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介賓

《類經》~ 四卷 (6)

回本書目錄

四卷 (6)

1. 二十九、身形候臟腑

(靈樞師傳篇)

黃帝曰:本藏以身形支節䐃肉,候五臟六腑之小大焉。今夫王公大人、臨朝即位之君而問焉,誰可捫循之而後答乎?(本藏,即前本經篇名。捫,摸也。循,摩也。言王公之尊貴,誰可得而摩摸?將何所據而相答也?捫音門。䐃,劬允切。)岐伯曰:身形支節者,臟腑之蓋也,非面部之閱也。

黃帝曰:五臟之氣閱於面者,余已知之矣,以支節知而閱之奈何?(身形支節,與面不同,此欲以體貌之形,察其臟腑之侯也。)岐伯曰:五臟六腑者,肺為之蓋,巨肩陷咽,候見其外。黃帝曰:善。(五臟之應天者肺,故肺為五臟六腑之蓋。觀巨肩陷咽者,即其外候,而肺之大小高下堅脆偏正可知矣。

大義見前篇,余彼此。)岐伯曰:五臟六腑,心為之主,缺盆為之道,骷骨有餘,以候𩩲𩨗。黃帝曰:善。(缺盆居肩之前,骨之上,五臟六腑皆稟命於心,故為之主,而脈皆上出於缺盆,故為之道。骷,廣雅曰䯙䯊也,䯙䯊即膝骨之名。𩩲𩨗,蔽心之骨,亦名鳩尾。觀乎此而心之小大高下堅脆偏正可知矣。

骷音枯。𩩲音結。藇音於。)岐伯曰:肝者主為將,使之候外,欲知堅固,視目小大。黃帝曰:善。(肝者將軍之官,其氣剛強,故能捍禦而使之候外。目者肝之外候,故察於目,則可知肝之狀矣。)岐伯曰:脾者主為衛,使之迎糧,視唇舌好惡,以知吉凶。黃帝曰:善。(脾主運化水穀以長肌肉,五臟六腑皆賴其養,故脾主為衛。

衛者,臟腑之護衛也。五癃津液別篇亦曰脾為之衛。脾為倉廩之官,職在轉輸,故曰使之迎糧。謂察其飲食及唇舌之善惡,則脾之吉凶可知也。)岐伯曰:腎者主為外,使之遠聽,視耳好惡,以知其性。黃帝曰:善。願聞六腑之候。(腎為作強之官,伎巧所出,故主成形而發露於外。

其竅為耳,故試使遠聽及耳之善惡,則腎藏之象可因而知之矣。)岐伯曰:六腑者,胃為之海,廣骸大頸張胸,五穀乃容;(骸,骸骨也。廣骸者,言骨胳之大。又脛骨曰骸。骸音鞋。)鼻隧以長,以候大腸;唇厚人中長,以候小腸;目下果大,其膽乃橫;鼻孔在外,膀胱漏泄;鼻柱中央起,三焦乃約。此所以候六腑者也。

上下三等,臟安且良矣。(果,裹同,目下囊裹也。橫,剛強也。在外,掀露也。約,固密也。臟居於中,形見於外,故舉身面之外狀,而可以候內之六腑。然或身或面,又必上中下三停相等,庶臟腑相安而得其善矣。前本藏篇以五臟之皮脈肉爪骨而候六腑,其義與此稍異,所當互求。

白話文:

二十九、身形候臟腑

黃帝說:我們可以根據身體的形狀、四肢關節和肌肉,來判斷五臟六腑的大小。現在,像王公大臣、執政的君主詢問此事,誰能夠通過觸摸和觀察來回答呢?

岐伯說:身體的形狀、四肢關節,是臟腑的外在表現,而不是單純的面部表情。

黃帝說:五臟的氣息在面部有所反映,我已經知道了,那麼如何通過四肢關節來觀察呢?

岐伯說:五臟六腑中,肺臟居於主導地位,觀察肩膀是否寬厚、咽喉是否凹陷,就能從外表看出肺臟的情況。

黃帝說:很好。

岐伯說:五臟六腑中,心臟居於主導地位,鎖骨是心臟氣血流通的通道,觀察胸骨的豐盈程度,可以判斷心臟的狀況。

黃帝說:很好。

岐伯說:肝臟主管人的氣血,它的狀態可以從外觀觀察,想要知道肝臟是否堅固,可以觀察眼睛的大小。

黃帝說:很好。

岐伯說:脾臟主管人體的營養吸收和運輸,觀察嘴唇和舌頭的狀況及飲食喜好,就能判斷脾臟的健康與否。

黃帝說:很好。

岐伯說:腎臟主管人體的先天之氣,觀察耳朵的狀況及聽力,就能了解腎臟的狀態。我想聽聽如何從外表判斷六腑的狀況。

岐伯說:六腑中,胃是容納食物的器官,觀察骨骼是否寬大、頸部是否粗壯、胸部是否寬闊,就能判斷胃的容量;鼻樑長短可判斷大腸;嘴唇厚薄、人中長短可判斷小腸;眼下部位飽滿程度可判斷膽囊;鼻孔外露程度可判斷膀胱;鼻樑挺拔程度可判斷三焦。這些都是觀察六腑的方法。

