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類經》~ 十三卷 (14)

回本書目錄

十三卷 (14)

1. 五、生氣邪氣皆本於陰陽

(素問生氣通天論,全)

黃帝曰:夫自古通天者,生之本,本於陰陽。天地之間,六合之內,其氣九州九竅、五臟十二節,皆通於天氣。(大哉乾元,萬物資始,生生不息,天之德也。凡自古之有生者,皆通天元之氣以為生也。天元者,陰陽而已,故陰陽為有生之本。如至大為六合,則上下四方也。

至廣為九州,則冀兗青徐揚荊梁雍豫也。人之外有九竅,陽竅七、陰竅二也。內有五臟,心肺肝脾腎也。天有四時十二節,氣候之所行也。人有四肢十二經,營衛之所通也。凡物之形而外者,為儀象之流行,藏而內者,為精神之升降,幽明動靜,孰匪由天,故曰皆通於天氣。)其生五,其數三,數犯此者,則邪氣傷人,此壽命之本也。

(人生雖本乎陰陽,而稟分五行,其生五也。陰陽衰盛,少太有三,其氣三也。有五有三,則生克強弱,變出其間矣。得其和則為正氣而生物,犯其變則為邪氣而傷物,其生其死,皆此三五耳,故為壽命之本。上二節大義與六節藏象論同,詳運氣類第一章,所當互考。)蒼天之氣,清淨則志意治,順之則陽氣固,(天色深玄,故曰蒼天。

天氣者,陽氣也。蒼天之氣,清淨光明者也,藏德不止,故不下也。人能法天道之清淨,則志意治而不亂,陽氣固而不衰,弗失天和、長有天命矣。按:上文云生之本本於陰陽,而自此以下凡專言陽氣者七何也?蓋生氣通天,以陽為本,陽氣既固,陰必從之,故聖人諄諄於此,其示人之深意可知矣。)雖有賊邪,弗能害也,此因時之序。

(陽氣固者,其天全也,天全則神全,雖有賊風邪氣,不能犯之,蓋在乎因時之序,如四氣調神之謂是也。)故聖人傳精神,服天氣,而通神明。(傳,受也。服,佩也。惟聖人者,能得天之精神,服天之元氣,所以與天為一而神明可與天通矣。)失之則內閉九竅,外壅肌肉,衛氣散解。

(九竅通於內,肌肉衛於外,其行其固,皆陽氣為之主也;失之則失其清陽之化,故九竅肌肉皆為閉壅矣。人之衛氣,本於天之陽氣,陽虛則衛虛,衛氣散解則天真失守,故本篇所重者特在衛氣,正所以重陽氣也。)此謂自傷,氣之削也。(真陽受傷,元氣如削,非由天降,自作之耳。

陽氣者,若天與日,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,(此發明陽氣之本也。日不明則天為陰晦,陽不固則人為夭折,皆陽氣之失所也。)故天運當以日光明。(天不自明,明在日月,月體本黑,得日乃明,此天運必以日光明也。日即陽也,陽即明也,陽之所在,明必隨之,明之所及,陽之至耳,陽明一體,本無二也。

然陽在午則為晝,而日麗中天,著有象之神明,離之陽在外也;陽在子則為夜,而火伏水中,化無形之元氣,坎之陽在內也。如天元紀大論曰君火以明,正此明也;相火以位,亦此位也。蓋明而在上則為君火,伏明而在下則為相火,曰君曰相,無非陽氣之所在耳。然則天之陽氣,惟日為本,天無此日,則晝夜無分,四時失序,萬物不彰矣。

白話文:

五、生氣邪氣皆本於陰陽

黃帝說:自古以來,與天地自然相通是生命的根本,而這根本在於陰陽。天地之間、四方上下之內,人體的氣與九州的氣、九竅、五臟、十二經脈關節,都與自然之氣相通。(宏大無邊的天地元氣,是萬物生成的源頭,生生不息,這是天的德性。自古以來有生命的事物,都是依靠天元之氣而生存。所謂天元,就是陰陽,因此陰陽是生命的根本。最廣大的空間是六合,即上下四方;最遼闊的地域是九州,即冀、兗、青、徐、揚、荊、梁、雍、豫。人體外部有九竅,其中陽竅七個、陰竅兩個;內部有五臟,即心、肺、肝、脾、腎。天有四時十二節氣,氣候依此運行;人有四肢十二經脈,營衛之氣由此流通。萬物外在的形體,是自然規律的顯現;內在的藏象,則是精神氣機的升降,無論顯隱動靜,無不源自於天,所以說都與自然之氣相通。)

生命的根本在於五行(木火土金水),其氣機變化有三(陰陽的盛衰消長)。若違背這些規律,邪氣就會傷害人體,這是壽命的關鍵。(人的生命雖以陰陽為本,但稟賦分屬五行,即「其生五」;陰陽的盛衰可分為少、太、極三種狀態,即「其氣三」。五行與三氣的相互作用,產生生剋強弱的變化。順應和諧則為正氣,滋養生命;違逆變亂則為邪氣,傷害生命。生死存亡皆取決於此,故為壽命的根本。此段大意與《六節藏象論》相同,可參考運氣類第一章。)

因此,聖人凝聚精神,順應自然之氣,而與神明相通。(「傳」指承受,「服」指遵循。唯有聖人能領受天的精神,順應天的元氣,所以能與天合一,與神明相通。)若違背此道,則內部九竅閉塞,外部肌肉阻滯,衛氣渙散。(九竅通於內,肌肉護於外,其功能運作皆依賴陽氣主導;違背自然則失去清陽之氣的化育,因此九竅肌肉皆閉塞不通。人的衛氣源於天之陽氣,陽氣虛弱則衛氣不足,衛氣渙散則天真之氣失守,故本篇特別重視衛氣,實則強調陽氣的重要性。)這稱為自我損傷,元氣因此削弱。(真陽受損,元氣如被削減,並非天意所致,而是人自招之禍。)

陽氣如同天空與太陽,若失去其應有的狀態,就會折壽而生命不彰。(此段闡明陽氣的根本。太陽不明則天地昏暗,陽氣不固則人短命夭折,皆因陽氣失其所在。)因此,天體的運行依賴太陽的光明。(天本身不發光,光明來自日月。月亮本體黑暗,因太陽照射而明亮,此即天運依賴日光。太陽即陽氣,陽氣即光明,陽氣所在之處,光明必隨之;光明所及之處,即是陽氣所至。陽與明本為一體。陽氣在午時為白晝,太陽高懸中天,顯現有形的神明,如離卦之陽在外;陽氣在子時為黑夜,如火潛伏水中,化為無形的元氣,如坎卦之陽在內。《天元紀大論》說「君火以明」,即此光明;「相火以位」,即此位置。光明在上為君火,潛藏在下為相火,無論君火或相火,皆是陽氣的體現。然而,天的陽氣以太陽為根本,若無太陽,則晝夜不分、四時失序、萬物不顯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