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類經》~ 十三卷 (13)
十三卷 (13)
1. 四、邪變無窮
)有所疾前筋,筋屈不得伸,邪氣居其間而不反,發為筋溜。(有所疾前筋,謂疾有始於筋也。筋之初著於邪,則筋屈不得伸。若久居其間而不退,則發為筋溜。筋溜者,有所流注而結聚於筋也,即贅瘤之屬。下仿此。溜,力救切。)有所結,氣歸之,衛氣留之不得反,津液久留,合而為腸溜。
(邪有所結,氣必歸之,故致衛氣失常,留而不反則搐積於中,流注於腸胃之間,乃結為腸溜。衛氣失常為病,詳針刺類二十六。)久者數歲乃成,以手按之柔,已有所結;氣歸之,津液留之,邪氣中之,凝結日以易甚,連以聚居為昔瘤。(其有久者,必數歲而後成也。然其始也,按之雖柔,或上或下,已有所結;及其久也,氣漸歸之,津液留之,復中邪氣,則易於日甚,乃結為昔瘤。昔瘤者,非一朝夕之謂。
瘤音溜。)以手按之堅,有所結,深中骨,氣因於骨,骨與氣並,日以益大,則為骨疽。(又有按之而堅者,其深中骨,是氣因於骨而然。骨與氣並,其結日大,名為附骨疽也。)有所結,中於肉,宗氣歸之,邪留而不去,有熱則化而為膿,無熱則為肉疽。(又有結於肉中者,則宗氣歸之。
宗,大也,以陽明之氣為言。邪留為熱,則潰腐肌肉,故為膿。無熱則結為粉漿之屬,聚而不散,是為肉疽。)凡此數氣者,其發無常處,而有常名也。(雖有常名而發無常處,無常處則形證亦無常矣,此所以變化無常也。)
白話文:
四、邪氣變化的多樣性
如果病邪最初發生在筋上,筋會彎曲無法伸直,邪氣長期滯留其中而不消退,就會形成「筋溜」。(所謂「有所疾前筋」,指的是疾病最初源自筋。筋剛受邪氣侵襲時,會彎曲而無法伸展。如果邪氣長期停留不退,就會形成筋溜。筋溜是指邪氣流注並積聚在筋上,屬於贅瘤一類的腫物。以下類似情況皆依此解釋。)
若邪氣凝結,氣血會向該處聚集,衛氣滯留無法正常運轉,津液長期停積,便會結合形成「腸溜」。(邪氣結聚之處,氣血必然流向該處,導致衛氣失常,滯留不散而積聚體內,流注於腸胃之間,進而形成腸溜。關於衛氣失常致病的詳細論述,可參考針刺類第二十六篇。)有些疾病的形成需要數年時間,初期按壓時雖感覺柔軟,但已出現凝結現象;氣血持續聚集,津液滯留,再加上邪氣侵襲,凝結的程度會日益加重,最終形成「昔瘤」。(病程較長的,往往需要數年才能形成。初期按壓雖柔軟,但上下已現凝結;隨時間推移,氣血逐漸聚集,津液停滯,再次遭遇邪氣,則日益嚴重,進而形成昔瘤。所謂昔瘤,並非短期內能生成的。)
如果按壓時感覺堅硬,且深達骨頭,邪氣依附於骨,骨與邪氣相結合,日漸增大,就會形成「骨疽」。(另有按壓時堅硬的情況,邪氣深入骨骼,是因氣血依附於骨所致。骨與邪氣結合,凝結日益增大,稱為附骨疽。)
若邪氣凝結於肌肉之中,「宗氣」會向該處聚集,邪氣滯留不去,有熱則化為膿,無熱則形成「肉疽」。(邪氣結聚於肌肉時,宗氣會流向該處。宗氣意指大量氣血,此處指陽明經之氣。邪氣滯留產生熱,則肌肉潰爛化膿;無熱則結成類似粉漿的物質,積聚不散,形成肉疽。)
以上這些邪氣所致的病變,發作時雖無固定部位,但有其特定的名稱。(雖有特定名稱,但發作位置不固定,病變形態也無常規,正是邪氣變化無窮的緣故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