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介賓

《類經》~ 四卷 (6)

回本書目錄

四卷 (6)

1. 二十九、身形候臟腑

(靈樞師傳篇)

黃帝曰:本藏以身形支節䐃肉,候五臟六腑之小大焉。今夫王公大人、臨朝即位之君而問焉,誰可捫循之而後答乎?(本藏,即前本經篇名。捫,摸也。循,摩也。言王公之尊貴,誰可得而摩摸?將何所據而相答也?捫音門。䐃,劬允切。)岐伯曰:身形支節者,臟腑之蓋也,非面部之閱也。

白話文:

黃帝問道:本經書中說,通過身體的外觀和四肢的形狀可以瞭解五臟六腑的大小。現在如果一些權貴大臣或者登基為王的君主前來詢問病情,誰可以觸摸身體後再回答呢?(本藏,指前面本經篇名的內容。捫,摸。循,撫摸。意思是說,對於高貴的王公大臣,誰有資格去撫摸他們的身體呢?又根據什麼依據來回答他們的病情呢?捫音同「門」。䐃,讀作「劬允」)

岐伯回答說:人的外形和四肢其實是臟腑的表徵,並不能通過觀察面部外觀就能得知。

黃帝曰:五臟之氣閱於面者,余已知之矣,以支節知而閱之奈何?(身形支節,與面不同,此欲以體貌之形,察其臟腑之侯也。)岐伯曰:五臟六腑者,肺為之蓋,巨肩陷咽,候見其外。黃帝曰:善。(五臟之應天者肺,故肺為五臟六腑之蓋。觀巨肩陷咽者,即其外候,而肺之大小高下堅脆偏正可知矣。

白話文:

黃帝說:「五臟氣色表現在臉上,我已經知道了。但是,根據身體支節部分來觀察內臟情況,該怎麼做?」(身體四肢與面部不同,黃帝想知道如何透過體貌察看臟腑狀況。)

岐伯回答說:「五臟六腑以肺為表徵。如果肩膀寬大,脖子凹陷,這些外在徵兆可以判斷內臟狀況。」

黃帝說:「好。」(肺與天相應,因此被視為五臟六腑的表徵。觀察肩膀寬大與否、脖子是否凹陷的外部徵兆,就可以瞭解肺的大小、位置、強弱、偏正等狀況。)

大義見前篇,余彼此。)岐伯曰:五臟六腑,心為之主,缺盆為之道,骷骨有餘,以候𩩲𩨗。黃帝曰:善。(缺盆居肩之前,骨之上,五臟六腑皆稟命於心,故為之主,而脈皆上出於缺盆,故為之道。骷,廣雅曰䯙䯊也,䯙䯊即膝骨之名。𩩲𩨗,蔽心之骨,亦名鳩尾。觀乎此而心之小大高下堅脆偏正可知矣。

白話文:

前面已經提過大要,我再做補充説明。)岐伯說:五臟六腑之中,心臟是主宰,缺盆處是它的道路,頭骨高低,可以推測心臟的堅韌強弱。黃帝說:好。(缺盆位於肩前,頭骨之上,五臟六腑都由心臟統領,所以心臟是主宰,而脈絡都從缺盆上出,所以缺盆是心臟的道路。骷,廣雅中解釋為膝骨。鳩尾,遮蓋心臟的骨頭,也叫鳩尾骨。根據這些外部特徵,可以推測心臟的大小高低、軟硬厚薄、偏正情況。

骷音枯。𩩲音結。藇音於。)岐伯曰:肝者主為將,使之候外,欲知堅固,視目小大。黃帝曰:善。(肝者將軍之官,其氣剛強,故能捍禦而使之候外。目者肝之外候,故察於目,則可知肝之狀矣。)岐伯曰:脾者主為衛,使之迎糧,視唇舌好惡,以知吉凶。黃帝曰:善。(脾主運化水穀以長肌肉,五臟六腑皆賴其養,故脾主為衛。

