道,並正別脈六道,上下行腹,綱維於身。一陽,足少陽脈也,起目外眥絡頭,分為四道,下缺盆,並正別脈六道上下,主經營百節,流氣三部,故曰遊部。)此知五臟終始。

(有陽則有陰,有表則有里,睹此三陽之義,則五臟之終始,可類求而知矣。)三陽為表,(三陽,誤也,當作三陰。三陰,太陰也。太陰為諸陰之表,故曰三陰為表。按陰陽離合論曰:太陰為開。痿論曰:肺主身之皮毛。師傅篇曰:肺為之蓋。脾者主為衛。是手足三陰,皆可言表也。

據下文所謂三陽三陰者,明列次序,本以釋此,故此節當為三陰無疑。按:王氏而下,凡注此者,皆曰:三陽,太陽也。二陰,少陰也。少陰與太陽為表裡,故曰三陽為表,二陰為里。其說若是,然六經皆有表裡,何獨言二經之表裡於此耶?蓋未之詳察耳。)二陰為里,(二陰,少陰腎也。

腎屬水,其氣沉,其主骨,故二陰為里。)一陰至絕作朔晦,卻具合以正其理。(一陰,厥陰也。厥者,盡也。按陰陽系日月篇曰:戌主右足之厥陰,亥主左足之厥陰,此兩陰交盡,故曰厥陰也。夫厥陰之氣,應在戌亥,六氣不幾於絕矣;然陰陽消長之道,陰之盡也如月之晦,陽之生也如月之朔,既晦而朔則絕而復生,此所謂一陰至絕作朔晦也。由是而終始循環,氣數具合,故得以正其造化之理矣。

按六經之分少太者,以微盛言,故謂厥陰為盡陰。其分一二三者,以六氣之次言耳。如三陰之序,首厥陰一也,次少陰二也,又次太陰三也。三陽之序,首少陽,次陽明,又次太陽,是三陽之次也。)雷公曰:受業未能明。(按上文雷公以肝為最貴,而不知肝屬一陰,為陰之盡,帝謂最其下者以此,故公曰受業未能明也。)

白話文:

七、陰陽貴賤合病

立春時節,黃帝閒坐,觀察八方風氣,詢問雷公:「陰陽分類、經脈運行、五臟主導之中,哪一臟最為尊貴?」雷公回答:「春季屬木,天干為甲乙,色青,肝主春氣,統領七十二日,是經脈主導之時,因此我認為肝臟最尊貴。」

黃帝說:「回想《上下經》與《陰陽從容》篇章,你所言『最尊貴』的肝,其實是五臟中最下位的。」雷公聽後齋戒七日,再度請教。

黃帝解釋:

  • **三陽(太陽經)**為「經」,如同主幹,統領全身陽分。
  • **二陽(陽明經)**為「維」,維繫前身,絡屬中焦。
  • **一陽(少陽經)**為「遊部」,介於太陽與陽明之間,流動於表裡。

由此可推知五臟的運轉規律:

  • **三陰(太陰經)**主表(如肺主皮毛)。
  • **二陰(少陰經)**主裡(腎屬水,藏於內)。
  • **一陰(厥陰經)**象徵陰盡陽生,如月之晦朔交替,循環不息。

雷公坦言:「我尚未領悟其中道理。」(此前他誤認肝最尊貴,實則厥陰為陰之末,故黃帝指其「最下」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