如果身體上下三部分比例勻稱,則說明臟腑功能良好。

2. 三十、人有陰陽治分五態

(靈樞通天篇,全)

黃帝問於少師曰:余嘗聞人有陰陽,何謂陰人?何謂陽人?少師曰:天地之間,六合之內,不離於五,人亦應之,非徒一陰一陽而已也,而略言耳,口弗能遍明也。黃帝曰:願略聞其意,有賢人聖人,心能備而行之乎。少師曰:蓋有太陰之人,少陰之人,太陽之人,少陽之人,陰陽和平之人。

凡五人者,其態不同,其筋骨氣血各不等。黃帝曰:其不等者,可得聞乎?(六合之內,數不離五,義見下章。心能備而行之乎,謂賢聖之心本異於人,其有能兼備陰陽者否也?太陰少陰太陽少陽者,非如經絡之三陰三陽也,蓋以天稟之純陰者曰太陰,多陰少陽者曰少陰,純陽者曰太陽,多陽少陰者曰少陽,並陰陽和平之人而分為五態也。此雖以稟賦為言,至於血氣疾病之變,則亦有純陰純陽、寒熱微甚及陰陽和平之異也。

故陽臟者偏宜於寒,陰臟者偏宜於熱,或先陽而後變為陰者,或先陰而後變為陽者,皆醫家不可不察也。)

少師曰:太陰之人,貪而不仁,下齊湛湛,(此下言五人之情性也。下齊,謙下整齊也。湛湛,水澄貌,亦卑下自明之意。)好內而惡出,心和而不發,(心和者,陰性柔也。不發者,陰多藏也。內,納同。)不務於時,(知有己也。)動而後之,(不先發也。)此太陰之人也。(此其深情厚貌,奸狡不露者,是為太陰之人。)

少陰之人,小貪而賊心,(貪小利而心殘賊也。)見人有亡,常若有得,(見他人之有失,為自己之得志,即幸災樂禍之謂。)好傷好害,(陰性殘忍也。)見人有榮,乃反慍怒,(心多忌刻,憂人富貴也。慍音縕。)心疾而無恩,(心存嫉妒,故無恩也。)此少陰之人也。(陰險貪殘,小人之品,此少陰之人也。)

太陽之人,居處於於,(于于,自足貌。)好言大事,無能而虛說,(喜誇張而無實濟也。)志發於四野,(心妄好強也。)舉措不顧是非,(粗疏不精也。)為事如常自用,事雖敗而常無悔,(為事庸常而喜自用,雖至於敗而自是不移,故無反悔之心。)此太陽之人也。(有始無終,虎皮羊質,此太陽之人也。)

少陽之人,諟諦好自貴,(諟諦,審而又審也。小有聰明,因而自貴。諟音是。諦音帝。)有小小官,則高自宜,(局量褊淺,易盈滿也。)好為外交而不內附,(務虛文也。)此少陽之人也。(妄自尊貴,不知大體,此少陽之人也。)

陰陽和平之人,居處安靜,(安靜處順,無妄動也。無為懼懼,心有所主,乃能不動,貧賤不能移,威武不能屈,是無懼懼也。)無為欣欣,(利慾不能入,富貴不能淫,是無欣欣也。)婉然從物,(君子之接人也,言忠信,行篤敬,雖蠻貊之邦行矣,是婉然從物也。婉音苑。

)或與不爭,(聖人之道,為而不爭。老子曰:以其不爭,故天下莫能與之爭。)與時變化,(時移則事變,世更則俗易,惟聖人隨世以為法,因時而致宜,故能陰能陽,能弱能強,隨機動靜,而與化推移也。夫冰炭鉤繩,何時能合?若以聖人為之中,則兼復而並之,未有可是非者也。

)尊則謙謙,(位尊而志謙也。狐丘丈人曰:人有三怨:爵高者人妒之,官大者主惡之,祿厚者怨逮之。孫叔敖曰:吾爵益高,吾志益下;吾官益大,吾心益小;吾祿益厚,吾施益博。以是免於三怨可乎?易曰:天道虧盈而益謙,地道變盈而流謙,鬼神害盈而福謙,人道惡盈而好謙。謙尊而光,卑而不可逾,君子之終也。

)譚而不治,是謂至治。(譚而不治,無為而治也;無為而治,治之至也。子思子曰: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,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,致中和,天地位焉,萬物育焉。其陰陽和平之人之謂乎?)