白話文:

岐伯說:「肝臟就像將軍,負責偵查外界。想要知道肝臟是否強固,觀察眼睛的大小就可以了。」黃帝說:「好。」(肝臟就像將軍一樣剛強,所以能防禦外界,負責偵查外面。眼睛是肝臟在外的代表,所以觀察眼睛,就能知道肝臟的狀況了。)

岐伯說:「脾臟就像侍衛,負責運送糧食。觀察嘴脣和舌頭的顏色和味道,可以知道身體的吉凶。」黃帝說:「好。」(脾臟負責運化水穀,滋養全身的肌肉,五臟六腑都依賴脾臟的滋養。所以脾臟是侍衛,負責運送營養。)

衛者,臟腑之護衛也。五癃津液別篇亦曰脾為之衛。脾為倉廩之官,職在轉輸,故曰使之迎糧。謂察其飲食及唇舌之善惡,則脾之吉凶可知也。)岐伯曰:腎者主為外,使之遠聽,視耳好惡,以知其性。黃帝曰:善。願聞六腑之候。(腎為作強之官,伎巧所出,故主成形而發露於外。

白話文:

衛氣,是臟腑的保護者。在《五癃津液別篇》中也提到,脾是保護者。脾負責消化和運輸,所以說「使之迎糧」。這句話的意思是,我們可以通過觀察飲食和嘴脣舌頭的狀況,來瞭解脾臟的健康狀況。

岐伯說:腎臟主管外部,負責聽覺和視覺,通過觀察耳朵和眼睛的狀況,可以瞭解腎臟的性質。黃帝說:很好。請告訴我六腑的徵象。

(腎臟是生長強健的器官,主宰肢體的形態和外表的展現。因此,腎臟與外形的形成和展露有關。)

其竅為耳,故試使遠聽及耳之善惡,則腎藏之象可因而知之矣。)岐伯曰:六腑者,胃為之海,廣骸大頸張胸,五穀乃容;(骸,骸骨也。廣骸者,言骨胳之大。又脛骨曰骸。骸音鞋。)鼻隧以長,以候大腸;唇厚人中長,以候小腸;目下果大,其膽乃橫;鼻孔在外,膀胱漏泄;鼻柱中央起,三焦乃約。此所以候六腑者也。

白話文:

耳朵是腎竅,所以試著讓病人遠距離聆聽,評估耳朵的聽力好壞,就能推知腎臟的功能。岐伯說:胃是六腑中的海,胃大、頸粗、胸寬,才能容納五穀。(骸:骨骼)鼻子孔道長,可以觀察大腸的狀況;嘴脣厚、人中長,可以觀察小腸的狀況;眼下飽滿,代表膽囊橫行;鼻孔外露,代表膀胱漏泄;鼻柱位於中央,代表三焦氣機不暢。這些都是觀察六腑的方法。

上下三等,臟安且良矣。(果,裹同,目下囊裹也。橫,剛強也。在外,掀露也。約,固密也。臟居於中,形見於外,故舉身面之外狀,而可以候內之六腑。然或身或面,又必上中下三停相等,庶臟腑相安而得其善矣。前本藏篇以五臟之皮脈肉爪骨而候六腑,其義與此稍異,所當互求。

白話文:

人體可以分為上、中、下三等部位,如果這些部位的臟腑安穩健康,那麼整體身體狀況就會良好。

  • 「裹」和「果」同義,指的是包覆、囊腫。
  • 「橫」指的是剛強、堅硬。
  • 「在外」指的是顯露在外。
  • 「約」指的是緊密、堅固。

臟腑位於人體內部,而形體表現於外,因此觀察全身和麪部的外在狀態,可以推測內臟六腑的健康狀況。但是,無論是身體還是面部,都必須分為上、中、下三層,才能確保臟腑相互安穩,發揮正常功能。

