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類經》~ 十三卷 (11)
十三卷 (11)
1. 三、邪之中人陰陽有異
(《靈樞邪氣臟腑病形篇》)
黃帝問於岐伯曰:邪氣之中人也奈何?岐伯答曰:邪氣之中人高也。(風寒中人,上先受之也。)黃帝曰:高下有度乎?岐伯曰:身半已上者,邪中之也;身半已下者,濕中之也。(陽受風氣陰受濕氣也。)故曰:邪之中人也無有常,中於陰則溜於腑,中於陽則溜於經。(詳如下文。
)黃帝曰:陰之與陽也,異名同類,上下相會,經絡之相貫,如環無端。邪之中人,或中於陰,或中於陽,上下左右,無有恆常,其故何也?(經脈相貫合一,本同類也;然上下左右部位各有所屬,則陰陽之名異矣。)岐伯曰:諸陽之會,皆在於面。中人也,方乘虛時,及新用力,若飲食汗出腠理開,而中於邪。
中於面則下陽明,中於項則下太陽,中於頰則下少陽。(此言邪之中於陽經也。手足六陽,俱會於頭面,故為諸陽之會。凡足之三陽,從頭走足,故中於面,則自胸腹下行於陽明經也。中於項,則自脊背下行於太陽經也。中於頰,則自脅肋下行於少陽經也。脈遍周身者,惟足六經耳,故但言足也。
)其中於膺背兩脅,亦中其經。(膺在前,陽明經也。背在後,太陽經也。兩脅在側,少陽經也。中此三陽經與上同。)
黃帝曰:其中於陰奈何?岐伯答曰:中於陰者,常從臂胻始。夫臂與胻,其陰皮薄,其肉淖澤,故俱受於風,獨傷其陰。(此言邪之中於陰經也。胻,足脛也。淖澤,柔潤也。臂胻內廉曰陰,手足三陰之所行也,其皮薄,其肉柔,故邪中於此,則傷其陰經。胻音杭,又形敬切。
淖音鬧。)黃帝曰:此故傷其臟乎?岐伯答曰:身之中於風也,不必動臟。故邪入於陰經,則其臟氣實,邪氣入而不能客,故還之於腑。故中陽則溜於經,中陰則溜於腑。(邪中陰經,當內連五臟,因問故傷其臟也。然邪入於陰而臟氣固者,邪不能客,未必動臟,則還之於腑,仍在表也,故邪中陽者溜於三陽之經,邪中陰者溜於三陰之腑。
如心之及小腸,脾之及胃,肝之及膽,包絡之及三焦,腎之及膀胱,此以邪中三陰,亦有表證,明者所當察也。溜,力救切。)
黃帝曰:邪之中人臟奈何?岐伯曰:愁憂恐懼則傷心。形寒寒飲則傷肺,以其兩寒相感,中外皆傷,故氣逆而上行。(此下言邪之中於五臟也。然必其內有所傷,而後外邪得以入之。心臟神,憂愁恐懼則神怯,故傷心也。肺合皮毛,其臟畏寒,形寒飲冷,故傷肺也。若內有所傷,而外復有感,則中外皆傷,故氣逆而上行,在表則為寒熱疼痛,在裡則為喘咳嘔噦等病。
本病論曰:憂愁思慮即傷心;飲食勞倦即傷脾;人坐濕地,強力入水即傷腎;恚怒氣逆,上而不下即傷肝。詳運氣類四十四。)有所墮墜,惡血留內,若有所大怒,氣上而不下,積於脅下則傷肝。(肝藏血,其志為怒,其經行脅下也。)有所擊僕,若醉入房,汗出當風則傷脾。
白話文:
三、邪氣侵襲人體時陰陽經絡的差異
黃帝問岐伯:「邪氣侵襲人體時會如何?」岐伯回答:「邪氣通常先侵犯人體的上部。」(風寒之邪侵襲時,人體上部會先受影響。)黃帝問:「上下部位是否有區分?」岐伯說:「身體上半部受邪,多為風寒之氣;下半部受邪,則多為濕氣。」(陽經易受風邪,陰經易受濕氣。)因此,邪氣侵襲人體並無固定規律,若侵犯陰經,則邪氣會流注於腑;若侵犯陽經,則會流注於經脈。(詳見下文。)
黃帝問:「陰與陽雖名稱不同,但本質同源,上下經絡相互連接,循環不息。為何邪氣侵襲時,有時侵犯陰經,有時侵犯陽經,上下左右並無固定規律?」(經脈相互貫通,本屬同類,但上下左右部位各有歸屬,故陰陽之名不同。)岐伯回答:「諸陽經的交會處皆在面部。邪氣侵襲時,往往趁人體虛弱、剛用力後,或飲食出汗、腠理疏鬆之際入侵。若邪氣侵犯面部,則下行至陽明經;侵犯頸項,則下行至太陽經;侵犯臉頰,則下行至少陽經。」(此段說明邪氣侵犯陽經的途徑。手足六條陽經皆會聚於頭面,故稱頭面為諸陽之會。足部三陽經從頭走向足,因此邪氣侵犯面部後,會沿胸腹下行至陽明經;侵犯頸項後,會沿脊背下行至太陽經;侵犯臉頰後,則沿脅肋下行至少陽經。全身經脈中,唯有足六經分布最廣,故僅提及足經。)若邪氣侵犯胸腹、背部或兩脅,同樣會影響對應的陽經。(胸腹屬陽明經,背部屬太陽經,兩脅屬少陽經,邪氣侵犯這些部位時,與上述情況相同。)
黃帝問:「邪氣侵犯陰經時會如何?」岐伯回答:「侵犯陰經時,通常從手臂或小腿內側開始。這些部位的皮膚較薄,肌肉柔軟,因此雖與陽經同受風邪,卻特別容易傷及陰經。」(此段說明邪氣侵犯陰經的途徑。「胻」指小腿。陰經分布於手臂和小腿內側,此處皮膚薄、肌肉柔潤,故邪氣易侵襲陰經。)
黃帝問:「這樣會直接傷害內臟嗎?」岐伯回答:「人體受風邪侵襲時,未必會影響內臟。若邪氣進入陰經,而臟氣充實,邪氣無法停留,便會轉移至腑。因此,邪氣侵犯陽經時流注於經脈,侵犯陰經時則流注於腑。」(邪氣侵犯陰經時,理論上應影響五臟,但若臟氣強盛,邪氣無法深入,便會退回腑,仍在體表。例如:心與小腸、脾與胃、肝與膽、腎與膀胱等相連,邪氣侵犯三陰經時,也可能出現表證,需仔細辨別。)
黃帝問:「邪氣直接侵犯內臟時會如何?」岐伯回答:「憂愁恐懼會損傷心臟;形體受寒或飲用冷食會傷害肺臟,因內外寒氣相合,導致氣機上逆。」(此段說明邪氣侵犯五臟的途徑,但前提是內臟先有損傷,外邪才得以入侵。心藏神,憂慮恐懼使心神虛弱,故傷心;肺主皮毛,畏寒,若外感寒氣又內飲冷食,則肺臟受損,氣逆而上,可能表現為寒熱疼痛、咳嗽嘔吐等症狀。)此外,跌打損傷導致瘀血內留,或大怒使氣滯脅下,會傷肝(肝藏血,主怒,經脈行於脅下);外力撞擊、酒後行房或出汗後受風,則會傷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