古之善用針艾者,視人五態乃治之,盛者瀉之,虛者補之。(此下言五治也。)黃帝曰:治人之五態奈何?少師曰:太陰之人多陰而無陽,其陰血濁,其衛氣澀,陰陽不和,緩筋而厚皮,不之疾瀉,不能移之。(無陽則氣少,故血濁不清,而衛氣澀滯也。曰陰陽不和者,四態之人無不然,於此而首言之,他可概見矣。

氣少不行,故其筋緩。陰體重濁,故其皮厚。皮厚血濁,非疾瀉之不能移易也。)少陰之人,多陰少陽,小胃而大腸,六腑不調,其陽明脈小而太陽脈大,必審調之,其血易脫,其氣易敗也。(小胃,故足陽明之胃脈亦小。大腸,故手太陽之小腸脈亦大。此其多陰少陽者,以陽明為五臟六腑之海,小腸為傳送之腑,胃小則藏貯少而氣必微,小腸大則傳送速而氣不蓄,陽氣既少而又不蓄,則多陰少陽矣。必當審察而善調之,然其氣少不能攝血,故多致血易脫而氣易敗也。

)太陽之人,多陽而少陰,必謹調之,無脫其陰,而瀉其陽,陽重脫者易狂,陰陽皆脫者,暴死不知人也。(太陽之人,少陰者也,陰氣既少而復瀉之,其陰必脫,故曰無脫其陰而但可瀉其陽耳。然陰不足者陽亦無根,若瀉之太過則陽氣重脫,而脫陽者狂,甚至陰陽俱脫,則暴死不知人也。

)少陽之人,多陽少陰,經小而絡大,血在中而氣外,實陰而虛陽,獨瀉其絡脈則強,氣脫而疾,中氣不足,病不起也。(經脈深而屬陰,絡脈淺而屬陽,故少陽之人,多陽而絡大,少陰而經小也。血脈在中,氣絡在外,所當實其陰經而瀉其陽絡,則身強矣。惟是少陽之人,尤以氣為主,若瀉之太過,以致氣脫而疾,則中氣乏而難於起矣。

)陰陽和平之人,其陰陽之氣和,血脈調,謹診其陰陽,視其邪正,安容儀,審有餘不足,盛則瀉之,虛則補之,不盛不虛,以經取之。此所以調陰陽,別五態之人者也。(不盛不虛以經取之者,言本無盛虛之可據,而或有邪正之不調者,但求所在之經以取其病也。)

黃帝曰:夫五態之人者,相與毋故,卒然新會,未知其行也,何以別之?(此下言五人之態度也。毋音無。卒音猝。)少師答曰:眾人之屬,不知五態之人者,故五五二十五人,而五態之人不與焉。五態之人,尤不合於眾者也。(眾人者,即下章陰陽二十五人之謂,與五態之人不同,故不合於眾也。

)黃帝曰:別五態之人奈何?少師曰:太陰之人,其狀黮黮然黑色,念然下意,臨臨然長大,膕然未僂,此太陰之人也。(黮黮,色黑不明也。念然下意,意念不揚也,即上文下齊之謂。臨臨然,臨下貌。膕然未僂,言膝膕若屈,而實非傴僂之疾也。蓋以太陰之人,稟質陰濁,故其形色志意有如此者。

黮,萏、探二音。僂音呂。)少陰之人,其狀清然竊然,固以陰賊,立而躁嶮,行而似伏,此少陰之人也。(清然者,言似清也。竊然者,行如鼠雀也。固以陰賊者,殘賊之心堅不可破也。立而躁嶮者,陰險之性時多躁暴也。出沒無常,行而似伏,此則少陰人之態度。嶮,險同。

)太陽之人,其狀軒軒儲儲,反身折膕,此太陽之人也。(軒軒,高大貌,猶俗謂軒昂也。儲儲,蓄積貌,盈盈自得也。反身折膕,言仰腰挺腹,其膕似折也。是皆妄自尊大之狀,此則太陽人之態度。儲音除。)少陽之人,其狀立則好仰,行則好搖,其兩臂兩肘則常出於背,此少陽之人也。

(立則好仰,志務高也。行則好搖,性多動也。兩臂兩肘出於背,喜露而不喜藏也。此則少陽人之態度。)陰陽和平之人,其狀委委然,隨隨然,顒顒然,愉愉然。㼐㼐然,豆豆然,眾人皆曰君子,此陰陽和平之人也。(委委,雍容自得也。隨隨,和光同塵也。顒顒,尊嚴敬慎也。

愉愉,悅樂也。㼐㼐,周旋也。豆豆,磊落不亂也。若人者,人人得而敬愛之,故眾人皆曰君子。君子者,賢聖之通稱,如詩指文王為豈第君子,禮運曰禹湯文武成王周公,由此其選也,此六君子者,未有不謹於禮者之謂,即陰陽和平之人,其得天地之正氣者歟?顒,魚容切。愉音余。

㼐音旋。)