早期的藏篇中,使用五臟的皮脈肉爪骨來推測六腑的健康狀況,其原理與此略有不同,但可以相互參考以綜合判斷。

2. 三十、人有陰陽治分五態

(靈樞通天篇,全)

黃帝問於少師曰:余嘗聞人有陰陽,何謂陰人?何謂陽人?少師曰:天地之間,六合之內,不離於五,人亦應之,非徒一陰一陽而已也,而略言耳,口弗能遍明也。黃帝曰:願略聞其意,有賢人聖人,心能備而行之乎。少師曰:蓋有太陰之人,少陰之人,太陽之人,少陽之人,陰陽和平之人。

白話文:

黃帝問少師:「我聽說人有陰陽之分,什麼是陰人?什麼是陽人?」

少師回答:「天地之間,萬物之中,離不開五行。人體也遵循這個規律,不僅僅有陰陽兩種,只是大概這麼說罷了,我沒法說得十分詳盡。」

黃帝說:「我希望簡單聽聽這個意思,世界上有賢人聖人,他們的心智是否能夠兼備陰陽五行,並且能夠實踐出來呢?」

少師回答:「的確有太陰之人、少陰之人、太陽之人、少陽之人、陰陽平衡之人。」

凡五人者,其態不同,其筋骨氣血各不等。黃帝曰:其不等者,可得聞乎?(六合之內,數不離五,義見下章。心能備而行之乎,謂賢聖之心本異於人,其有能兼備陰陽者否也?太陰少陰太陽少陽者,非如經絡之三陰三陽也,蓋以天稟之純陰者曰太陰,多陰少陽者曰少陰,純陽者曰太陽,多陽少陰者曰少陽,並陰陽和平之人而分為五態也。此雖以稟賦為言,至於血氣疾病之變,則亦有純陰純陽、寒熱微甚及陰陽和平之異也。

故陽臟者偏宜於寒,陰臟者偏宜於熱,或先陽而後變為陰者,或先陰而後變為陽者,皆醫家不可不察也。)

白話文:

這五種人,他們的體質不同,他們的肌肉、骨骼、氣血也不一樣。黃帝說:他們的不一樣,可以聽一聽嗎?

(六合之內,數字離不開五,意義見下章。心能備而行之乎,謂賢聖之心本異於人,其有能兼備陰陽者否也?太陰少陰太陽少陽者,非如經絡之三陰三陽也,蓋以天稟之純陰者曰太陰,多陰少陽者曰少陰,純陽者曰太陽,多陽少陰者曰少陽,並陰陽和平之人而分為五態也。此雖以稟賦為言,至於血氣疾病之變,則亦有純陰純陽、寒熱微甚及陰陽和平之異也。)

少師曰:太陰之人,貪而不仁,下齊湛湛,(此下言五人之情性也。下齊,謙下整齊也。湛湛,水澄貌,亦卑下自明之意。)好內而惡出,心和而不發,(心和者,陰性柔也。不發者,陰多藏也。內,納同。)不務於時,(知有己也。)動而後之,(不先發也。)此太陰之人也。(此其深情厚貌,奸狡不露者,是為太陰之人。)

白話文:

少師說:太陰之人,貪財好利卻不知情義,謙虛謹慎卻自卑隱忍,就像平靜的水面,喜歡待在屋子裡不願意到外面去,心地和善但不會主動表達,不關心時勢,動作緩慢且落後。這便是太陰之人,他們外表厚道,但內心狡猾,不容易被人看穿。

少陰之人,小貪而賊心,(貪小利而心殘賊也。)見人有亡,常若有得,(見他人之有失,為自己之得志,即幸災樂禍之謂。)好傷好害,(陰性殘忍也。)見人有榮,乃反慍怒,(心多忌刻,憂人富貴也。慍音縕。)心疾而無恩,(心存嫉妒,故無恩也。)此少陰之人也。(陰險貪殘,小人之品,此少陰之人也。)

白話文:

少陽體質的人,總是謹小慎微,又很愛慕虛榮,他們就算有一點小聰明,也會因為自視甚高而表現得很傲慢。哪怕只擔任了一個小官,也會覺得自己高人一等。他們喜歡搞社交,但卻內心封閉,不能真正融入其中。這些都是少陽體質者的典型特徵,他們往往自以為是,不知大體。 太陽之人,居處於於,(于于,自足貌。)好言大事,無能而虛說,(喜誇張而無實濟也。)志發於四野,(心妄好強也。)舉措不顧是非,(粗疏不精也。)為事如常自用,事雖敗而常無悔,(為事庸常而喜自用,雖至於敗而自是不移,故無反悔之心。)此太陽之人也。(有始無終,虎皮羊質,此太陽之人也。)

少陽之人,諟諦好自貴,(諟諦,審而又審也。小有聰明,因而自貴。諟音是。諦音帝。)有小小官,則高自宜,(局量褊淺,易盈滿也。)好為外交而不內附,(務虛文也。)此少陽之人也。(妄自尊貴,不知大體,此少陽之人也。)

陰陽和平之人,居處安靜,(安靜處順,無妄動也。無為懼懼,心有所主,乃能不動,貧賤不能移,威武不能屈,是無懼懼也。)無為欣欣,(利慾不能入,富貴不能淫,是無欣欣也。)婉然從物,(君子之接人也,言忠信,行篤敬,雖蠻貊之邦行矣,是婉然從物也。婉音苑。

白話文:

身處安靜平和環境的人,不會隨意不安(因為安逸環境下,沒有意外驚嚇)。沒有恐懼,是因為心中有主見,才能做到不動搖,貧賤不能影響他的心志,威武不能屈服他的意志,這就是沒有恐懼。

沒有喜悅,是因為名利慾望不能迷惑他,富貴榮華不能使他放縱,這就是沒有喜悅。

《禮記·經解》有云:「君子接人處世,說話誠實守信,行為篤厚恭敬,即使在蠻荒之地也能行得通」,這就是善於適應環境。

)或與不爭,(聖人之道,為而不爭。老子曰:以其不爭,故天下莫能與之爭。)與時變化,(時移則事變,世更則俗易,惟聖人隨世以為法,因時而致宜,故能陰能陽,能弱能強,隨機動靜,而與化推移也。夫冰炭鉤繩,何時能合?若以聖人為之中,則兼復而並之,未有可是非者也。

白話文:

不爭: 聖人的處事之道,是為了做事情而不爭奪名利。老子說:「正是因為他不爭,所以天下沒人能跟他爭。」

隨順時勢: 時代變遷,事情就會跟著改變;社會變遷,風俗也會跟著改變。只有聖人能順應世間萬物,依時應變,所以能做到陰陽相合,柔弱剛強,隨機應變,與時勢一同演變。冰炭和鉤繩,什麼時候能融合為一?如果以聖人為中介,那它們就能兼而有之,而不產生矛盾對立。

)尊則謙謙,(位尊而志謙也。狐丘丈人曰:人有三怨:爵高者人妒之,官大者主惡之,祿厚者怨逮之。孫叔敖曰:吾爵益高,吾志益下;吾官益大,吾心益小;吾祿益厚,吾施益博。以是免於三怨可乎?易曰:天道虧盈而益謙,地道變盈而流謙,鬼神害盈而福謙,人道惡盈而好謙。謙尊而光,卑而不可逾,君子之終也。

白話文:

地位尊貴的人要謙虛,(地位尊貴而志向謙虛。狐丘丈人說:人有三種怨恨:爵位高的人會招人嫉妒,官位大的人會被主上厭惡,俸祿豐厚的人會招致怨恨。孫叔敖說:我的爵位越高,我的志向越低;我的官位越大,我的心胸越小;我的俸祿越豐厚,我施捨的就越慷慨。這樣就能免於這三種怨恨嗎?《易經》說:天道削減盈滿而增益謙虛,地道化解盈滿而流向謙虛,鬼神懲罰盈滿而賜福於謙虛,人道厭惡盈滿而喜愛謙虛。謙虛的人地位尊貴卻光彩照人,地位卑微卻不可超越,這是君子的最終歸宿。

)譚而不治,是謂至治。(譚而不治,無為而治也;無為而治,治之至也。子思子曰: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,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,致中和,天地位焉,萬物育焉。其陰陽和平之人之謂乎?)

白話文:

治病偏偏不去醫治,這纔是最完美的治療方法。(不醫治意思是不人工幹預,不幹預纔是治病的最高境界。子思子說:中庸之道是天下的根本,和諧是世間的大道,達到中庸和諧的境界,天地才能各安其位,萬物才能生長。這種陰陽平衡、心平氣和的人,或許就能體現出中庸和諧的境界吧?)

古之善用針艾者,視人五態乃治之,盛者瀉之,虛者補之。(此下言五治也。)黃帝曰:治人之五態奈何?少師曰:太陰之人多陰而無陽,其陰血濁,其衛氣澀,陰陽不和,緩筋而厚皮,不之疾瀉,不能移之。(無陽則氣少,故血濁不清,而衛氣澀滯也。曰陰陽不和者,四態之人無不然,於此而首言之,他可概見矣。

白話文:

古代善於使用針灸的人,會仔細觀察病人的五種體質,然後根據體質制定治療方法。體質旺盛的,應該瀉一瀉;體質虛弱的,應該補一補。(下面介紹五種體質的治療方法。)黃帝問:治療五種體質的人應該怎麼做呢?少師回答:太陰體質的人陰氣多而陽氣少,陰血混濁,衛氣運行不暢,陰陽不調和,經絡鬆弛而皮膚厚實。如果不趕緊瀉掉多餘的陰液,就不能夠改善這些徵狀。(沒有陽氣,氣血就會運行不暢,所以血濁而不清,衛氣也會運行不暢。說陰陽不調和,是指其他四種體質的人也一樣,不過,太陰體質的人最明顯,所以首先提到,其他體質可以類推。)

氣少不行,故其筋緩。陰體重濁,故其皮厚。皮厚血濁,非疾瀉之不能移易也。)少陰之人,多陰少陽,小胃而大腸,六腑不調,其陽明脈小而太陽脈大,必審調之,其血易脫,其氣易敗也。(小胃,故足陽明之胃脈亦小。大腸,故手太陽之小腸脈亦大。此其多陰少陽者,以陽明為五臟六腑之海,小腸為傳送之腑,胃小則藏貯少而氣必微,小腸大則傳送速而氣不蓄,陽氣既少而又不蓄,則多陰少陽矣。必當審察而善調之,然其氣少不能攝血,故多致血易脫而氣易敗也。

白話文:

因為氣不足,所以他的筋脈鬆弛。陰氣重濁,所以他的皮膚厚。皮膚厚,氣血運行不暢,不通過劇烈下瀉是無法改善的。陰證的人,陰氣多而陽氣少,胃小而大腸大,六腑不協調,陽明經脈小而太陽經脈大,必須仔細辨證調治,因為他們的氣血容易脫散,元氣容易衰敗。(胃小,所以足陽明胃經的脈象也小。大腸大,所以手太陽小腸經的脈象也大。這類陰證的人,陽明經是五臟六腑的氣血之海,小腸是傳輸氣血的腑,胃小則藏納的食物少,元氣必然虛弱;小腸大則傳輸氣血快,元氣不積聚,陽氣既少又不積聚,所以陰氣多而陽氣少。必須仔細辨證並適當調治,但是因為他們的元氣不足,不能固攝氣血,所以容易導致氣血脫散,元氣衰敗。)

)太陽之人,多陽而少陰,必謹調之,無脫其陰,而瀉其陽,陽重脫者易狂,陰陽皆脫者,暴死不知人也。(太陽之人,少陰者也,陰氣既少而復瀉之,其陰必脫,故曰無脫其陰而但可瀉其陽耳。然陰不足者陽亦無根,若瀉之太過則陽氣重脫,而脫陽者狂,甚至陰陽俱脫,則暴死不知人也。

白話文:

患有「太陽經症候羣」的人,陽氣多而陰氣少,一定要小心調理,不要損傷陰氣,但可以瀉除陽氣。陽氣過度損傷容易發狂,陰陽兩氣都損傷的人,會突然死亡,甚至不省人事。

)少陽之人,多陽少陰,經小而絡大,血在中而氣外,實陰而虛陽,獨瀉其絡脈則強,氣脫而疾,中氣不足,病不起也。(經脈深而屬陰,絡脈淺而屬陽,故少陽之人,多陽而絡大,少陰而經小也。血脈在中,氣絡在外,所當實其陰經而瀉其陽絡,則身強矣。惟是少陽之人,尤以氣為主,若瀉之太過,以致氣脫而疾,則中氣乏而難於起矣。

白話文:

少陽體質的人,陽氣多,陰氣少。經脈較小,但絡脈較大。血液居於內部,而氣血在體表。陰氣實,陽氣虛。只要瀉掉絡脈的鬱滯,就能強身。但如果瀉得過多,導致氣脫而生病,中氣不足,則會難以痊癒。

(經脈深處屬陰,絡脈淺表屬陽,所以少陽體質的人,陽氣多絡脈大,陰氣少經脈小。血脈在身體中部,氣血在體表,因此應當讓陰經充足而讓陽絡通暢,這樣身體就會強壯。但是少陽體質的人,又以氣為主,如果瀉得太多,導致氣脫而生病,那麼中氣會虛弱而難以復原。)

)陰陽和平之人,其陰陽之氣和,血脈調,謹診其陰陽,視其邪正,安容儀,審有餘不足,盛則瀉之,虛則補之,不盛不虛,以經取之。此所以調陰陽,別五態之人者也。(不盛不虛以經取之者,言本無盛虛之可據,而或有邪正之不調者,但求所在之經以取其病也。)

白話文:

陰陽平衡的人,陰陽之氣和諧,血脈暢通。仔細診斷其陰陽狀態,判斷邪氣或正氣佔優,從容不迫,細查是否有過剩或不足。過盛的要瀉掉,不足的要補益。不過盛不過虛的,根據經絡來治療。這就是調節陰陽,區分五種體質的方法。(不過盛不過虛以經絡治療,意思是指本來沒有明顯的盛虛可據,但可能有邪氣或正氣不調的情況,只需尋找相關的經絡來治療即可。)

黃帝曰:夫五態之人者,相與毋故,卒然新會,未知其行也,何以別之?(此下言五人之態度也。毋音無。卒音猝。)少師答曰:眾人之屬,不知五態之人者,故五五二十五人,而五態之人不與焉。五態之人,尤不合於眾者也。(眾人者,即下章陰陽二十五人之謂,與五態之人不同,故不合於眾也。

白話文:

黃帝說:不同個性的人,平時沒有交集,突然聚在一起,不知道他們的行為舉止會如何,要怎麼分辨他們呢?(這裡說的是五種人的態度。毋,讀作「無」;卒,讀作「猝」)

少師答道:一般人不瞭解不同個性的人,因此有五種個性的人組成二十五人,而不同個性的人卻不在其中。不同個性的五種人,特別不符合一般人的標準。(這裡所說的「一般人」,指的是下一章提到的陰陽二十五人,和五種個性的人不同,所以不合於一般人的標準)

)黃帝曰:別五態之人奈何?少師曰:太陰之人,其狀黮黮然黑色,念然下意,臨臨然長大,膕然未僂,此太陰之人也。(黮黮,色黑不明也。念然下意,意念不揚也,即上文下齊之謂。臨臨然,臨下貌。膕然未僂,言膝膕若屈,而實非傴僂之疾也。蓋以太陰之人,稟質陰濁,故其形色志意有如此者。

白話文:

**黃帝問:**如何分辨不同體質的人?

少師答: 太陰體質之人,膚色黑而不明顯,意志消沉,身軀高大,膝蓋尚未彎曲。這是太陰體質的特徵。

註解:

  • 黮黮:黑色不明顯。
  • 念然下意:意思消沉,不輕揚。
  • 臨臨然:俯視的樣子。
  • 膕然未僂:膝蓋彎曲,但並非跛腳之疾。這是因為太陰體質之人體質陰濁,所以外形和性格上會有這樣的特點。

黮,萏、探二音。僂音呂。)少陰之人,其狀清然竊然,固以陰賊,立而躁嶮,行而似伏,此少陰之人也。(清然者,言似清也。竊然者,行如鼠雀也。固以陰賊者,殘賊之心堅不可破也。立而躁嶮者,陰險之性時多躁暴也。出沒無常,行而似伏,此則少陰人之態度。嶮,險同。

少陽體質的人,站著喜歡仰頭,走路喜歡搖擺,兩臂兩肘經常伸出背部,這就是少陽體質的人。

白話文:

太陽體質的人,外表高大壯碩,昂首挺胸,腰部後仰,屁股內折,這就是太陽體質的人。(軒軒:高大貌,像俗話說的英俊挺拔。儲儲:豐滿貌,自我感覺良好。反身折膕:形容仰腰挺腹,屁股好像折疊起來。這些都是自命不凡的表現,這就是太陽體質人的態度。) )太陽之人,其狀軒軒儲儲,反身折膕,此太陽之人也。(軒軒,高大貌,猶俗謂軒昂也。儲儲,蓄積貌,盈盈自得也。反身折膕,言仰腰挺腹,其膕似折也。是皆妄自尊大之狀,此則太陽人之態度。儲音除。)少陽之人,其狀立則好仰,行則好搖,其兩臂兩肘則常出於背,此少陽之人也。

(立則好仰,志務高也。行則好搖,性多動也。兩臂兩肘出於背,喜露而不喜藏也。此則少陽人之態度。)陰陽和平之人,其狀委委然,隨隨然,顒顒然,愉愉然。㼐㼐然,豆豆然,眾人皆曰君子,此陰陽和平之人也。(委委,雍容自得也。隨隨,和光同塵也。顒顒,尊嚴敬慎也。

白話文:

(站立時喜歡仰望,志向高遠。走路時喜歡搖擺,性情好動。雙臂和手肘突出於背後,喜歡顯露而不喜歡藏匿。這是少陽之人的氣質。)陰陽平衡的人,他們的樣子從容自在、隨和淡然、莊嚴敬慎、愉悅安詳。他們謙虛平和、平易近人,大家都說他們是君子。這就是陰陽平衡之人的表現。(從容自在、隨和淡然、莊嚴敬慎、愉悅安詳、謙虛平和、平易近人。)

愉愉,悅樂也。㼐㼐,周旋也。豆豆,磊落不亂也。若人者,人人得而敬愛之,故眾人皆曰君子。君子者,賢聖之通稱,如詩指文王為豈第君子,禮運曰禹湯文武成王周公,由此其選也,此六君子者,未有不謹於禮者之謂,即陰陽和平之人,其得天地之正氣者歟?顒,魚容切。愉音余。

㼐音旋。)

白話文:

愉愉:快樂的意思。㼐㼐:周旋的意思。豆豆:磊落不亂的意思。若人者:這樣的人,人人都會尊敬喜愛,所以大家都稱之為君子。君子:賢聖的通稱,比如詩經中稱文王為「豈弟君子」,禮運中說禹、湯、文、武、成王、周公,由此可見其選擇標準,這六個君子,沒有一人是不謹於禮的,就是說他們都是陰陽平衡、獲得天地正氣的人。顒,魚容切。愉讀作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